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炭疽病;西瓜;化學防治;真菌性病害;農藥
中圖分類號:S4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57(2025)04-0078-05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sdnyswxb.2025.04.012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西瓜生產國,2023年的西瓜產量占全球的 70% 。陜西省作為我國主要的西瓜種植區域,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已被農業部認定為水果優勢產業帶。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陜西的西瓜產業不斷擴大,尤其是大荔西瓜和蒲城西瓜等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進一步提升了其市場競爭力[1]。然而,西瓜種植過程中面臨著病蟲害頻發的問題,尤其是在設施西瓜的種植中較為明顯,因其環境封閉、高溫高濕的條件為病蟲害的滋生提供了溫床,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研究和實施有效的西瓜病害防治措施,不僅有助于保護農民的利益,也對陜西西瓜產業的穩定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炭疽病是由瓜類炭疽菌(Colletotrichumlagenarium)引起的,這種病原菌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并能在西瓜的整個生育期內造成危害。該菌通過侵染葉片、莖蔓和果實,使西瓜植株組織壞死,形成病斑,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轉運,進而降低植株生長勢。研究表明,炭疽病在田間生產中發病率可達 20% 至 40%[2] ;在高溫高濕的設施環境中,該病害的發病情況更為嚴重,甚至可以達到 100% [34]此外,炭疽病的傳播迅速,潛伏感染的特性使得在采摘后及儲運過程中仍可造成感染,導致果實變質腐爛[5-7]。目前,生產上對炭疽病的防治手段有生物防治、植物誘導劑、化學防治等[8]。由于化學防治具有高效和迅捷的優勢,所以其仍是目前防治炭疽病的主要手段,但農民在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并且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可能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因此,尋求更為科學、合理及多樣性的化學防治策略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本團隊首先通過前期查找文獻,發現不同種類植株炭疽病防治用藥存在區別,如咪鮮胺對芒果炭疽病防效好、異菌脲·氟啶胺對黃連炭疽病針對性強等;其次,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百菌清、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咯菌腈和咪鮮胺等6種殺菌劑在生產中用于西瓜炭疽病的防治的使用頻率均較高。為明確其在設施溫室中的防治效果,本團隊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評價,旨在篩選出針對西瓜炭疽病效果好、見效快、副作用低的藥劑,不僅為農民提供科學的選藥依據,也為多種農藥的交替使用策略提供參考,更為陜西省西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持,促進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見表1,供試西瓜品種為‘美都8424? 。試驗在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西劉村(東經107°37′ 北緯 34°22′ )進行,于2024年2月26日將西瓜定植于塑料拱棚( 8m×30m ),棚內栽植兩行,株距和行距分別為0.3和 5.0m 。試驗地的西瓜生長情況相同,所有小區的西瓜植株在種植和培育上采用相同操作,并且與周邊區域一致。
表1供試化學藥劑信息
Tab.1 Information of fungicides tested

1. 2 試驗處理
本試驗設置6個處理,1個空白對照(詳見表2),每個處理3個小區。共設立21個小區,一個小區包含50株西瓜。試驗區域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方式。2024年5月19日(西瓜炭疽病初期)第1次藥劑噴施,間隔7d(5月26日)再施藥1次。采用植株整株均勻噴霧法,噴液量以均勻噴施葉片正反面、無藥液滴下為標準,噴藥設備為農用噴霧器。
表2試驗處理及用藥量
Tab.2 Test treatment and dosage

注:“—”表示不施用農藥。
1.3 葉綠素含量測定
選擇西瓜植株自上而下第7片葉子進行葉綠
素含量的測定,葉綠素提取和含量測定參考郝建軍等[10]的方法。
1.4 病情調查與室內測定
調查記錄第一次施藥前(5月19日,A1)、第二次施藥前(5月26日,A2)第二次施藥后7d(6月2日,A3)以及第二次施藥后14d(6月9日,A4)每個小區炭疽病發病情況,記錄每片西瓜葉炭疽病斑占調查葉的總面積的比值。
黃蔚\"對葉片病害程度進行分級,將西瓜植株受炭疽病影響的病斑反應分為0~4共5級,無病斑為0級,病斑面積0;有輕微侵染為1級,病斑面積 lt;6% ;中度侵染為2級, 6%? 病斑面積 lt; 11% ;嚴重侵染為3級, 11%? 病斑面積 lt;26% ;侵染非常嚴重為4級,壞死斑擴大, 26%? 病斑面積lt;51% ;發病嚴重為5級,病斑面積 91% ,甚至植株死亡。
通過以下公式計算溫室西瓜炭疽病的病情指數(用 K 表示)。

殺菌劑的6個處理和對照的防效是殺菌劑使用后對病情指數增長的抑制作用,計算公式為:

