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目前市場探索出的變現路徑之一,機器人租賃,是好生意嗎?
“9.9萬元買臺機器人,日賺8000元,兩周回本!”
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扭秧歌、轉手絹的表演,讓人形智能機器人(簡稱“機器人”)迅速走紅,成為租賃市場的新寵,機器人租賃的盈利故事在社交平臺廣泛流傳。
在當前市場上,有人拿出真金白銀購買機器人開展租賃,也有人利用信息差充當中間商,拉單轉手賺差價。還有人認為,這些機器人不過是會走路、握手、打招呼的“遙控大玩具”,博眼球的噱頭而已,網絡上甚至有消息稱,“新鮮感過去,機器人租不出去了”。
機器人產業廣受關注,其落地場景和商業模式至關重要。作為目前市場探索出的變現路徑之一,機器人租賃是“暴利”還是“沒人租”?是賺快錢還是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價格降了,隨時可租
身披東北特色大花襖、鮮艷大紅坎肩的三臺機器人隨著音樂揮臂、扭腰、踏步,陣列前方還有披著舞師袍服的機械狗,時而騰躍撲閃,時而搖頭擺尾……在某地美食節現場,機器人和機械狗組成的表演團隊,吸引著圍觀人群高舉手機拍攝。機器人租賃商李先生稱,“這就是行走的流量。”
今年以來,機器人逐漸成為各類商業場景引流的“標配”。不論是商場開業、景區表演、直播電商,還是在論壇會議、車展互動中,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
“機器人分為表演型機器人和生產力型機器人兩個流派。表演型機器人支撐著當下的租賃市場,在會展、文旅、展廳、博物館等人流量大的場景中作為節目出現。”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說。
前期由于出貨量少,市場上機器人供不應求,租賃價格確實一度居高不下。“2月份我做機器人租賃時,全國可能只有10臺左右,日租金8000元,當時訂單排到了3月下旬。”機器人租賃商家、B站博主“小雷哥”分享道。
媒體報道,“五一”假期,單臺機器人的日租金甚至高達2萬元。“快速回本”“暴利”的誘惑吸引了不少商家和個人,決定“買幾臺機器人為自己打工賺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4日,僅在某社交平臺,“機器人租賃”相關賬號就超過270個。
但最近一段時間,機器人租賃市場行情變化明顯。
“買臺機器人出租,兩周回本,這種情況在兩三個月前確實存在,不過現在回本肯定沒那么快了。”某機器人行業人士表示。
多家租賃商表示,端午節假期,官方售價9.9萬元的宇樹G1基礎版人形機器人,可以迎賓互動、握手、揮手打招呼,單臺機器的日租金最低報價為4000元;官方售價16.9萬元的宇樹G1-EDU人形機器人,比基礎版多了跳舞技能,單臺機器的日租金最低報價為6500元。租金中包括操作員人工費、差旅費以及活動策劃費用,如果租賃多臺、多日,價格還有優惠。
為了搶生意,機器人租賃商甚至卷起了價格。有商家表示,“支持全網比價,如果有報價更低的,歡迎告知,價格差不多我們也可以接。”
從租賃檔期看,目前機器人貨源較為充足,基本隨時可租。多家租賃商均表示“提前兩三天預訂就行”。不少機器人處于閑置“求租”狀態。在某社交平臺和二手電商平臺,多位租賃商發帖稱,“機器人檔期空空”“機器人出租,給錢就接”。
對于市場行情走向,各方判斷不一,有評論認為,機器人“雖然租金在跌,但依然處于高位”,更有聲音質疑,“幾十萬元的車一天租金才多少錢?十幾萬元的機器人,一天租金憑什么需要幾千元?”
交付量增多,新鮮感減退
供需關系的快速變化,是機器人租賃價格不斷下探的重要原因。
以當下租賃市場最常見的宇樹機器人為例,今年2月,宇樹科技的G1人形機器人正式在京東平臺開售。交付周期方面,在今年2月底到3月初,交付周期為90天,4月份之后交付時間已經縮短。宇樹京東自營旗艦店顯示,GI基礎版、GI-EDU兩款人形機器人在支付后60天左右發貨。
在其他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還不乏全新現貨。一家機器人銷售商表示,目前宇樹兩款機器人都有現貨,G1基礎版原價出售,G1-EDU則在官方售價基礎上加價6000元。“如果愿意等,價格能便宜,G1基礎版約為9萬元,G1-EDU為16.5萬元左右,40~60天到貨。”
在二手電商平臺,降價出售的機器人不在少數。據了解,宇樹G1基礎版“5月剛到的新機”,有商家報價為9.5萬元,“激活不到1個月”的機器人則報價8萬元。
除了宇樹,其他品牌的人形機器人也陸續上市、量產交付。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眾擎機器人”)、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優必選”)、智元機器人、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樂聚機器人”)、松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松延動力”)、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加速進化科技”)等6家廠商均有人形機器人產品商業化,瞄準文娛商演、展廳導覽、科研教育、情感陪伴等應用場景。
2024年8月,加速進化科技發布Booster"T1并開始量產和交付;同月,智元機器人發布人形機器人靈犀X1;12月,樂聚機器人完成首批人形機器人“夸父”(Kuavo)的商業化量產交付。
進入2025年,4月,眾擎機器人宣布人形機器人PM01正式量產上市;5月,松延動力宣布小頑童機器人(N2)大定突破1000臺;智元機器人開啟人形機器人靈犀X2合作伙伴招募。
