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嘉瑩創(chuàng)造了“弱德之美”:“有弱德的人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在以前,頤指氣使、張牙舞爪,甚至語氣上兇悍,顯露出氣急逼問的腔調(diào),就會被人看輕,因為實在是不攻自破地把自己的虛弱、膽怯與不自信都暴露了,會被稱為“沒有教養(yǎng)”。相對的,所謂“弱德”本質(zhì)上是強,心氣高遠,對不入眼之人、之事,看似自居低位,卻是不入眼、不上心、看不起、不經(jīng)意。在一種反差中,看起來強的,反而顯露了弱。
古話所謂“卑以自牧”,就是“弱德”的表現(xiàn)。面對粗魯和兇悍的人,你想要蓋過他,或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比他更為粗魯和兇悍,那不只是“一路貨”,更有點變本加厲的意思。這時候,只有“弱德”的力量最強。在粗魯?shù)娜嗣媲氨3侄Y貌,看上去是“弱”,實則是“高明”,會讓粗魯?shù)哪且环奖陡袆e扭和難受。因為他恨不得你用粗魯?shù)男袨閬砘負羲菢铀头判牧耍巴绷四恪5叭醯隆钡谋憩F(xiàn)恰恰是不生氣、不被激怒,這種力量實在強大。
陸游的《記夢》寫道:“夢里都忘困晚途,縱橫草疏論遷都。不知盡挽銀河水,洗得平生習氣無?”四句話,每一句看上去都是在責怪自己,一怪自己渾忘晚境的窮厄,二怪自己做夢依然“頑固”,三怪自己改不了平生習氣。三種自我責備,要說“弱”,也是弱到了極點,但詩人的心氣、心志和傲氣卻在這種“極弱”中直沖上天,此可謂“弱德之詩”也。
人世間,自處或與人相處,“強勢”中往往充滿了虛弱、不安與錯誤,“弱德”里卻有定力、有信心,充滿真實的東西。
(橡 子摘自《解放日報》2024年2月25日,〔印尼〕馬哈茂德·法圖赫羅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