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風險,指的是企業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未來利益可能受損的情況。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稅務領域的當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圍繞數字化征管背景下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展開深入研究,探討數字化征管對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多維度影響,揭示當前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優化策略。我們目的是幫助企業有效應對數字化征管帶來的挑戰,提升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降低稅務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征管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數字化征管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稅務部門積極推進數字化征管建設。在完成企業經營、財務、交易等方面涉稅數據采集的基礎上,通過上線金稅工程三期,建成涵蓋稅收征管、行政管理、決策支持等子系統的稅收信息化系統,實現全國稅收數據的集約化管理與共享。同時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從海量稅收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精準識別稅務風險點,為稅務征管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服務。在稅務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手段,還有效提升了稅務管理工作效率,進一步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數字化征管的特點
數據化驅動。以數治稅需要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企業隱藏稅務風險點,實施精準監管。在分析企業增值稅發票、財務報表數據的同時,就能判定企業是否存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隱瞞收入等涉稅違法行為,并采用數字化方式開展全方位核查。
智能化。采用數字化征管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信息技術,使稅收征管流程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比如使用智能稅務稽查系統,可自動篩選風險企業、自動生成稽查任務;稅務機關通過稅收征管系統,能智能核驗申報數據的正確性,并通過彈窗預警或申報表樣式變化,直觀提醒納稅人存在問題。這一過程能提升稅收征管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降低人工干預程度。
協同化。數字化征管可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孤島,實現稅務部門與政府各部門、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共治。通過搭建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平臺,歸集稅務部門以及企業自身的所有信息數據,監測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防范企業通過轉移資金逃避納稅義務。
數字化征管對企業稅務風險的影響
稅務風險識別更加精準。在傳統征管模式下,稅務部門對企業稅務風險的識別主要依賴于人工審核和經驗判斷,存在主觀性強、效率低、準確性差等問題。在數字化征管背景下,稅務部門可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深入地對企業的海量涉稅數據進行分析,精準識別企業的稅務風險點,更準確地發現企業是否存在隱瞞收入、多列成本等異常情況。這使得稅收監管更具針對性,企業存在的問題也更易暴露。
稅收政策變化更加頻繁。依托數字化手段,稅收政策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加之稅收政策本身較為復雜專業,企業想要讀懂并執行稅收政策存在一定難度,進而可能產生稅務風險。比如我國近些年持續推進增值稅改革,稅率多次調整,稅收優惠政策也在不斷變化。若企業未能及時跟隨政策調整作出改變,就可能因操作失誤出現多繳稅款或少繳稅款的情況。
信息披露要求更高。數字化征管要求企業向稅務部門提供更多涉稅信息。在與其他部門實現數據共享的前提下,稅務部門能獲取企業多方面情況,對企業經營開展全方位監管。這就要求企業確保傳遞給稅務部門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一旦信息存在問題,就可能引發稅務風險。
稅務合規成本增加。在數字化征管背景下,企業必須深入研究數字化征管模式,還需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引進專業稅務人才、開展稅務培訓等,這些舉措直接導致企業稅務合規成本上升。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定期開展稅務風險自查、及時完成納稅申報等工作,投入的時間成本也隨之增加。
數字化征管背景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征管認識不足。部分企業對數字化征管的重要性及影響認識不到位,依舊沿用傳統稅務管理模式,對數字化征管環境下的稅務風險缺乏警惕。這些企業沒有充分意識到數字化征管帶來的稅務風險變化,誤以為只要按時申報納稅就不會有稅務風險,對稅務部門的數字化監管手段既不了解,也沒有應對辦法。
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不少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無法對企業可能面臨的稅務風險進行全面識別、評價與應對。在風險識別方面,部分企業仍依賴財務人員憑經驗主觀判斷是否存在稅收風險,沒有采用系統化、制度化的稅收風險評價方法,也未應用相關技術。
稅務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部分企業雖已意識到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制約,稅務信息化建設整體進程較慢。企業稅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配套建設仍需加強,難以與稅務部門實現有效對接,也達不到稅收數字化征管的要求;企業的財務軟件與稅務申報軟件無法實現數據自動傳輸,需要人工錄入數據,這不僅大幅增加工作負擔,還容易出現數據輸入錯誤;企業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稅務數據開展分析,無法通過數據分析洞察企業生產經營及稅收負擔情況,導致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面臨較大挑戰。
