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資委進一步優化完善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提出“一利五率”經營指標和“一增一穩四提升”總體目標,其中“營業現金比率”是新增項,代表企業各類資金之和與企業銷售額的比率。這表明未來企業要高度重視現金流管理,國資監管機構也將高度重視其下轄企業的現金安全和創現能力1。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因現金需求量大、制約因素多、彈性變化強等特點,其現金流管理相較其他行業更加復雜和困難。因此,認真分析并切合實際地優化建筑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工作對建筑企業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通過加強現金流管理,建筑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風險,確保企業行穩致遠。
一、建筑企業現金流的基本特征
現金流管理是指企業對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規劃、控制和優化,以滿足企業在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并維持企業的財務穩定性和持續發展能力。建筑企業的現金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項目周期長與階段性顯著。從投標到竣工驗收通常跨越數年,導致資金長期被占用。據統計,大型建筑項目平均周期為 3~5 年,期間資金周轉率較低,增加了現金流管理難度。二是資金需求量大且波動性強。項目前期投入巨大,如施工前期準備費用、大型設備采購或租賃成本等,而收入則呈現階段性特征。項目前期投入可占總成本的 30%~40% ,對企業資金實力提出了嚴峻考驗[。三是多層級合作模式的資金傳導復雜。總承包商、分包商和供應商之間的資金流動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網絡。在典型的建筑項目中,分包商數量可達數十家,每個分包商有自已的供應商體系,這種多層級結構使得資金流動的監控和管理變得異常困難。四是建筑行業受季節性和宏觀經濟周期影響顯著,如冬季施工放緩和經濟下行期項目減少,建筑企業現金流容易受到重大影響。統計數據顯示,建筑行業的季節性波動可導致第一季度收入比第四季度低 20%~30%[3] 。
二、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投標不合理
當前,國家對民生項目建設日益關注,投資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使得建筑行業在項目爭取上競爭更加激烈。部分建筑企業為了爭取更多的項目,在缺乏深入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對項目的可行性、整體規劃等統籌思考較少,盲目進行投標,建設進度難以把控,資金保障不到位,導致所掌握的信息資料與實際項目建設不符,投標決策失敗,項目建設成本超支問題嚴重,造成資金流不穩定,甚至一些企業直接存在負值現象。對建筑企業而言,如果項目選擇不合理,資金被長期占用,其他項目得不到資金補給,就會暴露周轉問題,導致企業預期收益得不到實現,從而給建筑企業的持續穩定運營增加不確定風險。
(二)項目回款周期長
應收賬款作為建筑企業項目建設完工后必要的收入來源,是建筑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的主要組成部分。部分建筑企業在市場拓展中為了搶占項目,會選擇墊資方式爭取承包項目機會,如此就增加了現金流的管理風險。雖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建筑行業發展日益正規,大多數建筑企業已經意識到墊資的風險,但是在有限機會下,為了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拓展,部分建筑企業還是只能選擇墊資,否則就會失去發展機會。此外,部分建筑企業在發展中應收賬款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由于日常規范管理的意識薄弱,造成壞賬、呆賬問題不斷積累,滋生現金流的管理風險,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影響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債務支付策劃不到位
近年來,國家全面推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實落地,各類建筑企業為求生存,都加大了以上款項的支付力度。在此背景下,項目在對外支付款項時,債務支付策劃不到位,同分供單位溝通不及時,處理合作單位正常訴求方式不正確,導致項目資金捉襟見肘。第一,在資金相對充裕時,對于盈利率較高的項目非緊急款項支付的比例過高,導致項目資金的流出速度加快,資金的管控不合理,缺乏統一調配,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第二,項目的債務支付比例不夠均衡,同一項目中,同期施工分包商或供應商,支付比例相差較大,收款比例較低的合作單位采取上訪、起訴等手段收取款項,打亂項目的資金策劃,增加企業的剛性支出。
(四)現金流管理制度不健全
當前,大多數建筑行業日常對制度建設方面的工作缺乏有效重視,運營管理較為松散,工作重點只是聚焦于項目拓展,但是對內部管理卻有所松懈,現金流管理的制度規范不健全,主要是針對付款流程的審批進行相關內容的明確,但是對現金的收支卻未進行規范,難以全面把握內部的現金流量與流速情況,權責管理不清晰,資金不能根據計劃有效流轉,從而增加企業資金短缺的風險。
