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知道,云夢睡虎地秦簡上記載的大部分是秦朝統一前后的法律,據統計,一共有20 多部法規呢!這其中有一部法規比較特別。秦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了讓老百姓都能看懂法律條文,商鞅帶著團隊制定了“超實用”的司法解釋——《法律答問》,是一部關于秦法的“說明書”。這部法規被記錄在210 枚竹簡上,采用問答的形式,對秦法的條文、術語等做出了明確的解釋,堪稱古代版的“今日說法”。
問:甲偷了錢,乙知情,且乙只分到了一點點錢,乙有罪嗎?
答:有罪,要和甲一起受罰。
問:甲和乙打架,甲拔光了乙的胡須,甲會受到什么懲罰呢?
答:甲會收到四年勞役改造“體驗卡”。
問:如果遇到盜賊在大街上傷人,距離百步之內的旁觀者不施以援手,他會怎么樣?
答:這名旁觀者會受到繳納兩副盔甲的處罰。
這部由187條問答組成的法律匯編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就像法官正在庭審現場審判案件一樣。


問:子女能不能告自己的父母?
答:不能!家事要在家里說,官府不受理此類案件。
問:偷660錢會怎么樣?偷659錢又會怎么樣?
答:偷660錢及以上會被割鼻子,還會被罰去修城墻;偷659錢,臉上會被刺字,也會被罰去修城墻。
云夢睡虎地秦簡上記錄的這些法條背后,有時也隱藏著耐人尋味的溫度。
例如,如果長輩不小心傷害了晚輩,會受到處罰,但會輕一些;如果晚輩動手打了長輩,處罰就會加重。這是提醒大家要尊敬長輩。如果年紀小、個子還不到“六尺(約今天的1.4米)”的小朋友去放馬,馬吃了別人的莊稼,小朋友會不會受罰呢?答案是不會。這體現了秦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我們今天的法律有相似的地方。
此外,秦法還特別重視對百姓財產的保護。如果一個人家里闖進了別人養的牲畜,主人為了保護自家東西去趕它們,結果不小心把牲畜弄傷了,是需要賠償的,因為牲畜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財產。
即使有了詳細的法律條文,當時的法官也會遇到判案難題。當他們遇到一些新奇或古怪的案件不知道該怎么判決時,一本叫《廷行事》的“參考答案”就派上用場了。
這是一本厚厚的“判例集”,里面記錄了過去發生的各類案子是怎樣判決的。“不會做,看‘參考答案’”的好方法,不僅讓當時的法官判案有據可依,還直接啟發了后來的漢朝,讓漢朝的法官判案時也能參考過去的經驗。
你看,這部寫在竹簡上的“今日說法”,可不僅僅是冰冷的規矩。下次你看到法官審案、聽到法律故事時,不妨想想這些沉睡千年的竹簡——它們的故事可是我們今天用規則守護公平、保護弱小、尊敬長輩的奇妙起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