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謙縣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東西最長 157.5km ,南北最寬 130.5km ,總面積1.27萬 km2 。囊謙縣太陽光直射的時間較長,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降水時間集中,沒有春夏秋冬四季,只有冷暖兩季,常年降雨較少,氣候較為干旱。囊謙縣重視推動茄果類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該地區(qū)的蔬菜產業(yè)呈現(xiàn)出規(guī)模化和集約化的發(fā)展趨勢,但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病蟲害種類增多、出現(xiàn)頻率更高、危害更大等。本文闡述了設施茄果類蔬菜出現(xiàn)病蟲害的原因和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策略:包括農業(yè)、物理、生物及化學等多方面的防治方法。這些策略旨在有效實施于設施果類蔬菜產業(yè),以發(fā)揮其在防控病蟲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確保蔬菜生產、質量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進而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和經濟效益。
一、茄果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性
在全球人口數(shù)量和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的時代背景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以往在防控病蟲害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化學農藥,雖然能夠起到防控病蟲害的效果,但也影響了環(huán)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安全。有鑒于此,對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fā)顯得尤為重要。可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茄果蔬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生物防治是一種綠色防控方式,該防治方式兼具了環(huán)保性和可持續(xù)性。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將天敵、寄生性昆蟲和捕食者等引進蔬菜培育區(qū)域,通過涵養(yǎng)天敵的方式來防治病蟲害,降低病蟲害發(fā)生頻率;綠色防控的重點在于合理管理農業(yè)生產。如選擇間作種植、輪作耕種或者混合種植等方式,能夠減少病蟲害出現(xiàn)的瀕次。此外,使用有機肥料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質量,增加蔬菜的免疫能力,降低病蟲害對其產生的危害。綠色防控技術在保障農產品安全和質量的同時,還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噴灑化學農藥會在農作物中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化學殘留物,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而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來防治病蟲害,就能夠減小農藥殘留物對人體的影響,確保農作物安全,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此外,在茄果蔬菜生產的過程中選用綠色防控技術,也滿足了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綠色防控是一種對生態(tài)有利的防治手段和策略,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減小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從而使農業(yè)更好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茄果類蔬菜的共同特點
