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省唯一的集體林地延包改革試點,安吉緊扣中央及省委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戰略部署,以“穩承包、保權益、促發展\"為改革主軸,通過數字賦能、創新權籍調查、優化服務等手段,在山川鄉試點中實現了“三個百分百”的顯著成效,即試點完成率 100% 、糾紛化解率 100% 、群眾滿意率100% 。同時,探索出“四減三提雙增”的改革成效,包括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減糾紛,提效率、提精度、提公信力,增生態價值、增林農收益。這為安吉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奠定了扎實基礎。
安吉早在1981年就啟動山林所有權確認工作,發放所有權證5488張。1983年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包到戶林地125.8萬畝。2001年在全省率先開展山林二輪延包工作,承包期限30年。2008年,安吉縣孝源街道尚書干村林農將林地經營權折價入股,成立全國首家毛竹股份制經濟組織一一安吉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2022年安吉成功申報碳匯試點,推動84萬畝竹林規模流轉。至此林權改革“三權分置\"初步形成。目前,安吉全縣15個鄉鎮(街道)共有林地165萬畝。面對權屬交叉、地類重疊、適量數據缺失、證載信息滯后等復雜歷史遺留問題,安吉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做法,確保改革高效落地。

數字賦能
系統構建全域林權檔案庫
為解決跨40年、涉5萬余戶、覆蓋202萬畝的權屬交叉、地類重疊、錯登漏登等問題,安吉實施\"林權數字溯源工程”。通過組建專班赴全縣15個鄉鎮(街道)214個行政村開展地毯式摸排,系統采集1983年山林清冊、2001年二輪延包合同、2006年辦證資料等三類核心數據,建立縣級林權歷史數據庫。聯合第三方力量,利用AI圖像識別系統對泛黃檔案進行智能校核,手寫體識別準確率達 98.7% ,并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分布式存儲架構,確保30余萬條數據不可篡改。同時開發三維GIS時空疊加系統,將不同時期權屬數據進行動態關聯分析,生成“一戶一檔\"數字林權檔案。創建時間軸 + 地理坐標 + 權屬人 + 政策版本的“四維匹配算法”,將山川鄉6196宗地塊信息精準匹配至1458多戶林農,實現“人一地一證一圖”四位一體對應,徹底解決“證地不符\"難題。
打法創新
高效解決權屬劃定難題
針對復雜地形區域確權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安吉創新權籍調查方式。通過推行“實測法”,統一技術標準,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組織林農上山實地勘標定界、按戶實測,確保每塊林地(宗)界址清晰、數據準確,為林農自主經營和權益保障提供精準依據。應用\"雙軌法\"對集體統一經營的山林,采取“內業為主、外業為輔\"模式:內業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圖、三維實景數據,通過歷史資料比對、影像判讀、圖形套合完成初步指界;外業聚焦爭議區域實地核查,創新“三老(老組長、老代表、老支書)\"協商機制,高效化解地界爭議,極大提升調查效率。首創“插旗法\"針對信號弱、地形復雜的林地,由村民代表在關鍵地界點插旗標記并實測,輔以無人機航拍生成帶地理坐標的影像圖,借助3D投影等可視化工具在室內精準完成指界,有效解決復雜區域調查精度問題。試點期間共完成權屬調查674宗,可登記辦證率達 100% 。
優化服務
系統提升延包試點效能
面對跨部門數據互通難、合同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安吉著力構建高效協同的服務體系。在規范合同簽訂流程上,統一采用國家示范合同文本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嚴格執行民主程序確保承包方案及合同經村民(代表)會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公示無異議后簽訂,形成并公示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輪承包清冊,同步形成政策問答、操作指南等配套材料提升規范性。打破數據流通壁壘,打通林業“林權管理\"系統與資規\"不動產登記”系統,建立雙向數據交換接口實現合同信息與登記信息互通共享、自主推送,推行“延包 ?+ 登記”一窗受理、并聯辦理模式,將登記時間從1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數據跑”代替“群眾跑”。創新矛盾化解方法,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和村民意愿,對界線難以確定的責任山以“確權確股不確地”方式按歷史比例確定份額,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向農戶發放《林地股權證》,推動實現“分股不分山、小山并大山”,有效化解權屬矛盾,增強集體經營合力。首批試點完成627個“獨用宗”47個“共有宗”調查落界,化解權屬重疊問題7個,調解成功率100% ,可登記率 100% 。
安吉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精準把握并妥善處理了三對關系。
歷史與現實相銜接。此次承包距離1983年首次分山到戶已40多年,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關系是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減少矛盾糾紛的關鍵。安吉在試點推進過程中,創新運用數字化確權手段,通過核查檔案、銜接政策、分類處理、數字賦能等措施精準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確保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為深化改革奠定堅實產權與法理基礎。
集體與個人相協同。家庭聯產承包制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都是林業解放生產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政策過渡期,如何保護好各方權益,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安吉創新構建\"兩入股三收益\"利益聯結機制,即資源、資產入股,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依托119家毛竹專業合作社的竹資源累計實現碳匯分紅近5億元,惠及5.1萬名林農,戶均增收超8000元,有力推動村集體壯大與林農增收“雙贏”。
保護與發展相統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探索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實現規模、集約、綠色發展是試點改革的最終目的。安吉積極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成功爭取碳匯金融授信近百億元、中央及省級資金2.9億元;通過創新竹林碳匯改革、推進國土綠化、振興竹產業,培育竹產業企業近千家,2024年產值達192億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富民的高效協同。
安吉的創新實踐,為全國集體林權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