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防山鎮(zhèn)紀莊、萬柳一帶,作為歷史悠久的梨樹種植區(qū),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農(nóng)業(yè)傳承。紀莊青梨,曾以肉質(zhì)細白、清香脆甜聞名遐邇,明清時期被列為貢品,是當?shù)剞r(nóng)業(yè)文明的璀璨明珠。近年來,依托“一村一品\"戰(zhàn)略,當?shù)刂厥皞鹘y(tǒng)優(yōu)勢,通過土地整治、品種改良與技術升級,重塑青梨品牌,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旨在傳承百年梨鄉(xiāng)智慧,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實踐范本,讓“金果果”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1建園
1.1選址
在曲阜市防山鎮(zhèn)青梨栽培選址時,需綜合考量地形、光照、溫度、水源及隔離條件,構(gòu)建適宜梨樹生長的微域環(huán)境。應優(yōu)先選擇陽坡梯田或坡度 ?10° 的緩平地,避開低洼積水區(qū)及風口。坡度 gt;15° 地塊需修建石坎梯田(坎高 ?1.0m ,頂寬0.6m ,配套等高種植紫穗槐(株距 1m ,減少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確保年日照時數(shù) 1600~ 1700h ,生長期日均光照 gt;6h 。年平均氣溫17°C ,極端低溫 -20°C( 防山鎮(zhèn)需重點防范倒春寒,可提前噴施 0.3% 磷酸二氫鉀 +0.2% 蕓蔓素內(nèi)酯增強抗寒性)。此外,每 1.33hm2 果園建設 80m3 蓄水池,配套“滴灌(滴頭流量 2L/?)+ 微噴(射程 1.8m \"雙系統(tǒng),灌溉效率提升 50% ,節(jié)水 40% 以上。周邊 3km 內(nèi)無柏科植物,與其他梨樹品種保持 500m 隔離帶,防止梨銹病傳播。
1.2 品種選擇
曲阜市青梨種植需選擇適應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的品種。主要推薦曲阜青梨(圖1),該品種具有果皮薄、果肉脆、汁多味甜等特點,且耐貯存,適合本地氣候。同時,搭配種植黃金梨作為授粉樹,其花粉量大,與曲阜青梨親和性好,授粉樹與主栽品種的比例為1:(4~6),可有效提高青梨的坐果率。
圖1曲阜青梨

1.3土壤選擇
在曲阜市防山鎮(zhèn)紀莊、萬柳地區(qū),針對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青梨樹栽培的土壤管理需精細化。通過土壤測試確定土壤類型,優(yōu)先選擇pH值在 6.5~7.5 之間的砂壤土或攘土,這些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水性和肥力。對于丘陵坡地,需實施梯田化改造,坡度大于15° 的地塊應修建石坎梯田,同時種植紫穗槐、馬桑等護坡植物,以減少水土流失。根據(jù)土壤測試結(jié)果,若王壤pH值低于6.5,每 667m2 地可施加 50~100kg 的石灰進行中和;若 pH 值高于7.5,則可通過施用硫黃粉或酸性肥料調(diào)整。
1.4定植
結(jié)合防山鎮(zhèn)的地形特點,青梨栽植密度采用 2m× 3m 或 2.5m×4m 的株行距,每 667m2 種植 83~111株。栽植時間選擇在冬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此時移植有助于提高成活率。種植前,需深挖種植穴,直徑不小于 60cm ,深度 50~60cm ,底部填入 20cm 厚的稻草或綠肥,上覆土并混合 5kg 有機肥和 2kg 鈣鎂磷肥。梨苗栽植時,需修剪粗根,保留細根,嫁接部位去除薄膜,確保樹干自然生長。種植后,立即澆透定根水,并用腳踏實土壤,減少空隙。條件允許時,可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但需注意留出透氣孔,以防高溫灼傷]。
2 土肥水管理
2.1土壤管理