(五)融資成本管理滯后
建筑企業本身需要大量的資金,在有限資金的基礎上,就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保障資金的安全完整。然而,當前許多建筑企業融資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是依賴銀行貸款,在金融環境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銀行本身在放貸服務上更加謹慎,對企業的資質、規模、市場信用等考慮較多,對一些中小建筑企業而言就不占優勢。而且貸款還需要保證按期償本付息,本身的融資成本較高,在企業經營不善、資金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會增加建筑企業的債務風險。
三、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困境的破解措施
(一)強化項目投標的審核把關
當前,許多建筑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對自身發展的綜合考量較少,在競爭壓力下,存在盲目投資的問題,增加了建筑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首先,在日常管理中,要深刻分析企業的發展現狀與戰略定位,在投資前做好市場調研,收集整理可靠的信息資料,以指導建筑企業科學決策。要在調查過程中,重點針對投資項目主體的運營情況、信用資質、財務狀況等做好深入調查,明確其資金管理、項目驗收等管理是否完善。其次,要對項目的建設規模、資金來源、建設進度等做好合理規劃,科學預測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具體問題,以科學研判是否進行投標,最大化減少建筑企業盲目決策的風險。同時,要對項目做好系統梳理,在明確相關財務信息的基礎上,結合項目具體實際進行現金流管理中潛在風險因素的科學識別,系統把握預算編制中現金流指標的優化設計,全面把控項目建設質量,嚴控資金周轉不暢的風險,助力建筑企業精準投標,合理決策。最后,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付款條件、進度款比例和結算周期等核心條款。例如,建筑企業可在合同中設置里程碑付款條款,將付款與關鍵節點,如基礎工程完工、主體結構封頂等掛鉤,確保收款與項目進度同步[4。同時,應爭取提高預付款比例,一般可爭取合同總額的10%~20% ,以緩解前期資金壓力。
(二)優化應收賬款管理
應收賬款作為現金流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需要在建筑企業管理中持續關注,要進一步縮短項目資金的回款周期,減少壞賬問題,確保建筑企業內部資金的安全使用。首先,要完善應收賬款動態監測機制,嚴格要求項目相關人員結合合同約定內容做好項目建設各個環節的規范運行,規避違約導致項目無法按期結算的風險。其次,項目建設前期,監管人員需精準評估項目基本情況,拓展調查維度,深化調查程度,及時梳理反饋風險信息,避免資金浪費。最后,要進一步健全回款管理機制,結合不同賬齡細化催收方案,并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對回款項目做好動態跟蹤管理,及時對可能存在的壞賬項目進行止損處理,對長期拖欠、多次催要還是無法回款的項目,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做好維權準備。對賬期在 3~5 年的應收賬款,企業可以在催要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力度,在還是達不成共識的情況下,再付諸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同時,要強化建筑企業與銀行的長期合作,探索應收賬款保理服務的開展,給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以產品的方式將應收賬款售賣給銀行,將其轉變為現金流,幫助建筑企業盤活內部資產,增加企業資金收益。
(三)強化債務籌劃管控
債務支付管控是現金流自平衡管理的核心任務之一,通過不斷完善溯源機制,以項目資金自平衡管理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加強采購資金支付管控。第一,優先考慮上繳款項、稅金、項目日常管理費后,可以對材料款、勞務費、機械費等支付款項區分輕重緩急,按照“合理夠用”原則,掌握好支付節奏,友好地與分供方溝通,做到同類分供方均衡支付,妥善管理債務結構和控制債務規模,避免合作方起訴、上訪等狀況發生,導致項目剛性支付資金增加。第二,對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及分包隊伍采取延緩支付,通過上級機構,做到整個公司相對平衡。做到“細水長流”,將一次性大額支付轉化為多次小額支付,降低項目資金支出總量。第三,拓寬資金支付方式,有效運用商業承兌匯票、信用證及云信、易信通等其他供應鏈金融產品進行支付。有效運用其他支付方式,一是能間接實現部分資金集中,直接增加公司資金存量;二是部分實現項目短期資金調劑,確保公司適度擴大再生產,直接加快項目進度,保證項目效益即時變現。
(四)建立健全資金管理體系