K0、K1 分別為對照區施藥前及施藥后的病情指數; KmΩ,KT1 分別為藥劑處理區施藥前及施藥后的病情指數。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整理計算,采用SPSS26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噴施對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葉片葉綠素a含量在4次測定中總體呈下降趨勢(表3)。葉綠素a的含量僅在A2中,BZ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LJ除外)外,在A1、A3和A4施用農藥的處理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A4中,CK葉綠素a的含量顯著低于各施用農藥的處理。由表4可知,葉綠素b含量在A1和A4中,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在A2中,DS和BJ處理顯著低于CK和WZ處理,其余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在A3中,DS 處理葉綠素b含量較WZ、BJ和 BZ處理提升顯著,與CK、MX和LJ處理差異不顯著。
表3藥劑噴施對葉片葉綠素a含量的影響
Tab.3Effects of pesticide spraying on leaf chlorophyll a content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 Plt;0.05 ,下同。
表4藥劑噴施對葉片葉綠素 b 含量的影響
Tab.4Effects of pesticide spraying on leaf chlorophyllbcontent

2.2藥劑噴施對西瓜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選用的殺菌劑對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高低不同。第2次防效統計(A2)中,DS 處理的防效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WZ處理除外);LJ處理的防效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第3次防效統計(A3)時,DS處理的防效依然顯著最高;WZ、BJ、MX和BZ處理居中,4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而LJ處理的防治效果顯著最低。A4的防治效果相比A3均有所下降,DS和WZ處理略微降低,而LJ處理防效下降約 33.33% ,下降最快;BJ和MX處理的防效下降度約為BZ處理的2倍;DS處理的防效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3 討論與結論
植物葉綠素的含量是反映植物生長、適應環境和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本試驗中發現,相比于對照,化學藥劑處理組中葉綠素含量沒有顯著降低,一定程度說明藥劑噴施沒有抑制西瓜生長。試驗還發現,在A1—A4的調查測定中葉綠素a含量總體呈略微下降趨勢。葉綠素b變化不規律:在A1一A3中,CK、WZ、BJ和BZ處理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DS、MX和LJ處理中,其含量呈上升趨勢;在A4中,各處理間葉綠素b含量變化不顯著。可能是植株在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時,植物對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需求發生變化,導致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比例調整。
表5藥劑噴施對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Tab.5Control effect of chemical spraying on watermelon anthracnose