針對防山鎮(zhèn)石灰?guī)r褐土特性,實施“三階改良法”,構(gòu)建適宜青梨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第一,深耕擴穴。秋季采果后,采用機械深翻土壤 60cm ,打破鈣積層,改善土壤通透性。 667m2 施腐熟牛糞4000kg+ 粉碎秸稈 500kg ,混合均勻后回填,連續(xù)3年實施,提升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第二,酸堿調(diào)控。根據(jù)測土結(jié)果, pH 值 lt;6.5 地塊每 667m2 施生石灰 100kg (深翻 30cm ), pH 值 gt;7.5 地塊施硫黃粉150kg+ 腐殖酸肥 100kg ,配合施用EM微生物菌劑 2kg/667m2 ,調(diào)節(jié)土壤微生物群落。第三,梯田保土。坡度 gt;10° 地塊修建石坎梯田(坎高 ?1.2m 頂寬 0.8mλ ,配套等高種植紫穗槐生物籬笆(行距1.2m ,株距 1m, ,減少水土流失。
2.2 施肥管理
第一,基肥施用。每年施1次基肥,以有機質(zhì)為主。基肥施用量遵循“公斤果公斤肥”的原則,即每產(chǎn) 1kg 果實施入基肥 1kg 。施肥方法可采用環(huán)狀溝施、放射溝施、條施或挖穴深施等,交替施用。
第二,追肥管理。每年施2~3次追肥。第1次追肥在萌芽前10d,初果樹每株施復合肥 0.8kg 左右,盛果樹每株施 1.5kg 左右;第2次追肥在落花后1周,以多元復合肥為主,施用量同萌芽期;第3次在果實膨大期,以鉀肥為主,配合磷肥和氮肥,采用根施和葉面施肥的方法。葉面噴肥常用濃度一般為尿素 0.3%~0.5% ,磷酸二氫鉀 0.3%~0.5% ,硼酸 0.3%~0.4% 等,宜在無風晴天早晚追肥。
第三,施肥技巧。施用有機肥料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無機肥料被土壤固定,提高供肥能力。施肥時要深施,結(jié)合秋冬翻地深施 30~50cm ,減少肥料浪費。在干旱時,要及時灌溉,做到以水調(diào)肥。
2.3水分管理
建立“三灌三控\"水分管理制度,結(jié)合青梨需水需肥規(guī)律精準調(diào)控: ① 萌芽期。采用滴灌系統(tǒng),單次灌溉量 20mm ,維持土壤含水量 65% 。同步葉面噴施 0.3% 尿素 +0.3% 硼酸,促進花芽分化; ② 果實膨大期。實施水肥耦合灌溉, 667m2 施高鉀復合肥(N、P、K質(zhì)量比 10:5:30)20kg+ 黃腐酸鉀 5kg ,灌溉量 30mm 次,間隔 10d1 次,連續(xù)3次; ③ 采后補水。采后立即灌溉 25mm ,恢復樹勢, 667m2 施生物有機肥 100kg+ 中微量元素肥(Fe-EDTA 3kg+ZnSO4 2kg ,促進根系修復。
3 花果管理
3.1 智能授粉
第一,優(yōu)化壁蜂授粉技術。首先,按每 667m2 投放2~3個蜂箱,確保授粉覆蓋率
。蜂箱采用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底部距地面 50cm ,巢門朝南,避免強光直射。其次,配置糖蜜水(糖、水質(zhì)量比1:1),添加 0.1% 檸檬酸防止發(fā)酵,每3d更換1次,保證壁蜂活力。同步在蜂箱周圍種植紫花苜蓿等蜜源植物,延長授粉期(圖2)。
圖2梨園開花期

第二,創(chuàng)新液體授粉技術。首先,配制花粉懸浮液,選用純度高 95% 的梨花粉,按 1% 濃度(花粉、水質(zhì)量比1:99)配置懸浮液,添加 0.1% 硼酸 +0.05% 磷酸二氫鉀,增強花粉活力。其次,采用彌霧機(霧滴直徑 50~80μm )于晴天上午9一11時進行定向噴霧,重點是樹冠中下部花朵。噴霧前噴施 0.3% 尿素溶液,促進花粉管萌發(fā)。
3.2 精準疏果
實施“三疏三留\"標準,優(yōu)化果實分布與品質(zhì)。首次疏果應于花后15d,疏除病蟲果、畸形果,保留2~3序位果, 667m2 留果量控制在2萬個以內(nèi);定果調(diào)整應于生理落果后,按葉果比40:1定果, 667m2 留果量1.2萬~1.5萬個,確保單果營養(yǎng)供給;品質(zhì)篩選,保留果形端正、萼端閉合的果實,單果質(zhì)量 P220g ,淘汰小果、偏果。
3.3 果品提質(zhì)
首先,革新套袋技術,采用外黃內(nèi)黑雙層梨袋(透光率 25% ,謝花后30d內(nèi)完成套袋,配套使用遮光罩預防日灼,提升果面光潔度。其次,實施增糖措施,采前40d摘除遮光袋, 667m2 鋪設銀色反光膜 400m2 ,使樹冠內(nèi)膛光照強度提升 30%~ 50% 。采用手持式糖度計(精度 ±0.5% 每周檢測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目標值 ≥13.5% 。