茄果類蔬菜種植需要質量較高、通風排氣良好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同時還需配置功能齊全的排灌設備。茄果類蔬菜花芽分化通常是在苗床上,苗床所設的土壤不僅富含氮、磷、鉀等植物成長所需的元素,還可根據(jù)分化情況適量施加微量元素。利用適量的氮肥來形成苗床底肥,氮肥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高腳苗。茄果類蔬菜生長對鉀、鈣、鎂等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在采摘果實期間較容易形成3類養(yǎng)分缺乏的問題。辣椒與西紅柿缺少鈣元素會出現(xiàn)臍腐病;西紅柿缺少鎂元素,葉子會出現(xiàn)黃化現(xiàn)象,光合作用減弱。茄果類蔬菜采收所占的時間長、產量較高且持續(xù)坐果能力強,在分批對其進行采收后,土壤的營養(yǎng)成分會降低,因此可以選擇邊采收邊追加養(yǎng)分的方式,來保證植株正常發(fā)育,延長采收時間,保證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三、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1、病蟲發(fā)生種類較多
在調查和研究囊謙縣設施蔬菜培育過程中產生的病蟲害后可知,病蟲害的類型多樣,最普遍的病害為茄子褐紋病、病毒病、青枯病、猝倒病、辣椒根腐病、葉霉病、番茄早疫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煙粉虱、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和二十八星瓢蟲等。
2、病蟲危害程度加重
一方面,設施栽培環(huán)境有利于病蟲害產生和繁衍,使其在短時間快速繁殖。同時,種植人員為提高經濟效益,將蔬菜栽培的間隔時間縮至最短,甚至沒有給土壤留有休息時間,這就使病蟲害可以轉移和寄生到新栽培的蔬菜內,導致病蟲害的數(shù)量和種類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棚內常年較為濕熱,為病蟲害過冬提供了安全的環(huán)境,延長了病蟲害存在的時間,使部分季節(jié)性病蟲演化成周年性病蟲,加大病蟲害的危險性。其中尤為突出的是煙粉虱、蚜蟲以及潛葉蠅等病蟲害,這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難度。
3、小型害蟲容易成災
設施栽培環(huán)境條件好且管理強度大,甜菜夜蛾和棉鈴蟲這種大型的病蟲難以存活,但煙粉虱和蚜蟲這類小型病蟲害就能在設施內過冬,來年春天繼續(xù)生長和繁衍,對農作物造成了直接的影響。設施內濕度和溫度等變化較小,害蟲的種類和數(shù)量較為穩(wěn)定,但其繁殖速度過快,極易成災。
4、土傳病害逐年加重
設施栽培所需成本較高且固定性較強,短時間內難以調茬,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選擇重茬連作的方式。且農作物多為瓜類、豆類和茄果類等蔬菜種類,會導致大量的蔬菜病根和分泌物殘留,增加病原菌的種類和數(shù)量。同時,棚內土壤缺少自然光線,且濕度和溫度較高,導致病原菌快速增加,再加上該類蔬果的抗病能力較弱,連作年限增加就會使病蟲害危害性加大。
四、病蟲害發(fā)生原因
1、棚內溫度和濕度較高,為病蟲害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
囊謙縣設施蔬菜栽培主要是通過覆蓋塑料薄膜來起到保溫的效果,棚內溫度提高有利于病蟲害度過寒冷的冬季,由季節(jié)性病蟲害演變?yōu)橹苣晷圆∠x害,增加了病蟲害數(shù)量和種類,蔬菜被病蟲害危害的可能性增加;同時,棚室被塑料薄膜遮蓋,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tài),通風性較差,因此棚內濕度較高,為病蟲害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
2、輪作倒茬意識淡薄,病害危害加劇
由于受訂單農業(yè)的普及,眾多種植者未能充分認識到輪作倒茬的益處,長期專注于單一作物的種植。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和種植密度的增加,病原體數(shù)量逐漸累積,導致病害的威脅日益嚴重。
3、管理簡單粗放,導致病害流行
一些種植戶不愿投入過多的成本,管理簡單粗放,施肥、用水及田間管理均不合理,且未能及時清除殘留病株并胡亂堆放,導致病蟲害流行。
4、設施蔬菜抗逆性較差,病蟲易侵入
設施蔬菜栽培處于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相較于一般的蔬菜,其具有生長時間短、速度快且外形佳等特點,導致蔬菜的抗逆性較差,病蟲害更易侵入并快速蔓延。
5、病蟲害抗藥性提高,防治難度增加
