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在中國有近3000年的栽培歷史,分布廣泛,幾乎各個省份都有野生或栽培李樹。李樹生長季節的適宜溫度為 20~30°C ,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的砂壤或中壤土栽培表現較好。李樹為淺根系樹種,喜光,通風透光良好的果園,果實著色好,糖分高,枝條粗壯。
李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李樹紅點病、流膠病、細菌性穿孔病、縮葉病等,常見的害蟲主要有蚜蟲、李實蜂、梨小食心蟲等。本文主要就李樹上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進行分析,以為李樹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1 李紅點病
李紅點病又稱紅腫病,是李樹的一種常見病害,在我國北方李產區均有發生。李紅點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侵害葉柄和果實。染病后,該病害可引發李樹早期落葉,造成樹勢衰弱[。葉片染病初期,在葉面上產生橙黃色稍隆起圓形小點,后期病斑擴大,病部葉片增厚,病斑正面凹陷,形成邊緣清晰的橙黃色圓形病斑,表面逐漸產生橘紅色小點;葉柄受害,病斑發展與葉片相似;果實受害,果實表面產生橙紅色圓形病斑,最后呈紅黑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紅色小粒點,果實?;?,不能食用,易脫落。
發生規律:病菌主要以子囊殼在病落葉和落果上潛伏越冬。翌年開花末期,病原菌的子囊殼破裂,散發出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過風雨及氣流傳播到葉片上侵染危害。多雨潮濕是影響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管理粗放果園、山坡地發生較重。
防治方法:(1)加強果園管理。徹底清掃果園內的病葉、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注意及時排出果園積水,避免果園土壤濕度過大。合理修剪,保證樹體通風透光良好,增施有機肥,維護良好樹勢,提高樹體抗病性。(2)化學防治。萌芽前噴
石硫合劑,展葉后噴
石硫合劑;李樹開花及葉芽期可以噴0.5:1:100波爾多液進行預防保護;如果果園已經發病,可以噴 65% 代森鋅400~500倍液、5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 25% 苯菌靈乳油800倍液,每隔10d噴1次,共防治2~3次。
2 細菌性穿孔病
細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李樹的葉片及枝梢、果實。葉片受害后,出現褐色病斑,病斑易脫落形成穿孔,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葉片一般在5一6月發病。葉片感病后向下傳播,直到葉柄基部,使葉芽和枝條感染(圖1)。樹勢衰弱或者偏施氮肥的果園發病較重。該病在排水不良的果園和多雨年份發病重,高溫、高濕的環境會加劇病害的傳播[2]。
發生規律:病原菌在病枝條潰瘍組織內越冬,春季氣溫上升時,病原菌開始活動,開花前后,細菌從潰瘍斑內溢出,借風雨傳播,經皮孔、氣孔、芽痕和傷口侵入。該病的發生與氣候、樹勢、管理水平及品種有關,一般于5月開始發病,夏季干旱時進展緩慢,秋季多雨時可發生二次侵染。
圖1 細菌性穿孔病

