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這片浸潤著善行基因的土地上,慈善不僅是傳統美德的當代延續,更是新時代社會公益的生動實踐。浙江以“人人慈善”的積極態度,將千年商脈蘊藏的社會責任轉化為現代公益的樞紐力量,浙江正以更加全面化的慈善體系、更加多元化的捐贈平臺和更加規范化的規章制度,書寫著溫暖厚重又充滿時代活力的慈善答卷。這里,善行可感、善意可及,慈善已成為辨識度極高的浙江人文標識。
薪火相傳,溫暖永續。作為“紅幫裁縫之鄉”,奉化展現著“富不忘本、回饋社會”的慈善情懷。從清代育嬰堂的設立到近代孤兒院的創辦,慈善傳統在奉化世代相傳。2002年5月,慈善總會正式成立,為奉化慈善事業注人了新的活力。截至2023年,全區正式注冊登記的慈善組織共計21家,涵蓋助醫、助老、助學、助殘等多個領域。
寧波奉化:春風化雨慈行綿長

地處東海之濱、象山港畔的,陸域面積127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平方千米,轄8個街道、4個鎮,常住人口58.9萬人,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4億元。奉化以其持續不斷的善行義舉,生動詮釋著“善行奉城”的深刻內涵。
創新驅動,勢頭強勁。奉化區委、區政府將慈善事業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出臺《奉化區慈善事業發展規劃》。慈善總會聚焦醫療援助、養老關懷、教育資助等多領域需求,截至2023年共募集善款5.02億元,累計救助支出4.44億元,受益困難群眾達56.5萬人次,并憑借其卓越的貢獻與成效,榮獲浙江省“慈善山海協作先進單位”“寧波市品牌社會組織”、寧波市“百強示范社會組織”等榮譽稱號。

精準施策,惠及民生。奉化慈善在追求廣泛覆蓋的同時,更將精準施策作為核心理念,圍繞民生福祉,特別聚焦“一老一少”群體,成功實施“樂享夕陽”助老項目、“圓夢童心”困境(留守)兒童書房改造項目、“山海回響·點亮甘洛高山文明之路”志愿服務項目等一系列特色慈善項目。2005年啟動慈善惠民門診部項目,為全區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三免一優”醫療補助,榮獲2018年寧波慈善獎?!扒帏B探巢”為失獨家庭提供幸福晚年志愿服務,通過抓核心、建隊伍、優方式、拓方法的“四步法”構建服務體系,獲全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銀獎,被《光明日報》深度報道?!捌桨擦寥f家”以電路改造為核心,打造家庭用電安全“全程”護衛服務模式,共為浙江奉化、吉林安圖、西藏比如、四川甘洛的6878戶老舊房屋解決用電問題,獲評“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50佳”。
奉化慈善將為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健康美麗新城區而持續努力。
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運河文化”、1000多年的“徑山禪茶文化”,多種文化的浸潤,慈善先賢的感召,余杭的慈善基因得以代代相傳。2001年7月,余杭區慈善總會在這種傳統精神的感召下應運而生,總會以基層慈善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打造了“余善同行”慈善品牌。截至2023年底,共募集善款9.9億元,發放善款7.56億元,幫扶救助相關群體68萬余人次。先后獲得全國“暖心工程”突出貢獻獎、浙江慈善獎項目獎、浙江省慈善工作先進集體、5A級慈善組織、浙江省慈善事業引導資金激勵最佳慈善組織等榮譽。
杭州余行:余善同行 幸福共享

余杭區慈善總會積極探索慈善工作新模式,推進社會慈善資源向基層傾斜,建立“全域共進”的慈善組織體系,打造集智慧慈善場景、慈善組織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公益慈善綜合體,全面建成區、鎮街、村社三級慈善組織網絡體系。構建“精準直達”的慈善數字網絡,建設“智慧慈善”數字平臺,上架慈善項目146個,推進人人可參與的“指尖慈善”。弘揚“人人慈善”的互助風尚,探索跨行業、多元化的捐贈模式,落地全省首單不動產權益類慈善信托。開展社區慈善,推進永泰村全國社區慈善試點工作,匯聚慈善力量,營造慈善氛圍。

