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蟲在地區是一種常見害蟲,簡稱“梨小”,在蘋果園、梨園、桃園、櫻桃園等發生非常普遍。幼蟲蛀食新生枝梢髓部,常造成新梢折斷。后期蛀入果實,蛀果孔處排出蟲糞污染果實及枝葉。高濕天氣下,蛀孔周圍果肉逐漸變黑腐爛,受害處漸變凹陷,俗有“黑膏藥”之稱。嚴重發生時,全園有蟲率在 40% 以上,優質果率明顯降低。因此應高度重視梨小食心蟲的蟲情監測工作,及時采取多種措施,對梨小實施綜合防治,盡量降低蟲害發生率,以此保障果品的品質安全。
1 危害特點
梨小食心蟲在地區1年發生4代,不同季節梨小食心蟲危害寄主的部位不同,春天第1代幼蟲危害新梢,夏天第2代幼蟲危害新梢和果實,秋天第3代、第4代幼蟲僅危害果實。新梢受到侵害后逐漸變得萎蔫、焦枯,果實受害后果肉變質,內藏蟲糞,完全失去食用價值。
1.1危害新梢
梨小食心蟲第1代幼蟲主要危害果樹的新梢,初孵幼蟲以新梢頂端2~3片葉的葉柄基部為蛀入點,歷經2~3h蛀入新梢。幼蟲蛀入后自上而下蛀食新梢髓部。蛀孔處向外不斷排出蟲糞,并伴有樹體流膠。新稍被蛀食后,逐漸下垂并枯萎,新梢也隨之折斷(圖1),因此梨小又稱“折稍蟲”。幼蟲蛀食危害一處新梢至折斷后,再次轉移至附近嫩稍繼續危害,每個幼蟲至少危害蛀食3個以上新梢。
1.2危害果實
梨小食心蟲的第2代幼蟲一部分危害新梢(圖2),一部分危害果實。第3代、第4代幼蟲僅危害果實,不再危害梢部。危害果實時,幼蟲從果實外部尋找合適位置蛀入果肉,啃食果肉并排出糞便,使果肉變質腐爛,被害部位略有凹陷,果實基本不能食用,淪為爛果。近年來發現少數梨小也可鉆入套袋的果實內危害,因此須高度重視。另外梨小食心蟲在蘋果、桃、梨等多種果樹混合栽植的果園發生尤為嚴重,必須做好防范工作。
圖1果樹折梢

圖2梨小食心蟲幼蟲

2 成蟲期蟲情監測調查試驗
2.1樣地選擇
2024年3月15日,選擇新泰旭升桃園作為試驗樣地,該桃園面積 3.0hm2 ,按照每 667m2 懸掛3個性誘捕器的標準,一共懸掛135個誘捕器。鑒于調查人員有限,隨機選取50個誘捕器用于蟲情發生與消長信息的監測,在梨小越冬代、第1代的成蟲發生期間,間隔5d調查1次誘捕器內的誘蛾量,統計并記錄調查總量,計算平均誘蛾量。其余85個誘捕器只用于梨小成蟲的性誘防治,不做監測調查之用。
2.2 誘捕器設置方法
2024年3月25日,135個誘捕器在桃園中懸掛完畢,可以發揮監測和誘蟲功能。一直到秋季采果后收回誘捕器,以備來年繼續使用。誘捕器懸掛位置選擇在樹冠南面外側通風處的枝干上,懸掛高度離地面 1~1.5m 處,方便觀察及摘取。
2.3 誘捕器日常管理
為確保梨小食心蟲誘捕器的監測及防治效果,須每隔15d更換1次誘芯。鑒于梨小食心蟲成蟲觸角的嗅覺系統非常靈敏,工作人員在更換誘芯前后一定要洗手,以免污染誘芯,影響使用效果。大風、大雨過后要及時清點誘捕器,對損壞的誘捕器及時修復,徹底損壞的予以更換。
2.4 誘捕器的調查記錄
2024年3月26日,即設置誘捕器完畢次日開始,每天中午試驗人員定時觀察梨小成蟲羽化動態。4月5日,發現誘捕器誘捕到越冬代2頭雄蛾,此時開始每隔5d調查記錄1次雄蛾誘捕量。
2.5 監測結果與分析
2024年在旭升桃園使用性誘捕器,實施梨小食心蟲成蟲發生動態監測試驗。根據誘捕器誘蛾情況,匯總統計越冬代及第1代梨小食心蟲成蟲的監測數據(表1、表2)。
由表1可知:4月5日誘捕到2頭越冬代梨小食心蟲雄蛾,4月5一15日,雄蛾誘捕數量一直持續增加,4月15日達到羽化高峰,之后誘蛾量逐漸減少。4月20日誘蛾量稍有下降,此時即為越冬代梨小成蟲的最適宜防治時機,應實施樹冠噴藥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月份成蟲持續羽化,一直到5月底越冬代成蟲羽化期結束。4月下旬,試驗人員還監測到第1代梨小初孵幼蟲開始蛀梢危害。
表1梨小食心蟲越冬代成蟲監測統計表

