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麗水市聚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創新建立野生動物聯合保護、統保快賠、社會共治等機制,構建出良好的野生動物生存繁衍生態系統,推動全社會參與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平衡。2025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野豬致害防控工作專報》(第2期),向全國推廣麗水市野生動物致害保險統籌機制的經驗做法。
建立聯合保護機制完善綜合治理體系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保護動物資源。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專家咨詢機制,制定野生動植物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形成由“9縣(市、區)、15個成員單位、28位專家\"組成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野生動植物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設。目前,全市現存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種類635種,占全省總種類的 80.4%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4種),物種多樣性高居全省之冠。
創新巡查巡護機制,織密保護網格。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納入“141\"基層治理體系,建立“林長 + 護林員 + 網格員 + 志愿者”“一長三員\"巡查巡護機制,因地制宜創新云和無人機高空巡護、慶元云值守、全域24小時舉報熱線等巡查巡護模式,織密覆蓋全市的野生動物保護網格。2025年以來,全市組建巡護隊伍35支,巡護人員7966人,巡護5.73萬余人次,聯動志愿者4073人次,拆除鳥網45張(其中非法捕鳥網16張),救護野生動物316只(含鳥類63只)。
加強疫源疫病監測,降低安全風險。按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勤監測、早發現、嚴控制\"的工作思路,健全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直報和異常信息報告制度,設立9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國家級3個、省級6個),配備野生動物救護人員51人,助力推進省、市、縣三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防控體系建設。2024年全市巡查路程1.55萬余千米,發現中華斑羚、麗水樹蛙、麗水異角蟾、珠頸斑鳩、白鷺、烏鶇等動物14.04萬余只,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1044次,全年沒有發現死鳥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
創新統保快賠機制提升保險服務效能
實行統籌采購,實現“五統一”。深化\"政保合作”,建立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年度績效評價機制,制定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全市統籌采購工作方案,統一明確保險方案、保障內容、服務標準、跟蹤管理、服務支持五大方面保險內容,提升保險服務質量。2023年9月一2024年9月,全市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保費292.99萬元、保額4.97億元。
簡化理賠程序,提高理賠時效。依托拇指理賠數字化平臺,建立小額案件快速處置模式,創新開發野生動物肇事責任保險簡易程序,對損失金額在3000元以下且無爭議的案件實行在線報送理賠材料、直接處理、移動快賠方式,縮短結案周期為3一269天,平均結案周期約76天,同比縮短 35.04% ○2023年9月一2024年9月,全市辦理符合野生動物肇事保險簡易案件125件,占比 66.13% 。
建立理賠標準,做到“同命同價”。制定全市統一理賠標準體系,創新建立保費上浮下調機制,參照投保地上一年度理賠案件和金額數量,明確糧食經濟作物類、蔬菜瓜果類、植株類(不含果實)、中藥材和名貴樹等高價值種類、特色農作物類(香榧)、特色魚類等6大類35種農作物和陸生野生動物傷人賠償標準成本上限,實現同一品種不同區域的理賠標準\"同命同價”。2023年9月—2024年9月,全市發生野生動物肇事保險理賠案件197件、賠款金額137.18萬元,其中,野豬案件80件、賠款金額72.12萬元。
構建社會共治機制提高全民保護意識
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提升警示實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制定實施野生動物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落實禁獵期和禁獵區“雙禁\"政策,加強對非法獵捕、殺害、出售、收購、運輸、食用、人工繁育、疫源疫病、經營利用、進出口陸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全鏈條管控,實現監管執法全覆蓋。2025年以來,全市開展聯合執法行動197次,檢查農貿、花鳥、餐飲、網絡交易平臺等4505家,收繳野生動物及其制品243件58.71千克,查辦行政案件26件、刑事案件14件,處理違法人員35名,處以罰金8.46萬元。
建立社會舉報機制,激發群眾參與。加強與110報警電話聯動,設立24小時舉報電話,推進9縣(市、區)和麗水經濟開發區建立野生動植物保護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引導公眾舉報獵捕、運輸、交易、經營利用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行為。2025年以來,全市共收到舉報線索3條,收繳非法獵捕工具344件,查獲包括畫眉鳥在內的野生動物活體78只。
推行多樣宣傳模式,提升宣傳質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短信等媒介,結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3·19森林消防宣傳日”等活動,采用科普講座、以案釋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因地制宜推出青田“方言執法”遂昌“觀鳥普法”慶元《對張網捕鳥說“不”》等“本土化 + 新媒體\"宣傳模式,發布鳥類救助短視頻、保護倡議書等,真正讓宣傳內容進鄉鎮、進社區、進村莊、進學校、進企業,進一步增強公眾的保護意識,提升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質效。2025年以來,全市統一印發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資料4.2萬份,懸掛橫幅標語409條,發表宣傳文章30篇、閱讀量達19.55萬次,覆蓋公眾達52.1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