杭州市余杭區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南端,區域面積9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0.5萬人。2023年,余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36.4億元。在這片充滿文化底蘊的土地上,良渚古韻與都市風貌交相輝映,慈善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余杭區慈善總會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幫扶形式,不斷擴大受益群眾覆蓋面,確?!耙粋€不少、一戶不落”。成立至今共開展千余個慈善項目,如以廚房環境改造為切入點開展的靚廚行動”慈善項目,為區內低保困難家庭打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廚房環境,截至目前共有300余戶困難家庭參與廚房改造,提升生活幸福感。成立了良助慈善基地,開展蔬菜種植項目,首期幫扶9個困難戶,每年戶均增收2萬元,實現慈善救助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立足區內慈善救助的同時輻射有慈善救助需求的地區,開展“同心童夢·愛在稻城一牧區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助力學子健康成長,彰顯余杭慈善“溫度”。
余杭將繼續弘揚慈善文化精神,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統籌社會資源,更好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爭創余杭樣板,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麗水慶元:大愛菇鄉善行慶元

慶元,浙江省的南大門,縣名寓意著“美好的開始”,縣域面積18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1萬人,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101億元,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百山祖國家公園核心地。
善行義舉,古風今興。慶元慈善,自古崇演,對寡孤獨、疲癃殘疾者,明朝就始設“養濟院、漏澤園、育嬰堂”等;慶元自古自然災害較為頻繁,通過勸募捐籌建立社倉,遇到災情,則開倉賑糧,救濟饑民架橋修路等公益事業,慶元先人出資出力,樂此不疲。善行義舉古風薪火相傳,在新時代菇鄉大地煥發出新氣象。慶元縣慈善總會成立于2005年,以打造“大愛菇鄉·善行慶元”縣域慈善品牌為牽引,從零起步,從小到大,走出了一條富有山區特色的慈善之路,“慶元慈善樣板”得到了《人民日報》等眾多主流媒體的點贊。縣慈善總會2022年獲第七屆“浙江慈善獎”鄉村振興獎,2023年獲評5A級社會組織,2024年被評為浙江省品牌社會組織;會長榮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首屆“長三角慈善之星”“浙江省第四屆十大慈善之星”等榮譽。
建個基金,做點善事。2012年,慶元縣在青竹村率先試點,創立全縣首個村級慈善愛心基金,開啟了一條全新的村級慈善公益之路。經過10多年的深耕,鄉鎮(街道)慈善分會、村級(社區)慈善工作站實現全覆蓋,建成村級慈善愛心基金106個,基金總額達1731萬元。截至2023年,村級慈善愛心基金實現增值收益596萬元,開展助學2625人次、敬老27107人次、助困13631人次,慈善之花在菇鄉大地簇擁綻放。全縣建成冠名慈善基金84個,籌集慈善愛心資金1977萬元,慈善項目和冠名基金開展慈善活動1600多場次,惠及群眾10萬多人次,形成“人人可慈善、處處有大愛”的菇鄉新風尚。

特色慈善,菇鄉樣板。立足山區實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精準實施“重陽敬老百村聯動”“鄉村理發師”“百村崇學”“菇鄉孩子看世界”“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等系列慈善項目。這些有辨識度、有影響力、有生命力的特色慈善項目,形成了山區發展的“慶元慈善樣板”,慶元慈善經驗在首屆亞洲公益論壇上作交流分享。2023—2024年,慶元被列為慈善助力鄉村振興試點縣、加快山區海島縣慈善事業發展試點縣,是全省唯一的慈善“雙試點”縣。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慈善公益常做常新、永無止境,慶元將一如既往地奮發有為,開拓創新,做深做實“大愛菇鄉·善行慶元”縣域慈善品牌,推動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