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退伍老兵,現已八十有余。我口中“原生態”的牙都已“完成使命,光榮退休”,但至今我卻清清楚楚記得六十多年前一張糕點票引起的故事,每每想起,歷歷在目。1960年末,我結束了大學生活,從美麗的清華園跨進綠色的軍營,成了一名工程兵。我跟隨施工部隊開進河北的一個山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那是我們工程兵的任務。由于我們所到之處都遠離城鎮,因此每天的業余生活也就是在工地附近的山林中轉悠,異常單調。在工程兵部隊中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吃飯睡覺,打眼放炮”,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典型的寫照。
不過,我們的隊長和指導員都是久經磨練的老兵、帶兵的能手,對戰士們關懷備至,把寂寞的工地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我們隊長姓儲名堯,是個東北漢子,不僅技術上是個能手,而且對待每一個士兵都像他的親兄弟。我們的指導員周惠民來自河南,他對連隊每一個成員都了如指掌。每每家屬來隊探親,他親自安排吃住——那時生活物資供應極為短缺,他平時積攢的個人供應糖果食品,也都給了來隊探親的孩子們。
有一天,我因工程圖紙設計的問題,要去北京設計部門聯系工作。臨行前,隊長和指導員特意告訴我,北京籍的新兵小王有病住院,讓我從北京回來時捎點北京人愛吃的糕點,以便去醫院探望時作為連隊的慰問品。說罷,指導員又給了我錢和糧票,再三囑咐我把圖紙、錢和票據妥善放好。我至今記得,指導員那個仔細勁兒,不亞于我第一次離家求學時父母的叮嚀。
來京后,我很順利完成了有關工程資料的工作。我把給病員買“慰問品”的事安排在離京乘火車前。我想,這樣確保慰問品新鮮、完整。我甚至特意去詢問“老北京”,哪家的糕點質量好。一位老人用句京腔京味的順口溜幽默地告訴我:“味道好,分量準,還是京城稻香村!”聽吧!我來到東直門附近的稻香村商店。我也期盼經我手買的慰問品讓同志們稱心如意。
現今我仍記得我走進“稻香村”時那一刻。一進門,香味撲鼻,琳瑯滿目的商品排列有序,售貨員和藹可親!我格外聚精會神地挑選、觀察食品,因為我是在代表我們整個連隊的弟兄,在物色稱心如意的慰問品啊!
我興致勃勃地裝滿一盒糕點,將錢和糧票交給一位年輕售貨員。那位售貨員問道:“糕點票呢?”我也詫異,什么糕點票?此刻,一位老同志趕緊走過來,慢言細語地告訴我,北京籍居民,按月發糕點票,每人一張,買糕點時與糧票一同使用。聽罷,我的心情急轉直下,剛才的喜悅蕩然無存。我立刻向售貨員表示,遵照政府規定,我不能買了,連連向店方道歉。售貨員們聽到我的話,低聲交談起來。后來,一位中年女售貨員笑容滿面沖我喊道:“小伙子!當兵的!我這里有張糕點票,送給您!”她說罷,將糕點票遞到我的面前。我婉言謝絕,表示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那位女同志又笑著說:“您遠道而來,我少吃一口糕點就是了!”我再次婉言謝絕,她卻執意要給我。這位售貨員性格幽默、風趣,她忽地提高嗓門說:“當年老百姓慰問八路軍傷員,也有送雞蛋啊!今天我送了!您要不拿走,你就出不了商店的門!”說罷,又笑了起來。這時,一位老同志走過來對我說:“小伙子,糕點票收下吧,這是軍民魚水情,也是革命大家庭的老傳統。”那一刻,我被這情深意長的話語所感動,“軍民魚水情”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我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帽,莊重地向在場的同志們行了軍禮。這件事,我歸隊后如實向首長作了匯報。那年年末,這件事在“擁政愛民”月活動中成為一件典型的實例,軍民魚水情也深深地烙印在每個戰士的心中!
一晃,“一張糕點票彰顯軍民魚水情的故事”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當年我的戰友都已耄耋之年,但每每聚會或年節電話聯系時,大家總會不由自主地談起當年的“糕點票”和魚水情的事兒。真是沒齒難忘啊!因為它彰顯了我們生活中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和人民子弟兵與人民大眾血濃于水的真實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