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民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與學習型大國建設不斷深化,再加上經濟與就業壓力慢慢增大,人們想要自我提升的意識越來越強。自習室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并迅速發展起來的。不過現在自習室面臨著競爭激烈、收入來源單一的情況,存在難以持續經營的問題。從自習室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怎樣推動自習室轉型升級、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當下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共享自習室的發展前景與趨勢
最新研究顯示,2023年我國自習室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52.8億元,用戶日均沉浸式學習時長達7.9小時,標志著“備考經濟”商業范式的成熟。自習室領域已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商業創新模式,其核心架構包含三大戰略模塊。
自習室會員體系采用動態定價機制,通過錨定效應與沉沒成本設計,有效激活用戶付費意愿,使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提升 37% ;自習室空間運營實施精細化分層策略,構建基礎學習區與VIP專屬區的梯度產品體系,結合智能預約系統和動態定價算法,實現坪效管理優化;自習室在構建過程中著力打造復合型服務體系,將格子間、儲物柜、自助區作為自習室的增值模塊,形成“空間+服務+生態”的協同模式,推動非租金收入占比躍升至 22% ,成功構建第二增長曲線。這種商業空間價值的重構創新,不僅凸顯了自習室行業的創新活力,更為知識服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范式參考。
共享自習室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行業競爭激烈與同質化現象顯著
自習室屬于新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入行門檻低、模式容易復制,所以行業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很多經營者紛紛進入這個領域。各種各樣的會員制度、節假日特色活動以及便捷的學習共享服務等,讓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而且不同自習室在裝修、服務、營銷手段上都比較
相似,偏偏缺少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自習室從業者來說,如何吸引顧客、提高自身競爭力,成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自習室行業演進遵循典型的S型曲線規律。在2019—2021年初創期自習室數量年均增長率達 67% ,到2022—2024年進入成長期,自習室增速回落至 28% 。現階段自習室逐漸顯露出三大發展瓶頸。
同質化競爭導致的價格戰。從財務結構來看,自習室行業普遍面臨剛性成本壓力。有數據顯示,自習室固定成本占比達運營總支出的 63% ,其中場地租金占 45% ,設備折舊占 18% ,疊加水電能耗等可變成本,形成了高經營杠桿特征。這種成本結構導致自習室在淡季日均上座率低于 40% 的階段,邊際成本率將突破 72% 警戒線,從而增加了自習室日常經營維護的壓力;客戶黏性持續弱化。自習室的用戶大多是備考人群,他們的備考時間多為半年或一年,復購意識比較低。這些現象表明,自習室行業即將進入成熟期調整階段。
客流量呈現季節性特征
自習室運營有著典型的周期性波動特點,其年度需求曲線呈現出以下三階段周期特征:
核心運營周期是9月至次年1月,國考與考研時間相近且都集中在這段時期,自習室用戶也主要是這兩類人群,因此這段時間自習室需求量達到高峰;次生增長周期在每年7—8月,依靠大學生暑期學習的剛性需求,這一時期集中了大量暑假期間的在校學生;而結構調整期為2—6月,此階段面臨需求驟降的運營難題,這段時間沒有大量有考試需求的用戶,只有日常來學習的在職人員和長線備考的用戶。
在國考或考研密集期以及相關節假日組成的高峰時段,自習室上座率保持在 95% 以上,暑期甚至出現 120% 的臨時加座需求;與之相比,非備考期的空置率長期維持在 55%-60% 。
盈利模式單一,空間利用率低
自習室的核心商業模式主要依靠出租學習空間獲取收益,其盈利能力的核心影響因素體現在客流量規模與單位用戶價值兩個維度。
從物理空間布局來看,單個自習室的容量配置通常在30座至70座,收入結構有著明顯的單一性——完全依賴座位租賃產生的租金收入。這種剛性成本結構的運營模式,在旺季還能維持良性運轉,但進入行業淡季之后,固定運營成本與浮動收入之間的差距會明顯擴大,進而導致行業面臨邊際收益難以覆蓋基礎運營開支的困境。
客戶受眾面較小
絕大多數客戶在選擇自習空間時,高度優先考慮環境舒適度以及地理便利性這兩大核心要素。
客戶會優先考慮自習室是否安靜和舒適,距離家、學校或者工作單位的距離是否滿足可接受的通勤范圍。這種明確的偏好導向,使得符合要求的自習室僅能吸引特定區域的、具有持續學習需求的目標人群。
這類人群在特定區域內相對穩定,客戶黏性較高,但并不能進行無限擴張,區域之外的用戶黏性較低,意味著客戶的增長主要依賴于現有用戶的持續復購和有限范圍內的口碑。
運營共享自習室的對策建議
打破同質化現象。由于自習室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而且不需要營業資質,所以短時間內會出現大量的行業進入者。這就造成了行業內水平參差不齊,用戶體驗感差別較大。因此,自習室從業者需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明確目前自習室用戶的需求,建立服務品牌體系,實現從物理空間租賃向學習生態服務的價值躍遷。例如,高端自習室可側重隱私,學生自習室則側重氛圍。
規范行業準入標準體系。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自習室行業的監管,從消防、環境衛生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制定自習室行業準入標準:建立統一的“自習室行業信息管理平臺”,對各個自習室的場地面積、主體信息、座位數、消防許可等進行統一的備案登記;統一規范自習室的服務合同,對收費標準、退費規則、隱私保護政策等核心條款都明確列示在合同中。
提供多元化服務。自習室運營的本質不是提供座位,而是提供“學習解決方案”。針對學生群體備考,可與考研、考公機構深度鏈接,打造“課程培訓一模擬測試一督學服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針對在職群體,可與職業資格認證機構,職業發展規劃機構進行合作,為在職群體提供更加系統全面的職業幫助。除此之外,位于小區住宅樓的自習室還可以在非備考高峰期聯動周邊生活服務商,將自習室與周邊餐飲行業、文創產品或文具店進行聯合促銷,推出滿減活動或優惠券。這種基于空間場景的異業聯動不僅可使用戶停留時長提升,更能通過會員權益互通、聯合營銷等模式構建多元收益結構,提高用戶黏性,形成抗周期運營能力。
拓寬自習室宣傳渠道。自習室可以深度融合數字化運營矩陣,充分利用短視頻以及其他平臺加強品牌宣傳:進駐美團,通過在美團上發布團購優惠信息來吸引顧客;通過抖音、小紅書發布自習室宣傳視頻進行引流,打造互聯網“學習”人設,樹立自習室的品牌形象;通過朋友圈的點贊轉發減免費用等方式,增加自習室曝光度。
重視客戶反饋。對于自習室的運營,客戶的反饋尤為重要。反饋不是形式,而是“求是”,不能讓調查問卷和意見簿流于表面。針對臨街噪聲大的問題,自習室可以采用雙層玻璃;對于自習室空調直吹的情況,及時提供擋風板。讓客戶的聲音能被聽到,通過此途徑鼓勵他們持續提出問題,從而針對性地解決需求,打造屬于自己的服務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