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433/zgkjtz.20252021
課題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課題名稱:新發展格局下湖南數字服務貿易高質量
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實現路徑
課題編號:24YBA064
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深度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的融合不斷加深,數字服務貿易不僅成為拉動國際貿易增長的核心引擎,更成為各國爭奪國際經濟話語權、構建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WTO的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歷史性拐點:2024年,全球數字服務貿易規模達到4.6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8.3% ,形成的全球網絡格局,對國際分工體系和經濟分配秩序產生直接影響。作為全球數字經濟大國的中國,近些年數字服務貿易持續擴容,順差規模擴大,在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國在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中的地位及其形成與演進的內在動力機制,不僅能夠為中國補齊數字服務貿易發展短板、完善戰略路徑提供決策依據,還能為我國增強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提供助力。
一、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現狀分析
(一)貿易網絡規模和增速特征
《數字貿易發展與合作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全球數字服務貿易整體規模持續擴大,與2019年相比,2024年規模增長 64.7% 。同時,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占比從 44.6% 增加到53.4% ,提升了 8.8% 。但相較2023年的 53.8% 占比有所回落,原因在于2024年旅游服務貿易強勁復蘇,增速達到 13% ,擠壓了服務貿易中數字貿易的份額。
(二)貿易網絡空間結構和格局
空間分布不均衡,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的區域與國別分布高度集中,歐洲、亞洲和北美三大區域共占據全球數字服務出口的 94% 。其中,具體而言,歐洲內部國家間的數字服務交易最為頻繁,占全球比重最高;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北美(特別是美國)的增速與全球平均水平大體持平;非洲盡管絕對規模較小,但增長勢頭顯著。具體到國家,數字服務貿易綜合實力靠前的國家有美國、愛爾蘭、英國、德國、印度、中國等,這些國家的總出口在全球數字服務出口中占比 66% 。
行業結構明顯分化,知識產權使用費用、金融服務等多數領域為美國單中心主導模式;金融服務出口方面,英國與愛爾蘭占據重要份額。細分領域中,ICT(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是數字服務貿易的核心增長點,2024年出口達11567.8億美元,對數字服務貿易增長的貢獻率達 30.3% 。
(三)網絡空間發展趨勢和驅動因素
數智技術重塑貿易形態,核心驅動力變成了區塊鏈、人工智能、5G技術等,使貿易模式從線上和線下混合模式轉變成純數字[。WTO預測,如果人工智能在全球的使用普及,到2040年之前,服務貿易增長率可能達到 18% 。核心組織者為平臺企業,如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等,通過發揮連接供需雙方、整合全球資源方式,加快服務的全球化分工進程。區域協定憑借通關流程簡化、關稅降低等優勢,使區域內的數字服務貿易增長。
二、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中的中國地位
(一)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來,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穩定的擴張態勢。根據報告數據,2024年中國數字服務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到3857.6億美元,這一規模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充分彰顯了中國在數字服務貿易領域的競爭優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數字服務貿易順差達到553.7億美元,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保持貿易順差狀態,成為中國整體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穩定器。這一系列顯著成就的取得主要源于兩大核心因素:其一,中國國內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為數字服務貿易奠定了堅實的發展根基;其二,數字貿易政策體系持續完善與優化。2024年8月,中國政府頒布了《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這一關鍵性政策文件,該文件的出臺為推動數字貿易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為完備的制度支撐和政策保障,標志著中國數字服務貿易發展邁入全新階段。
(二)核心領域競爭力提升
近年來,中國在數字服務貿易的核心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實力,特別是在計算機和信息通信技術(ICT)服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些高附加值服務正逐步取代傳統服務貿易,成為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增長的新引擎。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計算機服務出口市場中的份額已達到 9.3% 這一比例仍在穩步提升。作為數字貿易的核心組成部分,ICT服務在2024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出口增速遠超其他服務貿易領域。中國ICT服務的迅猛發展具有雙重積極效應:其一,推動了中國數字貿易結構向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轉型升級;其二,為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全球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這種發展態勢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三)增長動能多元化
