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7年,新能源革命已持續半個世紀。當最后一座燃煤電站在電磁爆破中化為塵埃時,天空開始被另一種光芒點亮——那是氫燃料的幽藍焰光、鋰電池的銀白流光與太陽能板折射的金色光輝交織成的能量網,而編織這張網的,是進化為“空天節點”的無人機族群。
無人機與新能源的配合,就像給會飛的機器人裝上了超級能量塊,一下子變得超厲害!如今,它們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擁有群體智慧的“云棲者”。“修天路、筑天網、造天車”這些曾經的愿景,已成為它們日常運轉的程序代碼。
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凍土層下,氫燃料無人機正用掃描儀繪制地殼三維模型。它能抵御零下80攝氏度的極寒,持續飛行72個小時;深圳的小巷子里,鋰電池無人機“蜂鳥三號”組成流動的物流“血管”,它們的石墨烯電池充電90秒即可續航800公里;臺風來臨時,它們還會組隊給獨自在家的老人們送去面包和水;偏遠山區的小朋友也早已習慣太陽能無人機投下的量子通信光束,讓全息課堂的老師“站”在講臺上。
最酷的當屬“空中出租車”!廣州的電動無人機“飛毯號”配備6個小螺旋槳,轉起來像朵會飛的銀色睡蓮,載著乘客在樓宇間穿梭,5分鐘就從市中心飛到機場,比坐汽車快多啦;鄉下農田里的植保無人機群則進化出分子重組技術,能將藥水轉化為納米級霧滴,噴灑得特別均勻,農藥使用量較百年前下降99%……
暮色降臨時,千萬架無人機在平流層排列出能量矩陣。氫藍、鋰銀、太陽金在天際織成動態星圖,那是它們在上傳當日數據。這些天空的守護者們,正用新能源的脈搏,為地球編織一個更溫柔的未來。
指導教師/王潔 張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