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利帶著對崗位的憧憬踏入北京地鐵古城車輛段。入職之初,他總盯著駕駛室里乘務員的背影出神,直到那個滴水成冰的冬夜。他跟著師傅在檢修大庫里檢修車輛,師徒二人在地溝里,師傅用一把磨得發亮的十字改錐貼緊空壓機電機軸承端,側耳靜聽數秒便斷定:“軸承有問題。”當拆開部件發現果然是軸承滾珠保持架碎裂時,年輕的劉勝利第一次讀懂了檢修崗位的重要性——這里沒有駕駛室的風光,卻承載著千萬乘客的安全。他從擰螺絲、查電路開始學起。工作筆記上“精檢細修”四個字至今清晰。泛黃的紙頁間,他用筆記下成長的軌跡,這些字跡,見證著一個少年從“想開車”到“守護車”的認知蛻變。
劉勝利的工作生涯并非一帆風順。一次,在檢查列車的照明系統時,他一時疏忽,沒有仔細查看燈泡的連接線路,只是簡單地更換了燈泡。結果乘務員試車時,那個位置的燈光再次閃爍。雖然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卻讓他備受打擊。他深刻反思自己的粗心,意識到哪怕是最微小的細節,在檢修工作中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從那以后,他每次工作都更加認真細致,自創了一套“全面檢查法”,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反復確認,確保萬無一失。這次小失誤,反而成為他成長路上的關鍵的轉折點,讓他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7年如一日,劉勝利在地鐵檢修崗位上默默堅守,他用布滿老繭的雙手丈量著車廂的零件溫度,用浸透油漬的筆記本記錄下時代躍遷變化。他常說:“這些列車就像會說話的老伙計,以前要湊近耳朵聽心跳,現在看著屏幕就能摸準脈。”
◆素材解讀
劉勝利的奉獻,藏在從“想開車”到“守護車”的蛻變里。“精檢細修”四字是他刻進骨子里的信條,小失誤后的反思更顯擔當——把每個螺絲、每段線路都當作生命防線。他用歲月練就聽聲辨“障”的本領,讓奉獻在日復一日的細致檢查中沉淀。
◆適用話題
敬業奉獻 匠心筑夢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