包括瓜類炭疽病在內,炭疽菌屬包含了許多致病力強大的病原菌種,嚴重影響了瓜類作物的產量和質量[12],對殺菌劑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13-14]。目前對于西瓜炭疽病的防治多以化學防治為主,代森錳鋅為保護性廣譜性殺菌劑,作用位點多,與多種殺菌劑兼容性好,可通過混配來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持效期和擴大殺菌面,還對葡萄白腐病、葡萄灰霉病以及楊樹爛皮病(由污黑腐皮殼菌引起)也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5-17]。本研究開展西瓜炭疽病藥效防治試驗發現,代森錳鋅在幾次防治效果統計中均表現最好,這與馬桂梅等18]在葡萄炭疽病上的防治效果一致;此外,張愛民等[19]、陳晨等[20]也發現代森錳鋅對于辣椒、葡萄炭疽菌菌絲生長抑制效果好,也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作為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吡唑醚菌酯通過干擾電子傳遞過程,進而抑制線粒體的呼吸功能,有效阻止了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該類殺菌劑可延緩葉片衰老、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從而有利于增強植物免疫力[21-22]。本研究結果表明,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對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優于其他防治藥劑(代森錳鋅除外)。韋繼彥等[23研究發現,吡唑醚菌酯對指天椒炭疽病的防效均高于咪鮮胺,與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一致;陳圓等[24]在檳榔炭疽病防治中發現,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田間防治效果無顯著性差異,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綜上,在西瓜炭疽病的田間防治中,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這幾種高效低毒的藥劑可以作為首選藥劑,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藥性產生;防控效果差的藥劑可以作為保護性藥劑使用。
本研究表明,幾種化學殺菌劑的使用對西瓜植株生長無明顯影響。在田間防治效果上,代森錳鋅的防治效果在A2—A3測定中均在 80% 以上,是幾種殺菌劑中效果最好的;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次之;咯菌腈的防治效果最差。為了發揮不同藥劑的協同增效作用,將不同類型的殺菌劑聯合使用,不僅能減少藥劑總的使用量,還可以降低病菌抗藥性的發生風險。因此,為防止或延緩其抗藥性的產生,建議交替使用代森錳鋅、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進行設施西瓜炭疽病的防治。以上結果可以為陜西地區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嚴秀芳 胡吉鳳)
參考文獻:
[1] 張敏,王燕,馬永強,等.渭南西瓜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西北園藝,2023(11):7-10.
[2] 郭玉人,王琪昶,張文獻,等.早佳西瓜幾個改良組合抗枯萎病、炭疽病性苗期鑒定[J].上海農業學報,2003,19(4):85-86.
[3] 崔麗紅,黃蔚,成娟.西瓜抗炭疽病遺傳育種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8):172-174.
[4] 周文靜,范鴻雁,何凡,等.海南省西瓜炭疽病菌生物學特性及藥劑毒力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4):2070-2073.
[5] 郜森,王恩煜,楊小振,等.西瓜炭疽病及抗性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瓜菜,2021,34(5):1-7.
[6] Damm U,CannonPF,LiuF,etal.TheColletotrichumorbicularespeciescomplex:important pathogensoffieldcropsandweeds[J]. Fungal Diversity,2013,61(1) :29-59.
[7] CannonPF,Damm U,JohnstonPR,etal.Coletotrichum-currnt statusandfuture directions[J].Studiesin Mycolog,012,73(1) :181-213.
[8] 鄭家瑞,李云洲.植物誘導抗性研究進展[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22,41(2):51-58.
[9] 莫維弟,方茜,程歡歡,等.黃連炭疽病病原鑒定及其對殺菌劑敏感性測定[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22,41(1):28-33.
[10] 郝建軍,康宗利,于洋.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11] 黃蔚,謝王超,崔麗紅,等.5種殺菌劑對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1):124-126.
[12] 孟珂.薄殼山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鑒定及室內藥劑篩選[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20.
[13] 林雄杰,王賢達,范國成,等.枇杷心腐病病原菌鑒定及其防治藥劑室內毒力測定[J].植物保護學報,2016,43(5):828-835..
[14]Chung WH,Ishi H,ishmuraK,etal.Fungicidesnsitivityandphylogeneticelatioshipofanthracnosefungiolatedfrovariousfruit cropsinJapan[J].PlantDisease,2006,90(4):506-512.
[15] 高琪,李興紅,劉梅.我國葡萄園病害發生危害及防治用藥情況調查[J].中國果樹,2021(9):97-102.
[16] 楊曉,龔林忠,張瑛,等.4省(區)葡萄果實病害發生與危害調查[J].中國南方果樹,2021,50(1):106-109,114.
[17] 祝軍.代森錳鋅對楊樹爛皮病的防治效果[J].吉林林業科技,2024,53(2):15-19.
[18] 馬桂梅,普繼雄,孫秀梅,等.葡萄炭疽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和殘留安全性評價[J].中國果樹,2022(8):44-46,49.
[19]張愛民,梁傳靜,牟玉梅,等.不同藥劑與施藥時期對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24,52(5):53-60.
[20] 陳晨,廖佳興,王琦.葡萄炭疽病菌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23,52(5):157-161.
[21]劉霞,楊克強,朱玉鳳,等.8種殺菌劑對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膠孢炭疽菌的室內毒力[J].農藥學學報,2013,15(4):412-420.
[22]徐杰,冀志蕊,王娜,等.葡萄炭疽病菌對4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分析[J].果樹學報,2020,37(6):882-890.
[23] 韋繼彥,韋呈武,黃澤熙,等.8種殺菌劑對指天椒炭疽病的田間防效[J].中國植保導刊,2020,40(2):68-70.
[24]陳圓,芮凱,田威,等.7種殺菌劑防治檳榔炭疽病的田間效果評價[J].中國熱帶農業,2019(5):37-39.
Studyon the Control Effect of6 Fungicides on Watermelon Anthracnose
LiLe,LiuYutong,LiWukun (Collge of Biological Enginering,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ge,Xianyang 7121oo,Shanxi,China)
Abstract:To exploreefectivefungicidesforthecontrolofanthracnose in greenhouse-grown watermelonin Shanxi region and provideareference for watermelonproduction,this paper evaluated sixcommonlyused fungicides(mancozeb, chlorothalonil,fludioxonil,prochloraz,tebuconazole,and pyraclostrobin)byfield spray treatments.Theresultsshowed that noneof these fungicides had adverse efects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watermelon leaves.Across three efficacy evaluations,mancozeb significantlyoutperformed the other treatments,with alltreatment efficacies exceeding 80% ·Tebuconazole and pyraclostrobin folowed in efectiveness,while fludioxonil had the poorest control effect.Basedon comparative analysis,itisrecommended that mancozeb,tebuconazole,and pyraclostrobin beused inrotation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resistance development.
Keywords:anthracnose;watermelon;chemical control; fungal diseases;pestic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