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長發育階段對鉛的吸收率高、排出能力較弱,當血液中的鉛水平異常升高并對神經系統及其他器官造成傷害時,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行為表現和學習能力,還會危害血液系統、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功能。
鉛從哪里來?
鉛作為一種天然存在的金屬,被廣泛應用于鉛酸蓄電池、機械制造、防輻射材料、焊接材料等領域中。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含鉛產品的普及,鉛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鉛暴露的“隱形源頭”
在不少家長看來,鉛超標屬于工業污染的范疇,危及不到孩子的健康,但事實絕非如此。鉛作為一種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有毒金屬,孩子在家中、學校以及社區里都能輕易地接觸到。那些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鉛暴露“隱形源頭”包括:
● 老舊房屋的墻皮、門窗油漆剝落:老式涂料含鉛量高,粉塵和碎片易被兒童觸摸、啃咬后攝入。
● 含鉛筑鐵道管供水:家庭或小區供水系統如果使用含鉛筑鐵道管,鉛會融入飲用水,清晨的第一杯水含鉛量更高。
● 易含鉛的常見食物:用黃丹粉(含氧化鉛)制作的松花蛋,長期食用會導致鉛在體內積累;街頭用含鉛爐膛加工的爆米花,加熱時鉛會蒸發并附著在米花上,孩子吃了容易攝入過量的鉛;路邊攤的燒烤、炸串容易沾染空氣中沉降的鉛塵,孩子吃這類食物時也會隨之攝入鉛。
● 劣質玩具、文具、飾品:色彩鮮艷的塑料玩具、蠟筆、油畫棒、水彩筆、劣質飾品如:金屬手鏈、項鏈等可能含鉛顏料,兒童長期接觸或誤吞會導致鉛積累。
● 劣質餐具:使用劣質釉料或染料制作的餐具,里面含的鉛會在盛放高溫食物或酸性食物時被釋放出來污染食物。
● 二手煙:香煙燃燒時會釋放鉛,長期處于二手煙環境的孩子其血鉛水平比不接觸二手煙的要高。
● 傳統偏方與化妝品:某些含鉛的中藥偏方以及染發劑、美白護膚品等也可能通過皮膚接觸或誤食進入兒童體內。
● 工業污染源、汽車尾氣:居住地附近有電池廠、冶煉廠、五金加工廠、化工廠、交通樞紐等,空氣、土壤、水源易被鉛污染,兒童玩耍時接觸泥土或吸入粉塵風險大。
● 電子垃圾、廢舊電池回收不當:非正規回收電子產品和鉛酸蓄電池時,鉛塵擴散到周邊環境,容易被孩子所吸收。
● 受污染的土壤和食物:工業區周邊土壤鉛超標,兒童玩耍后手口接觸易攝入;蔬菜若種植在污染土壤中,也可能積累鉛。
● 家長職業的影響:從事電池制造、金屬加工、汽修等工作的家長,衣物和頭發上的鉛塵可能被帶回家,污染家居環境。
鉛超標對孩子的傷害不止“身體不適”
鉛對人體沒有任何好處,還會損害身體內的多個系統,尤其是對孩子正在發育中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會造成威脅。一旦孩子出現嚴重的鉛超標,即使經過治療也可能留下長期的智力障礙或行為問題。鉛對孩子健康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否出現相關癥狀以及嚴重程度,取決于他們接觸鉛的量、時間的長短和孩子的年齡,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情緒和認知功能障礙:多動、情緒沖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困難、攻擊行為。嚴重者出現嘔吐、意識狀態改變、共濟失調、癲癇發作或昏迷等神經系統癥狀。
● 腹部隱痛、便秘、食欲減退等消化系統癥狀。
● 面色蒼白、乏力等貧血癥狀。
● 牙齒改變:出現鉛線、牙釉質異常、齲齒等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鉛對孩子帶來的影響通常不容易被家長察覺,而且大多數血鉛超標的孩子并不會立刻表現出明顯的不適癥狀,因此早期的預防至關重要。
特別提醒:
女童骨骼中蓄積的鉛還可能成為身體內的\"二次污染源\",因為在成年后的妊娠期,骨骼中的鉛會重新釋放入血,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發育。
鉛超標該如何判斷?
