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為多年生葉用植物,桑樹葉片營養物質含量豐富,在桑蠶養殖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栽桑養蠶作為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重要農業產業,目前,穎上縣有很多優質桑園,共帶動當地農戶近3000戶、10000多人參與栽桑養蠶,其中500多戶貧困戶通過栽桑養蠶實現了產業脫貧。在養蠶期間,為其提供優質的桑葉可以改善桑蠶的體質,提升抗病能力,對桑蠶產業經濟的提升影響重大。桑樹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養分供給以滿足營養需求,從而保障樹體旺盛生長、葉片質量優良。
一、桑樹土壤深耕與栽培淺析
1、深翻土壤
桑樹為多年生深根性木本闊葉型特種經濟林木,根系發達,地下根系分布面積通常為樹冠垂直投影面積的4~5倍,根系多分布在土層 20~40cm 處。桑樹根系多為水平根、垂直根,分布廣,對土壤肥力吸收利用率高。桑園土壤深翻時間適宜在秋季樹體落葉后完成,結合秋施基肥同時進行。深翻時,觀察樹體主干位置,接近主干基部 10~15cm 范圍內淺耕,翻耕深度 10cm ;距離主干基部 15cm 以外的區域可進行深耕,翻耕深度 20~25cm 。在對土壤進行深翻時,不僅能夠提升土壤的疏松透氣性,促進桑樹根系生長,同時還可通過深翻將地下害蟲、致病菌、蟲蛹等翻至地表,破壞害蟲、致病菌棲息環境,從而達到殺蟲滅菌的效果。深翻后土壤質地疏松,桑樹根系生長阻力小,能夠快速形成密集的根系群體,增加桑樹的肥水吸收及利用能力,提升桑樹桑葉的產量及品質。
2、覆蓋有機物
潁上縣夏季平均氣溫 20~30°C ,白天平均溫度 30% ,白天土壤蒸發量大,為提升土壤保效果,可采取在桑樹樹盤內或行間使用作物秸稈、雜草等有機物進行覆蓋。有機物覆蓋厚度多為5~10cm ,覆蓋時間為每年的夏秋季節。待氣候轉涼后,隨土壤深翻將有機物翻至土層中,促進有機物分解腐爛,增加土壤肥力水平、有機質含量。夏秋季采取有機物覆蓋桑園,不僅可以保,還能夠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量,降低土壤溫度,避免土表高溫造成葉片灼傷。在采取有機物覆蓋措施期間,需做好田間溝渠清理,雨停田間無積水,避免田間積水過多引發根腐病。
3、節水栽培
潁上縣年均降雨量 684.5mm ,降雨各季節分配不均,其中以夏季降水量最多、春季較次、秋季較少、冬季最少,并且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因此,建議在桑樹種植期間采取節水栽培管理,推廣溝灌、噴灌、滴灌等一系列的節水灌溉方式,以滿足桑樹在不同季節中的需水量。采取管道節水灌溉方案,能夠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起到節水增效的效果,同時避免傳統大水漫灌造成的地表徑流、養分流失的問題。特別是采用現代化水肥一體化系統,在桑園中安裝滴灌、噴灌等設施,將水肥直接輸送至桑樹根系周邊,避免桑園內土壤漫灌造成板結的情況,顯著提升水肥利用率。同時,水肥一體化管道供水系統使用年限較長,單次鋪設后平均可用8~10年,成本低、節水性強。
4、生草栽培
生草栽培土壤管理模式適宜在肥力水平中上、灌溉便利的桑園中推廣,該模式可以將土壤中的多余養分、水分進行儲藏,秋季深翻草秸稈入土,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性、有機質含量水平。生草方式可分為自然生草及人工生草,其中,自然生草是指在日常桑園雜草防除期間,將雜草植株高大、消耗水肥量較多的惡性雜草進行剔除,并依據當地桑園中的現有草種,選擇幾種常見的進行栽培,例如,毛苕子、狗尾巴草、鼠茅草、野蒿子等。
人工生草是指基于桑園中的自然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草種進行人工種植生草,建議播種消耗水肥量少、生物量適中、莖稈矮小、與桑樹無交叉病蟲害、便于管理等特征的草種,例如,三葉草、長毛野豌豆、黑麥草等。人工生草草種播種時間可分為春播或秋播,潁上縣桑園生草春播時間為3-4月、秋播時間為9月,采取條播或撒播方式,用草種量約 1.5~2.5kg/667m2 。生草栽培期間,為避免雜草植株過高影響桑樹的生長,需定期刈割,控制雜草的生長,緩解其與桑樹爭奪光熱資源的現象。當雜草生長至 30cm 高度左右時,可使用割草機對雜草進行劉割,劉割后留茬高度 5~10cm ,雜草生長季節中每年刈割2~4次,劉割后的雜草覆蓋在桑樹樹盤下方即可。