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為防控原則,但大多數(shù)種植戶并沒有這種意識,過分依賴于化學防治手段,甚至重復多次使用同一化學農藥。用藥單一縮短了病蟲害抗藥能力產生的時間,加大了防控的難度,導致農藥殘留物增加。
五、綠色防控技術
1、農業(yè)防控① 選用抗性品種
選擇抗性品種能夠有效提高農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害的出現(xiàn)頻率。就囊謙縣生產實踐而言,番茄抗性品種主要有金棚1號、金棚3號、金棚M6、金棚M7等系列、杭雜1號、揚粉931、合作906、浙粉201、浙粉702、申粉918、申粉998等;辣椒抗性品種主要為蘇椒14、蘇椒15號等。
② 合理調整茬口
設施茄果類蔬菜存在較嚴重的連作問題,合理改變茬口可減小病蟲害產生的頻率。如煙粉虱雖然可以大范圍寄生,但卻更喜歡寄生在富含營養(yǎng)、葉片肥厚的農作物上,忌食芹菜和蒜葉等。鑒于此,田塊中存在較多煙粉虱時,可在秋冬季節(jié)第一茬栽培芹菜和蔥、韭菜以及大蒜等農作物,不給煙粉虱提供存活的營養(yǎng),有效壓低越冬蟲源基數(shù)。
③ 加強栽培管理
主要包含培育強壯的植株、控制溫度和濕度以及去除植株病殘體等。在植株移栽的過程中,培育強壯的植株主要是為了避免移栽導致僵苗現(xiàn)象。在選擇棚室覆蓋材料時,通常傾向于采用質量上乘的無滴膜,以期更有效地提升棚內溫度;而地膜的使用則能顯著降低病原菌的種類與數(shù)量。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若在春節(jié)期間適當調整蕃茄室內溫度與濕度,并保持土壤的松軟狀態(tài),灰霉病的發(fā)生率可大幅降低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棚內土壤濕度高且膜上存在霧水時,灰霉病出現(xiàn)的概率高于 5% 。
病殘體及時清理。蔬菜病蟲通常會選擇在雜草、土壤以及植株病殘體中休養(yǎng)生息,所以在栽培和定植前,應及時清除雜草和植株病殘體,消除病菌的寄生體。將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爛葉和病殘體清除,在棚外將其深埋或燒毀。采收后應整理田園,將病殘體處理掉,避免病蟲寄生。人工摘除蟲卵。將農作物根部的老黃葉選擇性摘除,在確保植株正常生長的同時,也能夠降低病蟲害的影響。在越冬時期,應按照農作物生長狀況與煙粉虱寄生的狀況,有選擇性地摘除根部的老黃葉。摘除最佳時間為每年的2月上中旬,越早摘除能夠取得越好的防治效果,最遲不能超過2月底。在暖冬時期,應盡早摘除老黃葉。
④ 科學肥水管理
科學管理肥水在增強農作物補償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同時,還能夠為農作物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如全田覆蓋栽培能夠減緩地面水分流失的速度,無需過多用水。膜下滴灌技術能夠減小空氣的濕度和土壤的濕度,保證棚內的濕度符合種植要求,避免土壤粘結導致病害發(fā)生。選擇施加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選擇性加追磷鉀肥,盡量避免使用復合肥和氮肥,就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質量,避免土壤次生鹽漬化,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和生長速度。
2、積極開展物理防治① 覆蓋防蟲網
防蟲網覆蓋栽培能夠減少用藥數(shù)量和病蟲害數(shù)量,保證蔬菜的產量和質量。覆蓋50目銀灰色防蟲網可更好地防治小菜蛾和白粉虱等病蟲,整體上將控害效果提高至 85.7% ;在番茄栽培的整個過程中運用50目防蟲網,可將黃化曲葉病毒病的控害效果提高至 90% 以上。此外,炎熱的夏季可按照蔬菜的特征來選擇合適的遮陽網,加強蔬菜抗逆性。
② 粘蟲板誘殺
根據(jù)害蟲趨色的特點,掛黃板可捕殺煙粉虱等害蟲,掛藍板能捕殺薊馬,減少農藥用量,達到更好的控害效果。在甜椒栽培全程懸掛色板,可使煙粉虱、百葉蟲量降低至100以下,用藥量降低至 80g/667m2° 黃板捕殺害蟲4d后,煙粉虱的防控效果能達到 60.42% 。
③ 殺蟲燈誘殺
根據(jù)害蟲趨光的特點,每 0.67~1.0hm2 的距離設置太陽能殺蟲燈一處,凌晨關閉、傍晚開啟,能夠提高捕殺甜菜夜蛾、地老虎和金龜子的數(shù)量,占捕殺害蟲總量的 70% 。
④ 性誘劑誘殺
在害蟲成蟲階段選擇合適的性誘捕器來捕殺,平均每0.067hm2 配置1~2臺,每隔1個月更換誘芯1次,就能夠減少蟲卵的數(shù)量。黃志農等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性誘捕器可將白菜與甘藍上寄生的害蟲卵數(shù)量降至 72.2% 和 56.0% 。
⑤ 種子熱處理
相較于部分病菌而言,種子具有更高的高溫耐受力,此時選擇熱處理技術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還能夠使病蟲害抗藥性產生的時間有效延長,滿足了可持續(xù)防治的需求。