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具身智能事業部總裁姚卯青介紹,智元機器人今年計劃出貨數千臺;樂聚機器人總經理王松表示,公司今年總交付量預計進入千臺級別。
上述品牌不少機器人產品已經出現在租賃市場。例如,在從事機器人租賃業務的杭州千尋機器人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產品清單中,就有眾擎機器人、松延動力、天工機器人等多品牌、多品類可選。
除了供貨量增加、交付周期加快,機器人租賃市場降溫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目前機器人可實現的功能與人們的期待相去甚遠,新鮮感過去后,市場熱度有所減退。
以宇樹機器人為例,GI基礎版能執行的指令僅有起身、走路、握手、揮手、轉身、下蹲等簡單動作。GI-EDU在此基礎上支持二次開發,但受限于商家開發能力,目前租賃市場上的機器人大多只能跳兩三分鐘的簡單舞蹈。
其他品牌的機器人,展示技能也大多局限于打招呼、轉身、行走、握手、奔跑等基礎動作。
在應用場景方面,機器人的限制也不少。比如某租賃商表示,如果活動現場地面不平或者有樓梯,機器人需要人工攙扶,不然容易摔跤。
在語言交流、完成動作指令等交互能力方面,短板更為明顯。多家租賃商均表示,他們提供的機器人目前無法通過語言交流溝通完成指定動作,如果實在需要可以加掛智能語音設備,由操作員后臺遙控實現。
此外,續航能力也是目前制約機器人廣泛應用的短板。“基本上,室內活動兩小時,室外活動半小時,就得讓機器人‘歇一歇’,不然容易出現電機故障。”租賃商李先生說。
“現在就是個大型的玩具,大家看個新鮮。”某租賃商如此表示。
一些機器人生產廠商對此也有清晰的認知。智元機器人靈犀業務線總裁魏強公開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應用到文娛等場景時,存在同質化問題,基本上只能通過遙控操作完成揮手、握手等簡單動作,容易使用戶失去新鮮感。
提升二次開發和營銷能力是關鍵
隨著機器人曝光度不斷增加,機器人引流效果或將打折,租賃業務面臨的持續付費意愿也將經受考驗。
如何讓機器人表演持續吸引眼球,讓人們仍有意愿買單?
“第一批消費主要靠人們的新鮮感支撐,等新鮮感過去,機器人租賃主要靠商業表演支撐,機器人表演將取代一部分傳統表演形式。”上述機器人行業人士認為,接下來,機器人租賃會像無人機表演一樣,成為商演市場的常規項目,專業的機器人、機械狗表演業務大概率能支撐起億元級的市場。
這位行業人士認為,“要想在玩家蜂擁而至、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站穩腳跟,二次開發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商業運營能力。”
田豐也表示,靠同質化表演很難激起持續的商業需求。廠商需要不斷迭代升級機器人的展示技能,商家則要提升二次開發能力、活動策劃能力,不斷開發新的節目,比如推出與景區IP相結合的表演節目等,形成差異化競爭力。“IP型機器人、特色演出方案、少人化表演模式,會成為下一階段機器人租賃市場的發展方向。”
可以預見,隨著機器人產品出貨量不斷增加,表演型機器人市場在一段時間內將逐漸實現供需平衡乃至供過于求,機器人的日租價格以及租賃行業的整體利潤率水平或將不斷下降。
近年來興起的無人機表演可作為預見趨勢的參照物。公開報道顯示,2018年風頭正盛之時,無人機表演公司廣東億航白鷺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千架無人機飛行表演項目成交金額高達1050萬元,平均一臺無人機的表演價格高達7642元。但到了2024年,同一公司旗下一臺無人機的表演價格是1000~1200元,價格更低,而表演水平卻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了商業化運營能力,機器人租賃市場的發展與成熟也離不開機器人軟硬件以及維修售后配套服務的不斷完善。
據了解,機器人生產制造通常融合機械制造、電子、軟件、AI算法等多領域技術,其維修需要多領域融合。目前,機器人如果要維修,大多需要將產品郵寄返廠,待檢測評估后廠家給出進一步的處理意見,流程繁瑣,周期較長,運費不菲。
目前,已有機器人廠商為維修售后提供保障與便利,以宇樹機器人G1基礎版為例,官方保修期為8個月。宇樹科技銷售客服介紹,除外殼磨損不可修,其他部件如電機、遙控器損壞都可修。在保修期內非人為損壞,不需要客戶支付維修費用及返廠運費,過保后維修費用則需要自理,具體金額要等廠家檢測評估后確定。
即便如此,機器人的維修成本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天氣炎熱的時候,機器人容易過熱發生電機故障。送到廠家維修,一來一回的交通費加維修費基本需要上萬元,這還不算誤工成本。”某機器人租賃商表示。
此外,上述機器人銷售商表示,機器人磕碰掉漆很常見,但外殼磨損不在保修范圍內,“可自行找第三方維修機構補漆,一次大概需要花費百元左右”。
這些問題雖不“致命”,但對于精打細算的商家和剛剛起步的市場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成本和障礙。
不過上述行業人士也認為,這些都是行業發展中的問題,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供給規模持續增加,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機器人租賃市場遇到的這些挑戰都會逐步緩解或解決。(微信公眾號“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