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鮮食桃、油桃以溶質型為主[1],例如極早518、中油5號、中油13號2、曙光油桃等。桃果實的乙烯躍變期也正處于成熟期,高強度呼吸作用加速了果實變軟[],往往采收后4~5d果肉軟化腐爛,貨架期較短。為保持較高的硬度,果農大多采取提前采收的辦法,如此一來,桃成熟度不夠、著色不足、品質低下,很難令消費者滿意,制約我國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育種者來說,培育貨架期長、耐貯運能力強的品種是客觀需要,也是育種的重要方向。SH(Stonyhard)類型桃果實硬度高,貨架期長,其果實成熟時不釋放乙烯,果實不變軟,可滿足硬度及貨架期的需求。
經過多年努力,育成了早熟、大果型、耐貯的油桃新品種中油18號。果實硬度較高,留樹時間較長,且果形端正、品質優良、豐產性好,經過區試,該品種各個農藝性狀穩定、經濟性狀優良,廣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好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 選育過程
2005年春,以早熟白肉油桃品種中油14號為母本,早熟耐貯運油桃單株99-43-58為父本進行雜交。母本是桃育種團隊培育而成的果個大、半矮化型品種,99-43-58是本團隊培育的優異單株。2005年6月,研究人員從母株上采集了45粒雜交種子,采用胚胎挽救技術將這些種子接種到試管培養基中進行培育[。同年10月,將成功萌發的種子轉移至溫室環境,通過嚴謹的栽培管理,最終獲得16株雜交幼苗。這批幼苗于2007年4月中旬移栽至桃樹育種試驗田進行培育。定植株行距 1m×4m ,采用主干形整形,按常規方法管理。
單株05-1-144于2009年開花結果,花呈鈴形,自花結實,6月上中旬成熟,果形圓整,外觀鮮紅,著色均勻,果個大,該品種品質優良且極其耐貯運。經過為期4年的觀察,其各類性狀優異且穩定。2011年春季被初選為優良單株,同年6月進行高接換種試驗。次年結果期觀察顯示,各株系間性狀表現大體一致。基于此,2013年正式開展區域適應性試驗。
品種系譜如下(圖1):
圖1 中油18號油桃系譜圖

2013年,以野生毛桃實生苗作為嫁接砧木,成功培育出一批試驗用苗木。這批苗木隨后被用于比較試驗,并在多個區域同時開展適應性測試。其中,河南省內試點為長垣縣、新鄭市、民權縣等,栽培模式設置有主干形 (1.5m×3.0m) 、開心形 (2m×4m) 5等不同類型,對照品種選擇中油13號等。
2 主要性狀
油桃品種中油18號(圖2)(Prunuspersicavarietynectarina)屬于薔薇科(Rosaceae)李屬桃的變種。
2.1 植物學特征
中油18號樹姿半開張,長勢中等偏強(表1)。該品種枝條直徑和節間距適中,花色苷呈色較深。花芽分布密度適中,多數為復生花芽,具有5片卵圓形的淡粉色花瓣,雄蕊與花瓣高度相近,雌蕊柱頭略高于雄蕊,花粉量大。花萼筒內壁呈淺黃綠色,子房表面光滑無毛。托葉、葉片及葉柄長度適中,葉片呈綠色橢圓披針形,長寬比例適中。葉尖平展不卷曲,葉面平整,葉尖角度適中。葉緣淺鋸齒狀,葉基鈍而尖,葉柄著生2個以上腎形蜜腺。
圖2中油18號油桃

表1中油18號與對照品種樹體生長量對比(株行距: 2m×4m )

2.2 果實經濟性狀
中油 18 號的果實較大,單果質量在 210~230g 之間,最大單果質量 250g 。果實呈標準圓形,頂端平坦圓潤,縫合線清晰可見,果實兩側對稱,果柄處凹陷較深且寬度適中。果皮呈乳白色底色,果面為紅色,果皮較厚且不易剝離。果肉質地為SH型,該肉質硬脆,完熟后仍能留樹15d以上不變軟,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漸增加,品質提升;果肉潔白,皮下花色苷含量豐富,果肉僅有少量花色苷分布,果核處含量更低,果肉細膩脆甜,纖維含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 。果核大小適中,呈褐色橢圓形,表面光滑帶有點狀和溝狀紋路,無開裂現象,果實采收后耐貯運性好,常溫不變軟(表2)。
2.3 生長結果習性
中油18號樹勢健壯,在規范栽培條件下,該品種栽植后的第1年即可形成花芽,次年進入初果期,第3年進入盛產期,產量可突破 1000kg/667m2 。進入盛果期后,樹勢中庸,易形成飽滿復花芽,花芽起始位置為1~2節。長、中、短果枝均可以坐果,其中以中等長度果枝結果最優。由于花粉量充足,栽培時無需配置授粉樹,自然坐果率保持中等水平,表現出穩定的高產特性(表3)。
表2中油18號與對照品種的果實主要性狀對比

