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一條82.9公里的“廣珠低空通道”串聯起珠海、中山、廣州3座城市。當天,一架灰色VT24L物流無人機裝載著生猛海鮮從珠海唐家港起飛,僅用55分鐘便跨越三城,精準降落在廣州穗港碼頭。這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條跨城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的首秀,更是物流復合翼eVTOL航空器在大灣區的首次城際長航程飛行,標志著低空經濟從“概念飛天”到“普惠落地”的突破。
同期,北京市懷柔區21個村莊因暴雨面臨停水、停電、通信中斷的困境。危急時刻,9架六旋翼大型無人機劃破雨幕,精準投放了3000個滿載礦泉水、面包、火腿腸、應急藥品等物資的大包裹。交通受阻的情況下,無人機組成了新的“天路”,將物資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當無人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一條條“天路”正悄然鋪就。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東全省已開通無人機航線700余條,年物流配送飛行近80萬架次,低空經濟規模突破千億元?!渡钲谑械涂栈A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進一步描繪出無人機發展的未來圖景:到2026年,全市120米以下適飛空域占比將超75%,1200余個起降點如星辰般散布在城市各處,開通載人、載貨飛行等各類低空商業航線1000條以上,編織成7×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空中物流網絡。
低空路網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強大的低空智能天網導航管理系統。就在大灣區首條跨城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首秀的同一天,“空中高德”項目落地深圳市龍崗區。該系統引入三維隱式空間建模與AI深度學習,構建出覆蓋388平方公里、600米以下空域的全息數字地圖,實現全域數據每日更新。有了這張“地圖”,安全巡檢、低空物流、應急消防、觀光旅游等多種場景、多種業態、多個主體的飛行器都可以在龍崗的空中并行不悖、各司其職,實現融合高密度飛行。
無人機作為飛行載體,也在經歷著脫胎換骨般的技術變革,其尺寸、航程、航時、飛行高度、飛行速度、載荷能力大幅提升,應用邊界隨之顯著拓展。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應用基于可微分物理引擎的訓練框架,讓無人機獲得了接近本能的避障能力,有望應用于災害響應、巡檢、自主拍攝等多個領域。
可以說,“無人機+”的應用場景相當豐富,一般分為生產作業類、公共服務類和航空消費類。尤其是低空物流、農林植保、空中快遞、城市服務、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規模推進十分迅速。比如說,城市里地下有地鐵,地面上有高速公路,接下來就要向空中發展,形成立體交通網絡。所謂發展低空經濟,就是要大力發展修天路、筑天網、造天車的智慧低空經濟,也就是依托低空智聯網來進行飛行活動。
從“修天路”構建低空物流網絡,到“筑天網”打造智能空管系統,再到“造天車”推動飛行器性能突破,無人機正在重塑未來空域,以硅基之翼托起我們對高效、安全、普惠生活的追求。本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讓我們共同感受這場與生活密切相關且前景無限廣闊的低空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