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北連綿的群山之中,有一片被譽為“浙北物種基因庫”的生態秘境一—。這里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極危物種安吉小鯢的重要棲息地,也是銀縷梅等珍稀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2025年,保護區以其卓越的保護成效和科研創新,成為全國自然保護的新銳之一。
從林場到國家級保護區:六十載守護之路
1959年的安吉林場,工人們在西天目山北麓的原始森林中巡護時,不會想到他們腳下這片土地日后會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5年,為了保護野生鵝掌楸群落、龍王山及其豐富的生態系統,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安吉縣龍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1992年,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杭州師范大學的顧輝清教授發現了安吉小鯢這一與恐龍“稱兄道弟\"的可愛小生物。2017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這里正式晉升為以保護安吉小鯢為核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物種資源極其豐富,擁有野生動植物3967種,其中野生植物1842種、脊椎動物318種、昆蟲1807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12種,包括安吉小鯢、黑麂、梅花鹿、銀縷梅等。
“安吉小鯢的存在,才讓我們感知到濕地還在呼吸。”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道,“全球目前僅發現4個穩定種群,而我們保護區內的千畝田濕地就棲息著其中最大的種群。”在龍王峰海拔1350米處的沼澤濕地中,這些身長僅15厘米左右的小生靈,已經延續了萬億年的生命傳奇。
科技賦能:打造物種保護智能體系
清晨,千畝田濕地還籠罩在薄霧中時,巡護員已經開始了日常監測。他手中的監測儀器實時顯示著水溫 ?pH 值等各項生態指標。“這些數據都會上傳到我們的數字孿生系統。”巡護員指著濕地邊緣的傳感器說。這套由保護區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平臺系統,能精確監測安吉小鯢棲息地的生態變化。
保護區的科技手段不止于此。34臺紅外相機組成的監測網絡,5年來捕捉到華南梅花鹿、黑麂、白頸長尾雉、中華鬣羚等珍稀動物的珍貴影像,無人機巡護系統實現核心區全覆蓋。而剛剛建成的生態聯勤警務站,則通過“林長 + 警長\"模式,構筑起\"立體防護網”。
生態修復:重建物種方舟
據歷年監測顯示,安吉小鯢棲息地面積和質量都在持續下降。1999年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適合安吉小鯢繁殖的水坑數量為9個,平均每個水坑260條成鯢。2010年的調查表明,安吉小鯢的卵袋數量和適宜棲息地面積有縮減的趨勢,僅有5個水坑發現卵袋,遠低于發現該種群時的水平。2019年,遙感調查顯示安吉小鯢棲息的泥炭蘚濕地面積由1979年的0.92公頃縮減至0.63公頃,約減少了 32% 。安吉小鯢的保護形勢正變得日益嚴峻。為此,保護區在持續多年的生態監測的基礎上,發起了生態修復項目,目前正在加緊設計科學的實施方案。
在海拔稍低的銀縷梅保護小區,另一種拯救行動也正在進行。保護區收集了原生地野生種群的種質資源,通過嫁接技術培育出數千株幼苗。經過悉心培育后,開展了銀縷梅回歸專項行動,在保護區實驗區回歸種植銀縷梅1500余株。“銀縷梅是比銀杏更古老的‘活化石’。\"保護區工作人員捧著一片金黃的葉片說,“我們正在建立它的基因庫,為這個300萬年前就存在的物種續寫生命傳奇。”
屬地共管:人與自然的新契約
保護區的成功離不開周邊鄉鎮以及相關執法部門的支持。在章村鎮的“小鯢課堂”里,孩子們正通過視頻設備“潛入\"千畝田濕地。“我們培養了幾百名‘青少年生態衛士’。\"科普老師笑著說,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讓保護意識在下一代人的心中深植。
老包是保護區聘用的生態管護員,他熟悉山里的每一條獸道。“過去我們‘靠山吃山’,依賴的是直接索取山林資源,采摘花草、獵捕鳥獸,結果山被啃禿了,林也被啃空了。一旦暴雨來臨,山洪暴發,不是沖垮橋梁,就是摧毀道路,收入微薄不說,還可能面臨森林公安查處。如今我們依然‘靠山吃山’,但方式完全不同一一我們邀請人們來欣賞山水、體驗這片綠水青山。僅開辦民宿一項,年收入就超過以往10年的總和。如今我參與護林,每天150元的補助固然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守護好我家民宿賴以生存的根基—一這片青山綠水。\"2023年后,依托安吉縣黃浦江源片區的“戶外運動天堂、自然教育樂園、鄉村度假首選”的三大核心產業定位,老包的民宿還推出“生態研學”項目,光這一項,老包家就增收超過5萬元。這樣的轉型故事,在保護區周邊已有幾十個。
安吉縣黃浦江源片區設計的\"生態體驗線路”,巧妙地將科普與旅游結合。游客可以在專家指導下進入保護區專門設置的科普研學區域,開展觀星、自然筆記等各項自然科普研學活動。
面向未來:建設生物多樣性標桿
2024年,保護區入選首批“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標志著其保護成效獲得國際認可。站在新的起點上,保護區正在推進兩項戰略性工程:投資1.2億元的浙北動植物研修保護基地已規劃設計完畢,這個占地66畝的園區將集中展示200多種珍稀植物。而與西南大學合作的安吉小鯢全生命周期研究項目,則是為了揭開這種神秘生物從幼體到成體的成長密碼。
夕陽西下,千畝田濕地泛起金色波光。幾只安吉小從苔蘚下探出頭來,它們背上的金色條紋在余暉中閃閃發亮。這些穿越時空而來的小精靈或許不知道,在人類的守護下,它們將繼續在這片高山濕地書寫生命傳奇。而對保護區工作者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因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