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軒軒(化名)今年9歲了,平時上課坐在第二排,但最近他有點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于是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軒軒的右眼近視125度合并75度散光,左眼近視200度,于是,醫生建議他戴鏡矯正。軒軒媽媽反復請求:“醫生,度數能不能配低一些?我怕孩子近視度數上漲太快,戴上就摘不下來了。”
像軒軒媽媽這樣的擔憂,許多家長都有。其實,這些擔憂是對近視眼鏡的誤解。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眼球的前后徑本身也會隨著身體長大而變長(即眼軸增長)。從孩子整個眼球的發育趨勢來看,一旦發生近視,屈光度數會隨著眼球的這種自然變長而出現一定程度的加深,但這并不是眼鏡“戴壞了”眼睛。近視眼鏡“摘不掉”“越戴越深”,這些“鍋”眼鏡可不背。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近視了,應及時配戴合適的眼鏡,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提升視覺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從眼睛自身的工作方式來看,當眼睛從遠處看向近處時,需要一系列肌肉的“團隊合作”:眼內的睫狀肌會收縮,讓晶狀體變凸,從而使焦點會聚到近處;眼外肌會協調動作,讓兩只眼睛向鼻梁方向轉動,使得視線會聚到近處;瞳孔會縮小,如同照相機縮小光圈提升景深。
因為近視眼本身更容易看清近處的物體,看近處時,眼睛里的調焦肌肉不需要用力或者可以少用力,久而久之調焦的能力就會變弱、變遲鈍。根據近反射的三聯動原理,調焦的力量減弱后,兩只眼睛注視近距離物體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看東西模糊、重影、不持久、眼酸甚至頭疼等一系列不適癥狀,影響雙眼視功能發育。因此,若孩子出現上述疑似近視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配鏡。
配鏡時應該使用讓視力達到最佳的鏡片度數(在醫學上稱為足矯),還是選擇在保證不影響正常生活學習的情況下使用略低一點的鏡片度數(在醫學上稱為欠矯)呢?
在這個問題上,專家認為更多地應該從孩子戴鏡舒適度的角度考慮,核心目標是讓孩子不僅看得見,更要看得清、看得久、不累眼。因此,配鏡時要重點檢查孩子眼睛的調焦能力和雙眼的配合能力,根據結果進行個性化選擇。如果孩子有“斗雞眼”傾向,或者眼睛稍一用力調焦就會過度會聚,用欠矯的方式更合適。如果孩子的眼睛調焦能力有點弱,雙眼容易“開小差”,有往外斜的傾向,或者各方面都正常,用足矯的方式更合適。
總之,眼鏡作為最常用、最方便的近視矯正工具,科學驗配非常重要。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度數,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清晰、舒適、持久的視覺質量,防止不當矯正傷了眼睛。
●選擇散瞳驗光
孩子的調焦肌肉特別有勁,容易緊繃著,這樣可能會隱藏真實的近視度數。散瞳驗光(睫狀肌麻痹驗光)能讓眼睛徹底放松,揪出假性近視,測出真實的度數。
●檢查雙眼的協調性
眼睛看東西時,需要調焦和雙眼會聚、散開默契配合。專業的視功能檢查能發現孩子的眼位、調焦能力、聚散能力是否有問題,而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決定是否足矯或欠矯近視度數。
●兼顧雙眼平衡

即使單眼矯正視力良好,但兩只眼睛協同工作時可能會因聚散功能異常或屈光參差等問題而“打架”,導致孩子眼部不適。雙眼平衡測試可以確保孩子的雙眼協同工作,避免一只眼睛太累、一只眼睛偷懶的情況出現。
●務必耐心試戴
讓孩子戴著試鏡架走動走動、上下樓梯、看看遠處和近處。建議試戴10分鐘以上,若出現頭暈、看東西變形、地面不平、試戴不舒服等情況,及時向醫生反饋調整。
●選擇合適的鏡架
在兼顧美觀的同時,更要根據驗光處方上的瞳距來選擇合適的鏡架。鏡框中心距太大、框高太大、鏡腿長與鼻托不合適等,都會影響配戴效果。
●定期復查
拿到新眼鏡后,要讓專業人員根據孩子的臉型調整鏡腿彎度、鼻托高度、兩鏡片的前傾位置和夾角、鏡片與眼睛的距離,以獲得最佳的配適狀態。孩子好動,在進行定期復查時或者感覺戴著不舒服、眼鏡歪斜時,應進行鏡架調整。
編輯/朱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