① 保護和利用天敵
通過涵養(yǎng)天敵來防治蟲害是無公害防治的一種重要的防治方式。目前所選用的病蟲害天敵主要為麗蚜小蜂(防控煙粉虱)赤眼蜂(防控菜青蟲、棉鈴蟲)煙蚜繭蜂(防控蚜蟲)等;捕食性天敵則是蜘蛛、瓢蟲和食蚜蠅等生物,在棚內安放異色瓢蟲卵卡,就能夠很好地防治部分病蟲害。
② 利用生物制劑
生物農藥不僅能夠減少農藥殘留,還能夠發(fā)揮控害的作用。生物農藥防治被廣泛普及和運用,多殺霉素、蘇云金桿菌和短穩(wěn)桿菌等在菜青蟲和小菜蛾等防治中能夠產生很好的防治效果。蘇云金桿菌(BT制劑)和阿維菌素對菜青蟲和小菜蛾等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核型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則多被用于棉鈴蟲和斜紋夜蛾等,能夠產生較好的控害效果。幾丁聚糖通常被應用在辣椒疫病和病毒病防控中,嘧啶核苷類抗菌素能夠有效抵抗植株枯萎病。
③ 利用植物源農藥
植物源農藥主要是基于植株抑菌活性和殺蟲等生物特征來研究出的一款農藥,具有降解性良好、難以產生抗藥性和安全性良好等特征,如印楝素、沙蠶毒素和魚藤酮等。
④ 科學開展化學防治
基于病蟲害出現(xiàn)的規(guī)律來確定防控工作的重要節(jié)點,選擇農藥時應選擇防治效果好、殘留物少、環(huán)境影響小和最新研發(fā)的種類,確保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做到針對性用藥、選擇最好的農藥品種,交替噴藥。用藥數(shù)量控制:病蟲害具有產生早、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用藥不及時就會影響防控的效果,加劇危害。所以,防治工作應嚴格遵守“預防為主,適期用藥\"的準則。用藥最佳時機在病害發(fā)生前或早期(田間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害蟲防治最佳時間為卵孵盛期到3齡前。如防控煙粉時,在其產生初期就應該開展防治工作,避免其危害加劇;棉鈴蟲和煙青蟲等鉆蛀性害蟲的最佳防治時間是孵卵高峰期。
選擇合適的藥劑:按照病蟲的類型和蔬菜種類來選擇合適的農藥,嚴禁選用高毒高殘留的違禁農藥,根據(jù)用藥規(guī)定和采收時間節(jié)點來交替噴灑農藥。用藥時,在其中添加有機硅助劑能夠提高藥物擴散和黏附的能力,更好地防治病蟲害。 4% 四氟醚唑水乳劑對白粉病具有較強的控害效果。卵孵盛期可用 5%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 6% 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來防控病蟲害,用藥5d后就能將菜青蟲等病蟲害的防控效果提高至 90% 以上,藥劑用量小、殘留物少且控害時間長。目前, 23%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 .14% 氯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是對黃曲條跳甲進行防控最好的藥物。
改進施藥方式:棚內通風和透光的性能不佳,選擇常用的兌水噴灑的方式來開展防治工作,極易使棚內濕度變大,對病蟲害防治產生不利的影響。可選擇熏煙法和粉塵法來開展防治作業(yè),不僅能夠防治病蟲害,減少藥劑殘留物和成本投入,還能夠更好地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在灑水或者陰天時選擇煙熏法,不僅能夠充分展現(xiàn)病蟲害防治效果,還能夠提高棚內的濕度。在番茄蘸花時使用藥劑,能有效防治灰霉病。
總之,囊謙縣設施蔬菜具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備,且氣候條件也比較好,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保障。在實踐的過程中,操作人員應確保設備搭建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選出合適的種子、種苗來輪作栽培,結合水肥科學澆施和合理的移栽作業(yè),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在種植期間,應綜合運用生物、物理、化學技術,提高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保證設施蔬菜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815299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香達鎮(zhèn)農牧業(yè)技術服務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