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幼嫩玉米,也稱水果玉米。與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我國鮮食玉米行業近年來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鮮食玉米生產和消費國。鮮食玉米以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多樣化的食用方式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圖1)。
圖1 鮮食玉米

1鮮食玉米的市場需求與產業現狀
鮮食玉米近年來在市場上備受青睞,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鮮食玉米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品種不斷改良,以滿足市場對多樣化、高品質鮮食玉米的需求;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極合作,形成了從種植、加工、銷售到品牌建設的完整產業體系。在種植環節,農戶和農業合作社通過引入先進的栽培技術、推廣機械化作業等方式,提高了鮮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加工環節,企業通過研發新產品、改進包裝等,提升了鮮食玉米的附加值。在銷售環節,電商平臺、超市、農貿市場等多種銷售渠道并存,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購買渠道。
2 高產栽培技術對提升鮮食玉米產量與品質的重要性
高產栽培技術對提升鮮食玉米的產量與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不斷優化和創新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推動鮮食玉米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高產栽培技術通過優化種植環境、合理施肥、科學灌溉與防澇排水等措施,為鮮食玉米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例如,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的光合作用效率;適時灌溉與排水可以確保土壤水分適宜,避免旱澇災害對玉米生長的不利影響;精準施肥則可以根據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和土壤肥力狀況,科學調配營養元素,促進玉米健康生長。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可以顯著提高鮮食玉米的產量與品質[2](圖2)。
圖2鮮食玉米高質量生產栽培

3 鮮食玉米高產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鮮食玉米的生長發育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苗期、穗期和花粒期,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生長特點和需求。
苗期階段以生根、分化莖葉為主,根系發育較快,但地上部莖、葉增長比較緩慢。土壤水分是影響出苗的主要因素,澆足底水對玉米產量起決定性作用。
從拔節至抽雄穗是玉米的穗期階段。其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葉片、莖節等營養器官生長旺盛,同時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分化與形成。這是玉米生長發育最為明顯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期。
從抽穗至成熟是玉米生長的花粒期,此階段主要任務是保護葉片不損傷、不早衰,爭取粒多、粒重,以達到豐產目的。
鮮食玉米適宜生長的土壤為肥沃、疏松、透氣性好、保水性強、排水良好的土壤,如砂壤土、壤土和淤泥質土等。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玉米根系所能達到最大吸水量的 60%~80% 之間。每天需要 8~10h 的光照,以利于玉米光合作用和生長發育。生長過程中,溫度變化對玉米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適宜生長溫度為 22~30°C 。玉米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如氮、磷、鉀等,在種植過程中需及時施肥[3]。
4 玉米的高效栽培技術
根據玉米生長發育特性,可以從品種選育、種植技術、田間管理和特殊時期管理等方面,實現玉米的高效栽培。
4.1 品種選育
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的玉米品種,確保品種能夠在特定區域發揮最大生產潛力。選育具有高產潛力的玉米品種,通過遺傳改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強品種的抗病蟲害、抗旱、抗澇等抗逆性,減少自然災害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注重玉米的營養品質和食用品質,滿足市場需求[3]。
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結合種植實踐中的表現,篩選出優良品種。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組學和遺傳學研究、基因編輯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生產中廣泛應用的高產品種有德美3000,具有高產、抗逆性強等特點,適合東北黑土地種植;金科玉3306,生長周期適中,綜合性能好,能抵抗多種病害,提高產量和品質;沈育801,生長期中等,產量高且品質優良,適宜東北地區種植。此外還有京科968、登海605、沃玉3號、裕豐303等品種因具有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等特點,常被推薦作為鮮食玉米的種植品種。
4.2 種植技術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力適中的土地作為種植地,避免低洼地和鹽堿地。進行深耕細作,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狀況。選擇純度高、發芽率高的優質種子,進行晾曬、浸泡、拌種等處理,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和發芽率。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播種時間,確保種子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萌發。根據土壤條件和播種期選擇直播或育苗移栽。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確定適宜的播種密度,確保植株分布均勻,能充分利用光能4。
在栽培過程中,可以使用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實現精準控制播種量、播種深度和行距等參數,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利用施肥機械將肥料均勻施入土壤中,減少人工施肥的勞動強度,提高施肥效率。同時,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進行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以根據作物需水規律進行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圖3),精準灌溉,減少水資源浪費并降低灌溉成本[5]。
圖3鮮食玉米水肥一體化田間管理系統

4.3 田間管理
玉米播種至收獲過程中的田間管理十分必要。可根據天氣和土壤狀況進行適時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以滿足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施足底肥,分期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化肥為主。生育后期可噴施葉面肥補充養分。通過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根系生長并防止雜草競爭養分。
鮮食玉米常見的病蟲害包括銹病、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蟲等。這些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往往與氣候、土壤條件、種植密度及品種抗性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需要定期監測田間病蟲害情況,掌握發生規律,以便及時采取防控措施。可以綜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
農業防治主要包括合理輪作、間作套種、清潔田園等措施,以減少病蟲害的初侵染源。例如,通過合理輪作可以減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蟲的積累,降低發病率和蟲口密度。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生物制劑等來控制病蟲害。如釋放松毛蟲赤眼蜂等天敵來防治玉米螟;使用BT生物殺蟲劑等生物制劑來防治害蟲。生物防治具有環保、可持續等優點,是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如光、熱、電、溫和放射能、聲波等防治病蟲害。例如,利用黃板誘殺蚜蟲,利用黑光燈誘殺玉米螟成蟲等。物理防治方法簡單易行,對環境和作物無污染。
在必要時,可選擇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控制用藥量和使用次數,避免對環境和作物造成污染。同時,應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以延緩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
針對玉米發育的各個階段,需要采取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在苗期階段,管理者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全苗壯。間苗定苗,拔除過密和發育不良的弱苗。在穗期階段,管理者需要在大喇叭口期培土和追肥,促進穗大粒多,并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蟲。在花粒期階段,管理者要及時去雄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5 推動玉米高效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建議
高效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種植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宣傳與培訓、完善推廣體系、加強市場引導與服務等措施的實施,能夠推動高效玉米種植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體如下:
一是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加大對玉米種植技術的科研投入,鼓勵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高效、環保、適應性強的玉米種植技術。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手段,提高玉米品種的抗逆性、抗病性和產量潛力,同時優化種植模式和管理技術。
二是加強宣傳與推廣體系。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宣傳冊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高效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勢和效益,提高農民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指導他們掌握高效玉米種植技術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三是加強市場引導與服務。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玉米品種,提高種植效益。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6結語
通過順應玉米的生長發育規律,進一步研發和推廣玉米的高效種植技術,我國的鮮食玉米產業將會不斷壯大,更好地滿足日益蓬勃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周登峰.鮮食玉米種植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10):49-51.
[2] 姚霄宇,邱紋,陸虎華,等.種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對春播鮮食糯玉米產量、品質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3,29(12):2258-2271.
[3] 談紅艷,徐燕,楊勝海.不同鮮食糯玉米品種在黔東南州的種植表現[J].農技服務,2024,41(4):1-5.
[4] 劉敏,劉金田,姜東偉,等.種植密度對不同品種鮮食玉米農藝性狀的影響[J].基層農技推廣,2024,12(6):50-54.
[5] 王文軍.鮮食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果農之友,2024(2):44-46.
[6] 馮利.鮮食甜糯玉米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2):42-44.
[7] 盧麗紅.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2(11):26-27.
[8] 唐春雙,于琳,馬勝男,等.黑龍江省鮮食玉米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種業,2023(12):41-44.
[9] 李春麗.鮮食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途徑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