表2梨小食心蟲第1代成蟲監測統計表

由表2可知:6月9日第1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19日達到羽化高峰,7月4日進入羽化盛末期,7月中旬第1代成蟲羽化期結束。6月9日誘捕器誘捕到第1代梨小雄成蟲2頭,6月19日誘捕雄蛾數量為23頭,6月24日誘捕雄蛾數量為22頭,略有下降。此時對樹冠噴藥防治第1代梨小成蟲最為適宜。6月下旬,試驗人員還監測到第2代梨小初孵幼蟲開始蛀果危害。
依據2次梨小蟲情調查結果,實時指導果農開展多種方式的有效防治:可在成蟲羽化期實施性誘防治、燈誘防治等,在初孵幼蟲未蛀入果實危害前實施藥劑防治等。
3 綜合防治技術
3.1農業防治
一是做好果園清潔。日常田間管理時,實時剪除病蟲枝梢和病蟲果實,統一收攏并集中燒毀或深埋,秋冬季節清理干凈枯枝、落葉、僵果及落果等,集中焚燒處理。二是重視春季果園日常管理。春季果樹萌芽之前,集中刮除老枝干、剪鋸口及根頸等處的陳皮、翹皮、老皮,收集在一起燒毀,然后用石硫合劑噴灑樹體,消滅隱蔽在枝干內的越冬害蟲。三是加強秋季果園管理。秋季果實未摘前,在主枝干的基部及離地面 1.5m 處的樹干上綁草把,誘集脫果準備越冬的梨小幼蟲,入冬后解下草把集中焚燒,以此消滅越冬老熟幼蟲。四是果實套袋。幼果期開始實施果實套袋(圖3),將果實與病蟲害有效隔離,對預防梨小有積極作用。果實套袋能阻隔農藥污染,提高果品品質和商品率。注意套袋前對全園果樹噴灑1遍殺菌殺蟲劑,套袋阻隔效果將更加明顯。
圖3 果實套袋

3.2 物理防治
一是性誘劑防治。性誘劑防治是一種綠色防治方式,對環境和果樹友好。3月下旬開始,在果園內按照每 667m2"設置3個性誘捕器的標準,懸掛一定數量的誘捕器,10月31日收回誘捕器。為更好地發揮誘殺功能,誘捕器誘芯 15~20d 更換1次。二是迷向絲防治。3月下旬,果園設置梨小食心蟲迷向絲,設置標準為 667m2"懸掛60~80根。迷向絲釋放性信息素干擾成蟲,使雌雄蟲“迷失\"方向,降低成蟲交配概率,阻斷產卵鏈條,達到減少幼蟲危害的目的。三是糖醋液誘殺。果園內放置裝有糖醋液的容器,糖醋液體積配比為糖和酒各3份、醋1份,對水120份。把裝有糖醋液的容器懸掛在距離地面1.5m 處的樹枝上,7d更換1次糖醋液,以保證誘殺效果。四是燈光誘殺。果園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圖4),利用梨小食心蟲成蟲的趨光性,在夜晚實施燈光誘殺,效果較好。
圖4殺蟲燈防控

3.3藥物防治
梨小食心蟲幼蟲孵化初期,使用 8% 高氯氟·噻蟲胺微囊懸浮劑1500倍液、 10% 氟苯蟲酰胺懸浮劑1500倍液、 20% 殺鈴脲懸浮劑2000倍液、 1.8% 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進行全園噴施防治。為提高防治效果,防止害蟲產生耐藥性,可交替使用不同農藥,保證噴施均勻,對蟲害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4結論
梨小食心蟲蛀食果樹新梢和果實,不僅影響果樹生長,而且造成果園落果與爛果,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和果品品質,對果樹生產極其不利。為保障果園穩產豐收,務必做好梨小食心蟲等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秉承“簡易有效、經濟安全\"的綜合治理理念,實施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及藥物防治等較實用的防治技術,以此控制各代蟲口的發生基數,盡量降低食心蟲等病蟲害的危害率,確保果樹健康生長、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