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2024年福建全省茶園面積378萬畝,茶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700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產業鏈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大關,實現“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戰略目標。作為中國茶產業的核心產區,福建以占全國 18% 的茶園面積,貢獻了全國 25% 的茶葉產值,繼續領跑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態基底的科技革命
在安溪縣年年香茶莊園的200多畝茶園里,20多個智能傳感器如同敏銳的“觸角”,實時采集著溫度、濕度、土壤養分變化等數據,并通過5G網絡傳遞給智慧管理平臺。這是福建省首個“鐵觀音碳中和生態示范茶園”,實現了單位產品碳排放量較全國綠茶平均水平低 16.3% 的顯著成果,茶葉質量較試驗前提高一個等級,每畝新增產值約3000元。這種“衛星+物聯網”的智慧管理模式已覆蓋安溪全縣10萬余畝茶園,帶動茶農平均增收 15% ,成為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生動實踐。
目前在福建范圍內,生態茶園建設成效顯著,總面積已突破300萬畝目標,有機肥推廣面積超過 95% ,茶園綠色防控實現全域覆蓋。福建農林大學研發的智能蟲害防治系統通過聲波干擾害蟲交配,結合蟲情數據分析實現主動防御,使核心產區化學農藥使用量較2020年下降 40% 。在武夷巖茶核心產區,“茶-林-草”立體種植模式不僅提升了生物多樣性,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為高品質茶葉提供了天然保障。
產業鏈的智能重構
2025年,福建全省近萬家茶企組成的龐大加工網絡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的深刻變革,福建已培育茶葉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超300家,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0個,帶動3萬戶以上茶農融人現代產業鏈體系。在安溪鐵觀音主產區, 60% 的茶園實現數字化管理,80% 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進行質量溯源,使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 99.5% 以上。
加工環節的智能化升級成效顯著,福州茉莉花茶企業引人智能窨制設備,將傳統工藝的生產周期縮短20% ,同時通過精準環境控制使香氣留存度提升15% 。武夷巖茶企業研發的智能殺青機可根據鮮葉含水量自動調節溫度,使優質品率提高至 85% 以上。這些技術創新推動全省名優茶比例提升至 70% ,較2020年提高12個百分點。
銷售渠道的數字化變革同樣引人注目,目前直播電商已成為福建茶葉銷售的重要渠道,根據2024年行業數據,茶葉直播帶貨銷售占比已從2020年的不足5% 提升至2024年的 25% 左右,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 30% 以上。
文化IP的價值裂變
茶文旅融合成為產業增值的重要引擎,今年“五一”假期,武夷山主景區單日接待游客達7.74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全市假期累計接待游客357.72萬人次,旅游總花費20.97億元,其中茶文旅項目貢獻了 35% 的旅游收入。“采茶制茶體驗之旅”“茶文化研學之旅\"等產品受到市場熱捧,長樂二中600余名師生在武夷山開展的研學活動,成為“茶文化進校園”的典型案例。

福建在日本舉辦的中日友好茶文化交流會、在韓國開展的“無與倫比的武夷山\"推介會等活動,有效提升了閩茶國際影響力。《“萬名韓國人游學大武夷”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預計將為福建帶來年均10萬人次的入境茶旅客流。茶文旅宣傳片《人走茶不涼》在國際廣告獎中斬獲殊榮,成為閩茶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
目前,全省已擁有茶葉類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20個、中國馳名商標40個,形成了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建紅茶五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福安社口、福鼎點頭等10個茶葉小鎮和80個以上茶莊園的建成,使“閩茶”成為區域品牌價值超千億元的超級IP。
當前,福建茶人正通過科技賦能、文化鑄魂等方式讓這片葉子繼續承載鄉村振興的希望。隨著“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的深人推進,福建茶產業正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穩步前行,為中國茶產業現代化轉型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