目前,唯一能準確判斷兒童是否存在鉛超標的方法是血鉛檢測。根據我國標準,兒童靜脈血鉛含量在100~199μg/L時屬于高鉛血癥;當血鉛≥200μg/L,并結合鉛接觸史和臨床表現可確診為鉛中毒。
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是:鉛對兒童的危害沒有“安全最低值”,即使血鉛濃度低至35μg/L,也可能會造成兒童智力下降和行為困難。隨著我國兒童鉛超標發生率逐年下降,目前的篩查策略也從過去的“普遍篩查”轉向“風險篩查”—重點關注那些存在鉛暴露風險的兒童群體。我國原衛生部于2006年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預防指南》建議,高危地區的6歲以下兒童和其他高風險人群應定期篩查血鉛,并根據首次檢測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測和干預。
科學應對孩子鉛超標
盡管鉛對兒童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尤其可能影響神經發育和智力水平,但大家無須談“鉛”色變,而是秉持科學理性的態度,警惕鉛暴露的風險,做好防范。
保持冷靜,及時復查確認
目前我國兒童血鉛篩查常用末梢血(指尖血)的方式,操作便捷且帶來的創傷較小,但容易受到皮膚表面鉛塵污染等因素影響。另外,血鉛水平本身會隨環境變化波動,輕度升高不一定意味著長期處于鉛暴露的環境中。因此,單次篩查結果不能作為最終診斷依據。一旦檢測結果超標,建議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靜脈血復查,以獲得更準確的判斷。
找出鉛暴露來源,及時阻斷
如果孩子長時間接觸前文提到的“隱形鉛源”且未被家長察覺,就會造成長期低劑量的鉛暴露,對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在確認孩子血鉛偏高或處于風險邊緣后,家長應立即對周圍的生活環境開展系統性排查,通過查找可疑源頭來避免繼續接觸,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加強衛生習慣: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避免“手口”接觸帶入鉛塵。
清理環境:清除老舊墻面、窗框或家具上的含鉛油漆殘留,避免孩子直接接觸。
檢查用品:留意孩子日常接觸的玩具、文具、飾品、護膚品等是否有不明材質或異味,優先選擇正規渠道、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產品。
避免前往高風險場所:如電池廠、冶煉廠、廢舊電池回收點、五金加工廠、土壤污染較重的工地等。
家庭成員職業暴露注意交叉污染:如父母從事涉及鉛的工作,應注意下班后換衣、洗手洗澡,避免將鉛塵帶回家中。
保證飲食與營養:均衡膳食,預防鈣、鐵、鋅等元素缺乏,避免油膩食物,鼓勵孩子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科學干預,動態監測
在確認孩子的血鉛水平確實偏高、并排除了“隱形鉛源”之后,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根據血鉛水平,采取科學干預手段,并進行動態監測。針對高危兒童(尤其是鉛污染嚴重地區和發育異常兒童)應進行血鉛篩查,篩查方式包括末梢血或靜脈血檢測。
分級干預
對于血鉛含量輕度升高(50~99μg/L)的孩子要排查潛在鉛源、加強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糾正營養不良和鐵、鈣、鋅的缺乏,并且每3個月復查血鉛水平。
對于血鉛含量中度升高(100~199μg/L)的孩子除了上述措施以外,還需要進行血紅蛋白和鐵代謝相關檢測,每隔1個月復查血鉛。如果是血鉛含量重度升高(≥200μg/L)的孩子必須要嚴格脫離鉛污染環境,立即前往醫院就醫。
編輯|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