防治方法:(1)加強果園管理。做好冬季修剪和清園工作,徹底清除園區內發病枝葉和果實,消滅越冬菌源。增施有機肥,注重化學肥料的均衡施用。合理修剪,為樹體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2)化學防治。萌芽前噴
的石硫合劑或25% 的戊唑醇水乳劑1500~2000倍液,消滅越冬菌源。落花后,可以用 45% 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43% 戊唑醇4000倍液或 65% 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40% 苯甲醚乳油3000~5000倍液防治季樹細菌性穿孔病,不同藥劑交替施用防治效果較好。
3 流膠病
流膠病是李樹上普遍發生、造成危害最廣的病害。流膠病造成樹勢衰弱,果實產量和品質下降,嚴重時枝干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流膠病包括非侵染性流膠病和侵染性流膠病兩種,非侵染性流膠病主要是由修剪不當、施肥不當、病蟲危害、機械損傷等引發的;侵染性流膠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流膠病主要危害枝干及果實,枝干上最先表現癥狀,多年生枝感病后,產生水泡狀隆起,病部可滲出褐色膠液,嚴重者病部反復流膠,皮層和木質部變褐壞死,形成潰瘍,同時易被腐生菌侵染[3-4]。
發病規律:病原菌借風雨傳播,從傷口、皮孔侵入,流膠病的發生與溫度、濕度關系密切,隨溫度上升和降雨增多,病情日趨嚴重,直至入冬后病情逐減輕。一般老齡樹、衰弱樹發病嚴重,健壯樹發病輕。管理粗放果園發病率高于標準化管理果園。
防治方法:(1)加強果園管理。合理修剪,適度翻耕;及時修剪、疏花疏果,合理負載。冬夏季進行2次主干刷白,涂白配方:生石灰5份,食鹽1份,石硫合劑1份,豆粉3份,水15份。加強病蟲害防治,減少害蟲危害,以降低發病率。(2)涂抹藥劑防治。刮去病斑后的部位、傷口、鋸口等,用
的石硫合劑、 43% 戊唑醇懸浮劑4000倍液或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涂抹。(3)噴藥防治。生長季節樹體噴灑 43% 戊唑醇懸浮劑4000倍液或 40% 氟硅唑微乳劑8000~10000倍液,每15d噴1次。
4蚜蟲
蚜蟲又稱膩蟲,又分為有翅蚜和無翅蚜,主要危害李樹的新梢葉片,以成蚜和弱蚜群集在芽、葉、嫩梢上吸取汁液,葉片被危害后向背面不規則卷曲皺縮,并逐漸脫落,從而影響果樹產量。桃蚜1年發生10~20代,以卵在果樹樹皮、芽腋、裂縫、小枝杈等處越冬。春天,李樹發芽時,越冬卵開始孵化,群集在芽上危害和繁殖。5月份蚜蟲繁殖最盛,危害加重。
防治方法:有翅蚜對黃色、橙色有強烈的趨性,可以用黃板誘殺蚜蟲??梢詫嵭泄麍@生草,改善果園生態,保護害蟲天敵,減少蚜蟲發生?;瘜W防治方法有: 22.4% 氟啶蟲胺腈4000~5000倍液,或 25% 噻蟲嗪4000倍液 +22.4% 螺蟲乙酯5000倍液或 20% 甲維·吡丙醚3000倍液,或 80% 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連噴兩遍防治效果較好。如果蚜蟲多,可以加滲透劑,如 0.3% 的洗衣粉、洗潔精等。
5 李實蜂
李實蜂以幼蟲蛀食幼果,受害果實果核被食,果肉亦多被食空,且蟲糞堆積(圖2),幼果便停正生長。該蟲1年發生1代,主要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冬,越冬幼蟲在3月中旬李樹萌芽時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期成蟲開始羽化,4月初為羽化高峰,成蟲羽化后當天即可交配產卵,幼蟲孵化后開始危害幼果,1頭幼蟲只危害1個果,老熟幼蟲在果實中下部咬出圓孔脫果,掉落地面。
圖2 李實蜂危害的果實

防治方法:合理灌水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科學修剪,通風透光,雨季做好果園排水,深翻園土,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蟲源。注意保護害蟲天敵,減少廣譜農藥的使用?;瘜W防治:在李樹開花后可以噴 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500~3000倍液、5% 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 10% 溴氰菊酯懸浮劑6000~7000倍液等。在幼蟲脫果期,可以于地面施 25% 的辛硫磷微膠囊劑,殺死脫果幼蟲。
6 梨小食心蟲
梨小食心蟲又稱桃折梢蟲、小食心蟲,成蟲體長6~7mm ,灰褐色,觸角絲狀與體同色。該蟲在長江、黃河流域危害嚴重,幼蟲前期主要危害新梢,導致嫩梢頂部枯萎下垂,1頭幼蟲可危害2~3個新梢。危害果實時,成蟲產卵于果實胴部,幼蟲孵化后蛀入果實,在果核周圍蛀食,并排糞于其中,形成“豆沙餡”。該蟲1年發生6~7代,以老熟幼蟲在樹枝、根頸等部位的縫隙內、落葉或土中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清理果園,刮除樹干和主枝上的翹皮,集中銷毀或深埋??梢栽趫@區掛梨小食心蟲誘芯和黃板(圖3),誘捕成蟲,一般每 667m2 懸掛誘芯5~10個,根據黃板上成蟲數量,確定化學防治時期。也可以用糖醋液誘殺成蟲。化學防治可以用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500~3000倍液、 35% 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 15000~30000 倍液、 6% 甲維·芘蟲威懸浮劑1500~2000倍液交替防治[]。
圖3梨小食心蟲誘芯誘到的成蟲

參考文獻
[1] 王占斌,李晶瑩.李子紅點病的發生與防治[J].防護林科技,2015(9):117-118.
[2] 李寶芹.李子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8):93.
[3] 陳龍,董新梅,陳玉玲,等.脆李系列品種主要病害及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9(2):54.
[4] 張水紅,馮建倉.魯西南地區李樹流膠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園藝,2015(12):52.
[5] 方波.李高效生產及綠色防控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