Business|起底
稅務風險管理人才缺乏。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需要既懂稅務知識、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但目前多數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以財務人員為主,這些人員雖具備一定稅務知識,卻對信息技術掌握有限,難以滿足數字化征管背景下稅務風險管理的需求。與此同時,企業對稅務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重視不足,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最終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短缺。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完善,反映在稅務管理上,就是稅收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稅務管理職責不明確。部分企業未明確各相關部門及崗位的稅務管理職責,導致稅務管理中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另一方面,稅務管理流程缺失。有的企業未建立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等相關稅務管理流程,容易出現發票丟失或虛開等情況,進而增加企業稅務風險。
數字化征管背景下企業稅務風險的優化策略
加強對數字化征管的認識和學習
企業管理層要充分重視數字化征管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影響,主動學習數字化征管相關的政策法規與技術知識,增強稅務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
企業可定期組織管理層與稅務管理人員參加數字化征管專項培訓,邀請稅務專家或信息專家授課,幫助大家了解數字化征管的發展趨勢、技術應用及對企業稅務管理的要求。此外,還可通過內部會議、學習交流等方式開展宣導,讓全體員工清晰認識到稅務風險的重要性,營造全員參與稅務風險管理的良好氛圍。
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與數字化征管要求,科學建立稅務風險識別方法及工具,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風險指標預警等技術手段,全面梳理企業涉稅事項,找出潛在稅務風險點,并科學設置企業稅務風險指標。
為提升自身稅務風險防控水平,企業需對可能面臨的風險點開展針對性風險分析評價,量化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可能引發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確定風險等級,針對不同等級風險采取差異化管控手段。
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
企業應充分認識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大在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具體來說,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稅務信息化建設規劃,明確建設目標與任務,逐步推進稅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升級。
企業要根據數字化征管要求,不斷完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定期升級優化納稅申報、發票管理、稅務風險預警、數據分析等功能,確保滿足企業稅務管理各項需求,且能依據設定的風險指標及時發出預警信號,提醒企業采取應對措施。
企業應充分挖掘稅務數據價值,加強稅務數據分析與利用,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稅務狀況,發現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稅務風險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加強稅務風險管理人才培養
企業可積極引進懂信息技術、懂稅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組建專屬稅務風險管理隊伍。招聘時,要考量候選人的相關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及綜合素質,挑選能滿足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需求的人員。同時,加強對現有稅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
建立完善激勵機制,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將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與薪酬、晉升等掛鉤,對在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獎勵和表揚。比如,若稅務管理人員成功防范重大稅務風險或提出有效稅務籌劃方案,就對其給予獎金、職務晉升等獎勵,以此激勵稅務管理人員做好稅務管理工作,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明確各部門及崗位的稅務管理職責,建立健全稅務管理崗位責任制。清晰劃分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等的分工與負責內容,避免出現稅務管理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情況。
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優化稅務管理流程,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將稅務管理深度融入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投融資等業務環節,實現業財稅一體化。在各個環節中,要檢查稅務管理流程執行情況與制度遵守情況,對違規行為嚴肅追責,切實提升內部控制效率。
在數字化征管背景下,企業稅務風險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稅務管理透明度更高,另一方面是稅務政策頻繁更新,增加了企業準確理解和執行稅務政策的難度。對此,企業應積極應對,切實加強數字化征管知識學習,加大信息化管理與人才培育力度,構建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杜絕和防范稅務風險,為稅收征管現代化進程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