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目標管理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推動其公開能有效增強預算可讀性。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不僅指導并督促央企科學設定績效目標、嚴格審核內容,還推動其做好目標公開,通過一系列舉措將績效目標管理落到實處,以此提升預算管理的透明度與實效性。
企業預算績效目標申報的現狀
目標設置方式固化,難以適用于差異化項目?,F行申報體系中,績效目標設定普遍存在模板化、籠統化的傾向。多數企業未按項目實際開展差異化設計,常以“完成率”“滿意度”等形式性指標填充績效表單。這種標準化配置雖便于操作,卻忽略了項目屬性的多樣性,使指標缺乏針對性與可衡量性。
數據支撐體系薄弱,導致目標可行性偏離實際。績效目標的科學性需要翔實的數據支撐,大多數企業申報時未能有效應用歷史數據、行業對標數據及項目基線數據,形成“拍腦袋式”編制。一方面,缺失必要量化基礎,使目標難以校準實際執行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后續績效評價埋下偏差風險。即便部分企業有數據積累能力,也常因標準不統一、口徑混亂,導致申報質量參差不齊。
責任邊界模糊,企業內控機制未形成合力。當前績效目標申報多由財務科室主導,業務處室參與有限。這種分工使目標設定與實際執行脫節,削弱了目標的操作性和落地性。部分企業未建立績效管理權責鏈條,申報、執行、監控與評估“各自為政”。缺乏協同整合,企業的績效管理就難以閉環,目標設定自然容易流于形式。
審核機制流于形式,申報質量監管彈性大。企業多以形式審核替代實質審查,目標內容雖符合規定,但內在邏輯卻不夠嚴密。審核多聚焦是否“填報齊全”,對真實性、合理性缺乏有效判定。這種形式主義思路削弱了績效管理的導向作用,也未能推動企業提升目標質量。部分地方雖設立了績效目標專家庫,但其參與深度及評價維度尚未完全嵌入審核流程,仍需完善相關機制。
影響企業預算績效目標申報質量的主要因素
權責配置結構直接影響申報質量。企業內部績效管理責任分布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申報內容的專業性與規范性。若績效目標設定主導權集中在財務人員手中,容易使目標偏離業務邏輯,出現表面合規、實質空洞的申報情況;反之,業務部門如果有充分參與權,就能將實際執行能力、預期成效與目標指標精準對接,增強指標的適配性。但財務與業務權責邊界若未厘清,也可能引發推諉、協同失效,反向弱化申報執行閉環。
專業能力儲備制約申報精準性??茖W設定績效目標,要求編報人員兼具政策理解與量化分析素養。實際操作中,部分企業人員長期專注事務性工作,加之缺乏系統績效知識與案例經驗,其能力短板會直接影響申報目標的邏輯嚴謹性和可評估性。而復合型績效人才介入后,能從指標結構、數據依據和風險預判等維度優化內容,顯著提升申報質量。
數據基礎與信息系統直接影響指標設定的支撐力。數據能否獲取、技術工具是否成熟,決定了績效目標的量化深度與可操作性。高質量目標設定需要歷史對比數據、行業基準指標及階段性監測信息的支撐。當前不少企業面臨數據歸集不全、口徑不一、信息系統功能弱等問題,導致指標虛化、評估失準。若有成熟績效信息平臺與跨企業數據接口,便能增強目標編制的依據可靠性與調整靈活性,形成良性閉環。
外部審核機制對目標質量的導向作用??冃繕说目珊饬啃院涂蓪崿F性,不僅依賴企業自律,還受財政審核機制影響。審核標準明確、反饋及時,能促使申報企業優化邏輯與填報規范,發揮積極的約束作用;反之,審核僅停留在表面、缺乏實質分析,會削弱財政部門的指導力,助長“合規不合格”的傾向。因此,外部審核缺乏深度,就會導致申報質量難以提升,甚至出現激勵錯位。
企業提升預算績效目標申報質量的路徑
重構權責邊界機制,建立申報主責單元。針對當前績效目標申報中職責交叉、職責模糊的問題,企業需在制度層面推動內部權責體系再設計。對此,企業可設立“績效目標編報責任單元”,由業務主責處室牽頭,聯合財務、審計等部門組成協同機制。業務部門負責指標的實質性構建,財務部門開展合規校驗,績效專崗提供技術支撐,三者形成閉環鏈條。同時,企業可明確責任清單并分解任務,建立質量內部問責制度,避免“職責漂浮”導致內容空泛。
建立跨層級能力孵化體系,完善績效人才梯隊。申報質量不穩定,根源在于相關人員專業能力的結構性匱乏。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只靠短期培訓或外部指導,企業需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人才孵化體系,核心是實現能力建設的標準化、系統化與崗位嵌入化。財政部門可牽頭制定績效目標編報能力等級標準,按崗位設置能力模塊,覆蓋政策理解、指標設定等維度,結合考核結果將編報人員分層管理,逐步建立專業人才庫。同時,企業推動“以訓促建”機制創新,設立項目化訓練營與案例研討會,以企業項目為實訓樣本,由上級財政或高校提供全流程輔導,提升目標設計專業度。
打造標準化指標工具鏈,重構目標設計范式。目前,績效目標申報的指標設計多依賴人工經驗判斷,缺少科學的方法支持,導致不少指標可比性差、可量化性弱。為破解這一問題,企業需推進指標工具鏈標準化,核心是搭建“企業項目績效指標資源庫”,包含分類指標模板、案例等內容。
隨后企業要引入邏輯建模工具,輔助建立“目標一指標一數據一責任”一體化路徑,讓目標內容從靜態編制轉向動態調整。
強化審核聯動與激勵反饋機制,重塑外部驅動效應。針對績效目標審核形式化、激勵機制缺失的問題,需重構審核制度與激勵反饋體系。在審核層面,企業應推動從“結果式靜態審核”向“過程式動態干預”轉型??梢搿胺诸悓徍?專家參與+滾動評估”機制,根據項目的重要性、金額體量和風險等級分級制定審核清單,形成技術審核與業務評議相結合的復核機制。同時,設立申報質量評分檔案,記錄各企業的目標質量指標,公開反饋結果,為預算分配與項目排序提供支持。在激勵方面,企業可實施“目標申報質量掛鉤”策略,將申報的準確性、創新性與執行一致性納入績效考核權重。對于連續多期質量優異者,給予資金激勵、資源優先配置或評優資格;對造假等行為,建立“虛假申報負面清單”與聯合懲戒機制,并將其掛鉤信用體系,以增強制度威懾力。
企業編制預算時設定的績效目標,是推動預算管理從“花了多少錢”向“花得怎么樣”轉變的關鍵。但目前不少企業填寫、申報績效目標的質量欠佳,會嚴重影響績效管理實際效果。究其根源,在于制度規范中缺少精細指引、人員能力參差不齊、手工填報低效等。專家建議,企業下一步需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培育復合人才,以便使“好制度”能真正轉化為“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