桑園內生草栽培可以顯著提升土壤中有機質、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減少肥料的投人,優化土壤結構,豐富桑園內生物種類、培肥地力,優化桑園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還可提升桑樹的等。此類肥料具有有機質含量高、營養成分種類多、生物活性強、肥效持效期長等特征。在施入后不僅可以滿足桑樹的營養需求,還可提升土壤理化性狀、生物活性,具有較強的土壤改良效果。此類肥料施入后分解較慢、難溶于水,屬于緩效型肥料,多用于桑樹基肥使用,溝施方式下可發揮較好的肥效。在使用堆肥、概肥等有機肥作為基肥施入時,應當確保其經過充分腐熟發酵后方可施入桑園,避免造成燒根。
4、施肥時間及施肥量
桑樹施肥時間通常可依照季節的不同分為4個時期,分別為春肥、夏肥、秋肥、冬肥。其中,春季施肥以氮肥為主,搭配磷、鉀肥;夏、秋施肥重視氮、磷、鉀肥、搭配使用有機肥;冬季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少量氮、磷、鉀無機肥。桑樹種植期間,每年需肥量通常為氮、磷、鉀復合肥 100~150kg/667m2 尿素 15kg/667m2 、充分腐熟有機肥 3000~4000kg/667m2° 新定植的桑樹園中第1年施肥量為常規施肥量的1/3,第2年施肥量為常規施肥量的2/3,進入第3年施肥量依據上述操作即可。
① 春肥
桑樹春肥施入時間為樹體萌芽前、采葉期前1個月,分2次施入。春肥以氮肥為主,搭配磷、鉀肥、充分腐熟有機肥或復混肥,促進桑樹枝葉的萌發與生長。在樹木萌芽前及采葉期前1個月,施肥的比例應為:7:3,施氮、磷、鉀配方肥 20~30kg/667m2 尿素 4kg/667m2 ,施肥方式以溝施、穴施為宜,施肥后及時覆土、灌水,避免肥料揮發,影響肥效。
② 夏肥
桑樹夏肥施入時間為春季采葉后,又名伐條肥,通常分2次施用。夏肥首次施入時間為夏伐后、疏花后進行第2次施肥,或可在夏伐后一次性施入夏肥。夏肥重施氮、磷、鉀無機肥,平衡施肥,促進樹體快速生長,可促使秋葉增收 30%~50%? 施肥量為施氮、磷、鉀配方肥 50~70kg/667m2 、尿素 8kg/667m2 ,施肥方式采取溝施、穴施,施肥后及時覆土、灌水。在開展夏季桑樹管理期間,可結合田間病蟲害防治,使用中微量元素肥進行葉片追施,提升桑葉產量。使用氮肥300~500倍液、磷酸二氫鉀500~800倍液莖葉噴霧即可,每間隔15~20d施入1次,連續使用2~3次。
③ 秋肥
桑樹秋肥施入時間為早秋桑蠶養殖結束后,又名枝葉肥,施入時間為8月中旬,進入8月下旬后不再施秋肥。施肥種類以速效性氮肥為主,搭配磷、鉀肥,促進枝葉生長,延長桑葉功能期,促進樹體養分積累。施入量為氮、磷、鉀配方肥 20~30kg/667m2 尿素 3kg/667m2 ,施肥方法宜采用溝施或穴施,施肥后應立即進行覆土和灌溉。
④ 冬肥
桑樹冬肥施入時間為落葉后,樹體休眠期進行,又名過冬肥。施入肥料以充分腐熟有機肥為主,氮、磷、鉀無機肥為輔,具有提升樹勢、土壤改良等效果。施肥量為施充分腐熟有機肥3000~4000kg/667m2 氮、磷、鉀配方肥 10~20kg/667m2 ,施肥方法宜采用溝施或穴施,施肥后應立即進行覆土和灌溉。
上述施肥方式中溝施、穴施是指將肥料施入桑樹根系密集的王層( 20~40cm, 范圍內,避免土表撒施,以提升肥料利用率。其中,溝施多用于密植類桑園中,在桑樹之間的行間進行挖施肥溝,施肥溝寬 20~30cm 深 15~20cm ,施肥溝位置可依據桑樹的行間距進行調整,盡量避免傷根。施肥后,使用土壤覆蓋施肥溝,可用于多種肥料的施入。穴施是指在桑樹株間挖施肥穴,每兩株桑樹之間挖1個,多用于稀植、零星種植的散桑園。通常定植當年挖施肥穴應當距離桑樹莖基部 20~30cm 為宜,定植第2年距桑樹莖基部 30~40cm 定植第3年往后距桑樹莖基部 40~50cm 。施肥穴寬 30cm 深 20cm ,依照樹齡調整施肥穴大小,樹齡大施肥穴面積隨之提升。施肥穴挖好后及時施肥覆土,避免造成肥水的流失。溝施、穴施施肥方式的應用對比土表撒施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肥料的利用率,避免肥料與空氣接觸造成肥效的揮發及大量降雨造成的土表水分徑流形成的養分流失風險,減少土壤板結概率,促進桑樹植株良好生長,增產增收。
總之,栽桑養蠶產業作為潁上縣特色農業項目,為當地農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益。為提升農桑產業的發展,農戶在開展桑樹栽培期間,應當注重對桑園內的土壤管理,可通過深翻土壤、覆蓋有機物、節水栽培、生草栽培、減少化學農藥、肥料的施入、堅持中耕等措施,保障桑園土壤的疏松,肥力基礎。同時,農戶還可通過科學的施肥方式開展桑樹施肥管理,分季節合理施肥,提升桑樹長勢,維護潁上縣栽桑養蠶產業的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236200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