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推廣改良紡錘形樹形,主干高 60cm 配備8~10個小主枝,螺旋式排列,主枝間距 20~ 25cm 。主枝基角 70°~80° ,長度控制在 1.5~2m ,667m2 枝量穩(wěn)定在8萬 ~10 萬條,確保樹冠通風透光。冬季修剪應疏除過密枝、病蟲枝、交叉枝,保留結(jié)果母枝20~25個/株,短截延長枝1/3,促進新梢萌發(fā)。夏季修剪期,新梢長至 30cm 時摘心,抑制頂端優(yōu)勢;角度 gt;60° 枝采用拉枝固定(拉枝角度 80°~ 90° ,促進花芽形成。
5 病蟲害防治
5.1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對梨樹構(gòu)成嚴重威脅,其防治需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首先,清除病源,秋末冬初應全面清掃果園,確保落葉、落果及病殘體徹底清除,并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源。早春梨樹發(fā)芽前,結(jié)合修剪工作,仔細剪除病梢,發(fā)病初期一旦發(fā)現(xiàn)病梢、病花簇,立即摘除并銷毀。青梨發(fā)芽前全園噴灑
石硫合劑,可有效殺滅潛伏的病原菌。發(fā)芽后至開花前,選用 12.5% 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生長期則交替使用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7~10d噴1次,連續(xù)2~3次,以鞏固防治效果。
5.2 梨銹病
梨銹病的防控關鍵在于阻斷傳播鏈和適時藥劑防治(圖3)。梨園規(guī)劃時,應確保周圍 500m 范圍內(nèi)不種植檜柏,已存在的應盡快移除或涂抹
石硫合劑于檜柏樹干,減少病原菌寄生。梨樹萌芽后,自芽鱗片展開起,每隔10d噴施1次 60% 粉銹寧500倍液,連續(xù)3次,即萌芽后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注意避開花期,以免影響授粉和果實品質(zhì)。
圖3 噴藥防治

5.3 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需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jié)合。加強園內(nèi)管理,增施有機肥,每 667m2 年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 ,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建立健全排水系統(tǒng),確保果園無積水,降低病害發(fā)生概率。梨樹發(fā)芽初期噴灑
石硫合劑,或 55% 百菌清5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2~3次。雨季前后,特別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增加噴藥次數(shù),可選用 70% 代森聯(lián)干懸劑600倍液,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
6結(jié)語
綜上所述,曲阜市防山鎮(zhèn)紀莊、萬柳一帶的梨樹栽培,不僅承載著對本土槎子梨(青梨)這一傳統(tǒng)名果的傳承與發(fā)揚,更是通過科學栽培技術和有效病蟲害防治策略的實施,成功實現(xiàn)了新品種的引進與培育,使梨成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金果果”。通過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工作,為梨樹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其健康生長和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
參考文獻
[1]程云,姜財勇,王彩霞,等.梨樹高產(chǎn)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nóng)村實用技術,2023(2):87-88
[2]許傳超,沈傳敏,殷明林,等.梨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nóng)家參謀,2022(9):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