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人們常常追求“快”:快速閱讀獲取信息,快餐式社交拓展人脈,短視頻平臺追求即時娛樂。然而,也有人選擇“慢”,在古籍中逐字品味經典,在茶道中沉淀心境,用十年光陰打磨一件手工藝品。有人認為,“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能搶占先機;也有人堅持,“慢”才是人生真諦,可沉淀底蘊。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線
快慢相濟,行穩致遠
在時代的浪潮中,“快”與“慢”的節奏始終交織。有人大步流星,追求瞬息萬變中的機遇;有人閑庭信步,堅守內心的寧靜與深度。其實,“快”與“慢”并不對立,而是人生旅途中相輔相成的兩種智慧,唯有快慢相濟,方能行穩致遠。(立意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挖掘“快”與“慢”背后價值與內涵。)
快,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動力,是進取精神的彰顯。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信息爆炸式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快”意味著高效,意味著能夠迅速抓住機遇。就像中國高鐵的發展,從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短短數年便領跑全球,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正是這種“中國速度”,讓中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若沒有“快”的意識,就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快”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論據局限于科技領域,論證角度單一,且只強調“快”的功利性意義,缺乏對其風險的辯證思考。)
然而,一味求快,也會帶來諸多弊端。快節奏的生活容易讓人迷失方向,陷入盲目跟風的漩渦。快餐式閱讀讓人難以深入思考,碎片化的信息讓人的思維變得淺薄;快餐式社交讓人難以建立真摯深厚的情感聯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漠疏離。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內心的需求,丟失了生活的本真。(從論述“快的弊端”轉為論述“慢的意義”過渡生硬。)正如木心先生所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慢,是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是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景德鎮的匠人,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制作一件瓷器,他們精雕細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正是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件件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慢,讓我們有時間去沉淀,去思考,去感悟生活的美好,從而提升生命的質量。(對“慢”的闡述流于常見層面,素材陳舊,未能凸顯其在精神層面的深刻價值。)
快與慢,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快節奏的拼搏精神,提高效率,積極進取;在生活中,我們則需要慢下來,享受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溫馨時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看似“慢”,實則是在經歷了官場的“快”之后,對內心的一種回歸與堅守。(對“快慢相濟”的論述空泛籠統,素材未與論點緊密結合,未從個人層面升華到社會時代等更高格局探討。)
快慢相濟,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一種處世哲學。我們既要在時代的浪潮中奮勇向前,以“快”的姿態擁抱機遇;也要適時停下腳步,以“慢”的心境品味生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從容、更加堅定,抵達理想的彼岸。(結尾僅重復前文觀點,未實現思想升華,語言平實,缺乏感染力。)
◆升格建議
總體來看,作文結構層次清晰,但立意過于淺薄,論據單調,邏輯不夠嚴密,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修改提升:
1.立意深化:作文只從個人生活層面探討“快慢相濟”,可向時代與文明維度拓展。例如,結合技術迭代與人文精神失衡的現狀,探討“慢”如何作為對抗浮躁的解藥;或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闡述“快發展”與“慢沉淀”對社會文明的雙向價值,提升立意的思想格局。
2.論據優化:所用論據同質化嚴重且缺乏時代感。可引入AI領域“技術快速迭代”與“倫理審慎思考”的矛盾,或通過文化領域“短視頻碎片化傳播”與“經典深度閱讀”的對比,增強現實針對性,并豐富討論內容。
3.邏輯強化:增加段落間以及句間的過渡語句,明確邏輯關聯。如在分別論述完“快”“慢”后,以“極端化的快或慢易走向偏頗,唯有動態平衡方能實現個人與時代的良性互動”自然銜接;結尾處將個人智慧升華為社會發展啟示,使作文論證層層遞進,結構更嚴謹。
化蝶之作
快慢相濟,行穩致遠
◎王雅婧
時代如奔涌的江河,有人追逐浪花翻涌的疾行之快,有人偏愛溪澗緩流的從容之慢。快與慢,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生命長卷上相互交織的筆墨——唯有快慢相濟,方能勾勒出人生最動人的圖景。
快,是箭在弦上的果敢,是時代浪潮中的奮進。你看,神舟飛船刺破蒼穹,以分秒必爭的“中國速度”叩問星辰;你聽,科研實驗室里徹夜不熄的燈火,見證著突破技術壁壘的急迫心跳。在機遇稍縱即逝的當下,若不與時間賽跑,何以搶占時代先機?若不奮楫爭先,怎能奏響民族復興的鏗鏘樂章?快,是少年仗劍天涯的豪情,是將理想照進現實的利刃,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鐫刻無限的可能。
但當“快”成為唯一的標尺,我們是否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本真?當短視頻的碎片割裂了完整的思考,當社交軟件的彈窗擾亂了專注的心境,當“快進鍵”打破了生活的詩意,我們又該如何尋回內心的寧靜?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忙忙碌碌,忘記感受生活的美好。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味求快是否真的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論語》有言:“欲速則不達。”慢,是暮色里緩緩升起的炊煙,是青瓷窯中靜待開窯的時光。敦煌的畫師們用畢生心血在巖壁上暈染出飛天的飄逸;蘇東坡在貶謫途中以一蓑煙雨的悠然寫下千古絕唱。李子柒在快時代里選擇慢,沒有流水線的喧囂,只有石磨碾過稻谷的沉吟;沒有閃光燈下的繁華,只有泥濘中綻放的腳印。她的行為告訴我們:真正的治愈從不需要追趕時間。慢,不是停滯,而是于喧囂中沉淀智慧,在平凡里孕育偉大,讓生命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穩。
快與慢,恰似日月交替、琴瑟和鳴。快是奔騰的江河,賦予生命勇往直前的力量;慢是靜水深流,滋養著靈魂的豐饒與厚重。恰似《千里江山圖》的畫師,既以酣暢淋漓的筆觸勾勒山河壯闊,又用細致入微的點染描繪草木生機;亦如敦煌莫高窟,既有開鑿時的熱火朝天,又有千年歲月里的靜靜守候。若將生命比作一場旅行,快讓我們領略更多風景,慢則讓我們讀懂每處風景背后的故事。
站在時代的渡口,愿我們都能做智慧的舵手:在風起時揚帆疾行,于浪靜時泊舟沉思,以快的鋒芒開拓天地,以慢的細膩打磨人生。如此,方能在快慢交織的韻律中,譜寫出屬于自己的華彩樂章,抵達理想的彼岸。
【山東煙臺第一中學高二(9)班】
◆升格點評
本文通過詩意化表達與多元論證實現升格。開篇以江河、溪流喻快慢,生動點題;論述部分用神舟飛船、敦煌畫工等典型事例,結合排比、反問增強氣勢;以《千里江山圖》、敦煌莫高窟類比快慢關系,增添文化底蘊;結尾將個人與時代結合,升華主旨。全文在語言感染力、論證深度與立意高度上均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