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產業在湖北省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當地的桃樹栽培主要集中在孝感、宜昌、黃岡、襄陽等地,這些地區有著共同的桃樹種植優勢,自然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能夠充分滿足桃樹的各項生長需求。近些年,湖北省各縣市多措并舉,努力推動桃產業的穩步發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市場發展趨勢,合理引進各項先進種植技術與設備,推出優秀的桃品種與品牌,邀請社會民眾積極參與到當地桃產業建設中,讓廣大種植農戶能夠共同分享桃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
1" 湖北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湖北桃產業種植規模
在我國南方地區,湖北的桃產業種植規模最大,桃樹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6.67萬 hm2 ,年產量達到90萬t,桃產業年生產總值超過了20億元。湖北桃樹種植主要分布在宜昌、孝感、襄陽等地,其中湖北襄陽棗陽市以2萬 hm2 的優質桃種植面積和50萬t的產量,成為全國四大桃主產區之一。近些年,隨著當地政府相關激勵政策的不斷頒布實施,桃樹種植栽培技術與設備的不斷更新應用,當地桃產業的產量與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比如,湖北孝感市的桃產業已經形成了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湖北襄陽市以老河口市和棗陽市為主,每年桃樹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增長;宜昌市的桃產業發展則是以秭歸縣和枝江市為主,著重發展高山桃和特色品種。湖北桃產業已經打造出眾多優秀的桃品牌,形成了較為成熟完善的桃產業鏈。
1.2 湖北桃產業發展技術水平
近幾年,湖北桃產業建設發展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地桃品種改良與引進。湖北當地各縣市在桃產業發展中,一方面是通過科學選育和改良當地桃品種,不斷有效提升桃果實的品質和產量。另一方面通過合理引進國內外優秀的桃品種,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湖北桃產業品種結構,提升了湖北桃產業在全國范圍的競爭優勢,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眾對高質量、多品種桃果品的消費需求。第二,當地桃樹栽培技術的優化應用。在政府的科學指導下,有序實施推廣標準化的先進桃樹栽培技術,切實提升當地桃樹產量和果實品質。此外,部分桃樹產區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引進先進完善的基礎設施設備與技術,實現了對桃種植產區的高效統一管理,大幅提升了各項資源的利用率,促使在最低成本下創造出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圖1)。
圖1早熟桃高產密植開花狀

2 湖北桃產業的品種結構介紹
2.1 早熟桃
湖北早熟桃具有成熟期早、果個大、風味濃、外觀美等特點,深受廣大水果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湖北早熟桃的常見品種主要包括早紅桃(圖2)、春曉(圖3)、川艷等,以早紅桃為例,其栽培對施肥和水分等要求不高,環境適應性極強,果實果皮鮮紅、果肉飽滿多汁、味道甜美,適合鮮食和加工。早紅桃的種植時間通常為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成熟期為每年的6月中旬,在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重視對桃樹的疏花疏果操作,以此充分保障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圖2早紅桃

圖3春曉

2.2 中熟桃
湖北中熟桃具有果實大小適中、果肉鮮嫩多汁、風味濃甜等特點,常見的中熟桃品種主要包括春雨黃桃1號、中桃5號等。春雨黃桃1號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春雨合作社雜交育成的黃肉桃品種,套袋果果皮和果肉均為金黃色,果實卵圓形、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深受消費者歡迎。
2.3 晚熟桃
湖北晚熟桃有著成熟期晚、果實較大、果肉清脆甘甜、果面亮麗紅艷等特點,常見的晚熟桃品種主要包括了金秋紅蜜、冬桃2號、映霜紅、中華壽桃等。以金秋紅蜜為例,果實發育期超過了170d,適應性較強、生長量大,宜大面積種植發展。金秋紅蜜的成熟期通常為每年的9一10月,能夠一定程度填補秋季水果市場的鮮桃產品空缺,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經濟價值較高,因其口感風味和營養價值,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3 湖北桃產業提質增效發展的相關 舉措
3.1 創新構建桃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在湖北桃產業提質增效發展實踐工作中,各地政府需要結合桃產業實際情況與市場發展趨勢,創新構建具有當地特色的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聯合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展開桃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最大程度發揮各方主體的力量,推動產能的持續提升。首先,各地政府要引領當地桃產業的龍頭企業做好示范帶頭工作,科學搭建桃產業化聯合體,促使桃產業化的“一條線\"能夠轉變為“一張網”,最大化提升桃產業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保障桃企業在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時具有更高的品質和效率。其次,要及時更新桃產業經營管理理念,積極主動推進科技研發創新工作,不斷提升桃產業鏈價值,以創新促進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當地政府要指導有關部門成立專業機構,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健全桃產業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各地科研機構要加強與高校、企業的合作聯系,推動各項研發成果的轉化,幫助當地桃樹種植戶不斷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率。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桃產業聯結工作機制,促使各方主體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規范操作,明確各方主體的任務分工。比如,桃產業建設體系中的家庭農場根據相關標準向加工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果農專業合作社要加強與家庭農場、果農之間的溝通交流,優化農產品采購、加工服務流程,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經濟效益。
3.2 完善桃產業融合發展服務工作
湖北省政府要想實現桃產業提質增效發展目標,就必須完善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內容,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各地政府要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適當加大對桃產業發展的投資力度,補充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設備,強化公共服務功能,有序激勵引導服務組織參與到桃產業發展中。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種植戶對桃樹品種進行更新和改良,利用技術設備完成對桃樹的全方位信息化監管,幫助種植農戶提升桃樹種植水平和效率。其次,要想全面提升桃樹種植水平,實現桃樹果實的增產增效,就必須加強對農戶的培訓工作4。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促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開展高效種植管理,這樣才能夠為湖北桃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有力支撐和保障。最后,各級政府要引導各地金融機構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加大對當地桃產業發展的金融貸款扶持力度,為相關主體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產品,滿足他們的借貸需求。此外,還需加強對桃產業種植主體的金融支持,充分保障種植農戶的合法權益。
3.3 打造桃產業文旅品牌和產品
為了促進湖北桃產業穩定持續發展,幫助農戶提高經濟收入,有關部門需要科學打造具有特色的桃產業文旅品牌和產品,有效滿足市場不同受眾群體的多樣化消費體驗需求。各地政府要依托當地桃產業優勢資源,對桃旅游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并指導文化部門開發具有創意的文旅項目和產品,將桃產業與文旅項目開發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出桃產業資源的應用價值。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通過主流社交媒體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借助互聯網平臺加大對當地特色桃產業文化與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提升桃產業文化價值與品牌價值。當地政府還可以以桃產業文化為依托,通過舉辦桃主題文化節、桃公園旅游活動等,吸引更多游客觀光旅游,刺激當地消費經濟的增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湖北桃產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為了能夠實現提質增產發展目標,當地政府需要及時制定頒布相關激勵政策,引導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到產業發展工作中,創新構建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合理應用先進技術與設備,健全桃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科學打造桃產業文旅品牌和產品。
參考文獻
[1] 趙玉山.湖北:棗陽市大力推進桃產業健康發展[J].中國果業信息,2024,41(8):58-59.
[2] 趙玉山.湖北:孝昌縣多措并舉促桃產業穩步發展[J]中國果業信息,2024,41(4):54.
[3] 徐磊,陳超.中國桃產業經濟分析與發展趨勢[J].果樹學報,2023,40(1):133-143.
[4] 楊長珍,陳世林,彭玉琴,等.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桃產業發展歷史、現狀及建議[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