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X可以執行長達40小時的連續飛行任務,航程超過1萬公里,最大起飛重量高達6噸(相當于4~5輛轎車),這意味著它可以掛載多種設備,同時執行多種任務——它名字中的“X”,象征著無限可能。翼龍-X無人機在翼龍-3無人機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加入了模塊化設計(像搭積木一樣替換和組合不同設備的設計方式)。它能根據任務快速更換裝備——想要執行偵察任務?掛上高清攝像頭。需要反潛?換成聲吶浮標。準備攻擊?裝上空對地導彈或激光制導炸彈……翼龍-X無人機可謂涵蓋陸海空領域的“全能王者”。

翼龍-X無人機的設計理念非常明確——陸地、海洋領域都要精通。它既能像美國MQ-9A“死神”無人機一樣攻擊陸地目標,又能像MQ-4C“海神”無人機一樣巡邏海域、搜尋潛艇,但卻比“死神”無人機的掛載能力更強,比“海神”無人機的攻擊力更強。
一架翼龍-X無人機從北京起飛,在飛越大半個地球后,還能在萬米高空停留40小時。這份驚人的耐力,來自它那顆強勁有力的“心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利用燃氣渦輪驅動螺旋槳轉動的發動機,以下簡稱“渦槳發動機”)。
翼龍-X無人機之所以能跨越上萬公里精確導航,還能在黑夜、風雨甚至迷霧中發現隱藏在水面或海底的目標,靠的就是它的“超級智能感知系統”。
一架無人機如果迷了路,不管飛得多高多遠都沒用。那它是怎么知道“我在哪里”和“我要去哪兒”的呢?這全憑它的兩位“隱形副駕駛”——接收衛星信號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和可以準確定位的慣性導航系統(INS)聯手,讓翼龍-X無人機既“看得見”方向,又“算得準”位置。但這兩位“隱形副駕駛”各有優缺點:GNSS精度高可容易被干擾,INS很獨立卻會隨時間推移慢慢“算偏”。那怎樣才能幫助它們揚長避短呢?

工程師請出了一位聰明的“裁判”——卡爾曼濾波器,它可以實時對比GNSS和INS的判斷,取長補短,互相修正。這樣一來,即便翼龍-X身處沒有衛星信號的環境中,這套“組合導航系統”也能保障它不迷路,穩穩地在目標上空“盤旋狩獵”。
導航系統是解決“我在哪里”“我要去哪兒”的利器,那什么法寶可以確定“敵人在哪兒”呢?這憑借的是另一項黑科技產品:合成孔徑雷達(SAR)。這雙“眼睛”可比人眼厲害多了,它不畏黑夜、不懼風雨雷電、不怕云霧遮擋,能透過云層、煙霧看清海面細微變化。它是怎么做到的?

秘訣在于SAR與“耳朵”(聲吶浮標)、“大腦”的協同配合——當SAR發出電磁波并將其打到地面或海面后,“耳朵”會接收回波信號,將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憑借高強計算力將信號合成圖像,像是雷達版的拼圖大師。并且,由于飛機在飛行中會不斷換角度掃地面,SAR好似擁有了一根分辨率極高的、長達幾百米的虛擬天線。
在反潛任務中,SAR可以發現水面上方的小小潛望鏡、通氣管,甚至是潛艇上浮后激起的漣漪。翼龍-X無人機憑借這些設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看得遠、算得準、看得清”。
飛行數千公里,穩穩抵達目標海域后,翼龍-X無人機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目標潛藏在幽深的海底,不見蹤影。這時候,翼龍-X拿出了它的“秘密武器”聲吶浮標——能聽懂海底聲音的“耳朵”。
到達任務區域后,翼龍-X無人機便會打開聲吶吊艙,像空中播種機一樣,把幾十甚至上百個聲吶浮標撒向大海。這些浮標組成了一個隱形的“水下監聽網”,也叫聲場。聲吶浮標有兩種類型:
①被動聲吶:靜悄悄地漂在水中偷聽,一旦潛艇發動機震動、螺旋槳轉動,哪怕只有微弱的聲音或水波,它都能不動聲色地捕捉到。
②主動聲吶:它會主動“喊話”,發出“Ping!”的一聲聲波,打到潛艇上再反彈回來,通過聽聲音回來的時間和方向就能算出目標位置。但這種方式也有風險,可能會暴露自己,讓敵人知道“我在找你”。
這套浮標監聽系統最厲害的地方,在于不僅能發現目標,還能立刻打擊目標。這個閉環戰斗鏈就像電影里的獵人捕獵流程:通過一大片浮標監聽到某個海域有異常動靜;不同浮標接收到聲音的時間略有不同,分析這些差異,就能像解數學題一樣確定潛艇的具體位置;鎖定目標后,翼龍-X無人機出動,將掛載的小型反潛魚雷從空中精準投放到目標海域;魚雷入水后自己“聽”聲追蹤潛艇,一旦接近就發起終結打擊。
從發現到攻擊的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翼龍-X無人機幾乎做到了“看到就能打、聽到就能追”,幾乎成了反潛戰中的“獵鯊者”。
如果你以為翼龍-X無人機只是個會“找潛艇、扔魚雷”的空中武器,那可太小看它了。
翼龍-X無人機就像一個空中“變形金剛”,它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掛上不同的“工具箱”,開啟打擊模式、自衛模式、電子戰模式、民用模式等多種模式。
翼龍-X無人機的出現,不僅是中國無人機事業的一次大飛躍,更像是一部科技大片的預告片——它揭示了未來戰爭、和平、救援、探索將怎樣被智能系統全面改寫。你現在看到的,或許只是它的“序章”而已。
未來的天空,將不再僅僅是鋼鐵戰機的舞臺,更是智慧、協作、靈活的科技“交響樂”。而你,或許就是譜寫下一段“飛行奇跡”的主角。讓我們一起,既仰望星空,也勇敢翱翔!

渦槳發動機的構造和噴氣發動機相似,但推進方式不同。噴氣發動機采用高速氣流推動飛機前進,而渦槳發動機的大部分動力用以驅動螺旋槳,讓它旋轉切開空氣前行。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渦槳發動機的優勢尤其明顯——省油、穩定,適合長航時巡航。
渦槳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就像一座高效的能量加工廠:
①吸氣和壓縮:空氣被吸入后,進入壓氣機,使空氣被壓得又密又緊。
②點火燃燒:壓縮后的空氣被送入燃燒室,噴進來的航空煤油被點燃,產生高溫高壓的氣體。
③推動渦輪:這些氣體流沖擊渦輪葉片,讓它飛速旋轉。
④減速并驅動螺旋槳:雖然渦輪轉得飛快,但螺旋槳不能那么快轉,不然效率低且噪聲大。于是,減速器會把轉得飛快的能量轉換成低速扭力,推動螺旋槳劃破長空。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