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庭關系和兒童心理,我還關注飲食心理學。我認為身心健康是一個整體,因此心理健康與我們的飲食、睡眠、運動和情緒都密切相關。我常常會問來訪者:“你最近吃飯怎么樣?睡眠怎么樣?有沒有運動?有沒有曬太陽?”因為這些基本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我遇到過一些因為減肥而陷入情緒困境的案例。很多人為了追求“瘦”而采取極端的減肥方式,例如節食、不吃晚飯等,這不僅會導致身體健康問題,還會引發情緒低落、焦慮甚至厭食傾向。我認為健康的減肥應該是循序漸進地微調,并結合適量的運動,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極端行為。更重要的是,要糾正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們“以瘦為美”的單一審美觀念,認識到“美”與“健康”是緊密相連的。
很多青少年來訪者都會與我探討減肥問題,我理解他們對于自身外形的期待,所以我不會直接否定他們對美的追求,而是肯定他們的自我意識,并引導他們去探索“如何才能更美”“什么樣的美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會告訴他們,體重并非衡量胖瘦的唯一標準,肌肉含量、精神狀態等都是重要的指標。通過澄清這些理念,孩子們能夠擺脫對體重的過度焦慮,從而以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身體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