制度規范作為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各個環節得以有效執行的基本遵循,需要進一步對制度體系進行持續完善,深入挖掘現金流管理的創造價值。首先,要優化建筑企業的現金流制度體系,科學部署不同節點的資金撥付行為,特別要針對合同簽訂環節做好嚴格把控,明確具體的付款時限與相關要求,查找可能的風險動因,推動資金規范使用。其次,要完善存貨管理體系。要重視采購計劃的合理設計,強化存貨管理,縮減存貨周期,保障建筑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充分使用。最后,要建立健全動態監管體系。要重視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的有效發揮,也可以邀請市場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專業指導,幫助建筑企業盡快查找現金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建筑企業當前現金流管理的基本情況,做好流程的進一步規范。同時,要重點針對各類支付行為進行監管,明確資金支付的具體時間和額度,全面整合內部資金,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資金支付的審批,并對資金支出進行定期核查,杜絕公私財務交叉管理的問題,提升資金管理水平。
(五)拓寬融資渠道
建筑企業必須時刻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充分掌握當前國家相關政策對建筑行業的管理及扶持規定,探索建筑企業可以利用的有效融資策略,科學規避融資管理風險,進一步探尋減少融資成本壓力的有效途徑。一是應用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是解決建筑企業融資難題的創新方法。通過與銀行合作建立供應鏈金融平臺,建筑企業可以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例如,采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幫助分包商獲得資金支持;或通過訂單融資,為材料供應商提供資金,確保材料供應穩定。這不僅能夠緩解整個供應鏈的資金壓力,還能增強與合作伙伴的關系,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建筑企業可以考慮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專門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提供在線融資服務,簡化融資流程,提高融資效率。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信用評估,為精準融資決策提供支持。二是優化資金池管理。建立集團級資金池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通過設立內部資金調劑中心,建筑企業可以實現各項目、各子公司之間的資金余缺調劑。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外部融資需求,降低整體融資成本。例如,某建筑集團通過實施資金池管理,年均節省財務費用3000萬元,資金使用效率提高 15% 。三是引入現金流預測模型,實現動態資金調配,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有海外業務的建筑企業在資金池管理中可考慮引入跨境資金池,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金統籌管理,提高整體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匯率風險。
四、結束語
現金流管理事關建筑企業的穩定運營,更是保障建筑企業在新發展階段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重視現金流管理的持續完善,不斷創新管理思維,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基于建筑企業的戰略大局,做好現金流管理的科學規劃。要深刻剖析當前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面臨的發展短板,樹立正確的管理意識,不斷完善資金管理制度體系,在投資前做好項目的全面調查與研究,明確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科學規劃投資活動,強化應收賬款管理,及時回籠項目資金,有效規避管理風險,提升融資管理效能,助力建筑企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陽.建筑施工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投資與合作,2022(7):145-147.
[2]王宇薇.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的現狀及應對策略[].中外企業家,2023(3):109-111.
[3]王戰雙.淺析加強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的策略和措施[J].中國產經,2024(6:147-149.
[4]黃光強.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數字化用戶,2023,29(5):178-180.
[5]張書銳.建筑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Ⅲ].質量與市場,2022(17):181-183.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五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