表3中油18號與對照品種產量比較

2.4 物候期
該品種葉芽萌發期適中,具有花期早、持續時長中等的特性,果實成熟期較早,采收前落果現象較輕,葉片脫落時間居中。在鄭州地區栽培觀察表明,中油18號通常在2月下旬進入萌芽期,3月中旬至下旬迎來花期,持續5~7d。6月上旬至中旬達到果實成熟期,從開花至果實成熟約需 85d 。葉片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脫落。具體物候期見表4。
表4中油18號與中油13號物候期對比(2016年)

2.5 抗逆性及栽培適應性
中油18號作為早熟型油桃品種,在鄭州地區6月中旬即可采收上市。不同地區的主要病蟲害,需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北方產區需重點防控蚜蟲(3月下旬至5月中旬)、卷葉蛾(盛花期前后)、潛葉蛾及紅蜘蛛(小麥收獲期前后)等蟲害;南方產區則應著重防治縮葉病、細菌性穿孔病和褐腐病等常見病害。目前尚未發現該品種對這些病蟲害具有顯著抗性。
多年多地的栽培試驗表明,中油18號在河南省各油桃的主要產區具有良好的栽培適應性:花芽具有較強的低溫耐受性,在觀察期間未出現明顯的凍害癥狀。同時,該品種在河南各產區栽培過程中均未觀察到核裂或果裂現象,栽培適應性較強。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種植密度及整枝方式
栽植前需開挖寬深均為 80cm 的定植溝,回填土時可摻入適量的秸稈及有機肥以提升土壤肥力。在北方地區、山地丘陵或貧瘠土壤條件下,建議采用 2m×4m 的種植密度,并配合V形整枝的方式;對于土壤肥沃的區域,可適當擴大株行距至 2m× 5m 或 3m×5m ,相應采用V形或多主枝V形的整枝方法。
3.2 肥水管理
在幼齡樹培育階段,為促進樹冠快速形成,可根據土壤肥力情況適量增施復合肥料;進入豐產期后,每年9一10月需再次施用基肥;花期結束后應及時補充氮磷鉀復合肥料;果實成熟前1個月及采收后各施1次磷鉀肥料。依據土壤情合理灌溉,尤其要確保萌芽階段和硬核期的水分需求,同時防正土壤干濕劇烈變化。臨近采收期需適度減少灌溉量,以保證果實品質。
3.3 花果管理
根據實際坐果狀況合理疏花疏果,維持適宜產量水平。疏果工作宜在謝花后約40d、果實大小差異顯著時開展,重點去除畸形果、病果及過密果,將產量穩定在 2000kg/667m2 左右,通過目標產量確定留果數量。中油18號的果實偏硬,掛果期長且不易軟化,必須待其充分成熟后方可采收,過早采摘將顯著降低果實品質。
3.4 病蟲害防控
在冬季需清理果園;在春季萌芽初期剛露紅時,應全面噴施
石硫合劑溶液;花期前后各施用1次吡蟲啉類或可立施等殺蟲劑防控蚜蟲危害;5月下旬小麥收獲前后,分別使用噠螨靈制劑噴霧防治紅蜘蛛。針對其他常見病蟲害,應根據其發生特點適時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CONNORS CH. Peach breeding-a summary of resul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the United StatesofAmerica,1922,19:108-115.
[2] 牛良,魯振華,崔國朝,等.早熟油桃新品種‘中油13號‘ 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7,34(4):519-521.
[3] TONUTTIP,CASSONP,RAMINAA.Ethylenebiosynthesis during peach frui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SocietyforHorticultural Science,1991,116(2):274-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