中國數字服務貿易的增長動能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從過去以單一業務模式為主導逐步向多元化、復合型業務結構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跨境電商表現尤為亮眼,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突破2.71萬億元大關,較2023年實現 14% 的顯著增長,在貨物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提升至 6.2% ,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新興跨境電商平臺的蓬勃發展。以Temu、SHEIN、TikTokShop為代表的創新平臺,通過數字化營銷、社交電商等新模式,為中國商品與服務搭建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全球化通道,不僅重塑了國際貿易格局,更成為中國數字服務貿易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
與此同時,文化“新三樣”出海正成為數字服務貿易的另一重要增長點。網絡劇集、網絡游戲和網絡文學等數字文化產品,通過生動鮮活的表現形式和互聯網傳播優勢,既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又為數字服務貿易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實現了經濟效益與文化價值的雙贏。這種多元化發展態勢,標志著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四)部分行業和核心經濟體仍有差距
盡管近年來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和令人矚目的成效,但客觀分析表明,當前仍存在若干明顯的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視。從行業層面來看,部分關鍵性行業在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仍然有限,特別是保險、專業服務、金融等高端數字服務領域,雖然國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在國際競爭格局中仍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整體競爭力和話語權有待進一步提升。從核心技術層面來看,在芯片設計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研發等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的技術差距和追趕空間[。此外,在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和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中國參與度和主導權仍有待提高。同時,數字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不完善、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機制不夠健全等制度性因素,也對我國數字貿易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這些都需要通過持續創新和深化改革來逐步解決。
三、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中中國地位的動力機制(一)技術提供基礎支持
在全球數智化變革中,中國已在人工智能、通信技術、云計算領域構建高韌性技術體系,成為數字服務貿易創新的核心動力,打破傳統瓶頸并開辟高效智能新路徑。自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能力在全球處于靠前位置,已經在研發算法和應用落地等方面形成系統優勢,為處理跨境數據,引入智能客服等數字服務作為關鍵技術支撐,從而大幅降低跨境服務成本、提升交付效率。在通信技術方面,中國5G-A研發與商用全球領先,基站超10萬個覆蓋重點區域,下行速率10Gbps、時延1毫秒,為跨境遠程醫療、沉浸式文旅等提供保障;6G研發與國際標準制定占主導,牽頭6項標準,關鍵技術突破為未來服務升級奠基。目前跨境遠程醫療覆蓋30多國(年服務50萬人次),數字文旅新業態年交易額增長超 80% ,打破地理限制。作為數字服務的基礎載體,云計算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形成IaaS-PaaS-SaaS完整產業鏈,阿里云等企業集群全球領先。其不僅提供彈性計算等基礎服務,還推出定制方案,如跨境電商“云倉 + 智能調度”系統提升訂單效率超過 50% ,跨境金融“云安全 + 合規”方案保障資金流轉安全;邊緣計算節點覆蓋50多國,“云邊協同”降低時延,支撐自動駕駛等實時性要求高的跨境服務,推動貿易向更廣領域延伸。
(二)市場場景有力賦能
中國的數字服務消費群體在全球的規模最為龐大,超大市場規模為數字服務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天然的試驗場所。試驗類型涉及工業互聯網、專業領域數字金融、遠程辦公、在線文娛等,差異化的用戶需求與應用場景,使相關企業的創新活力得到持續激發,催生一批可以滿足不同場景和需求的成熟服務模式。這些創新成果已經在本土市場接受過檢驗,具有很強的可輸出性和可復制性,以更快的速度匹配全球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為中國數字服務走向全球更廣闊的市場提供獨特優勢。比如,在跨境電商、數字文化等領域,國內市場實踐形成的服務模式已經在海外成功落地,成為推動數字服務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
(三)政策體系提供保障
中國在國家層面逐漸構建起全方位與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為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比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對數字貿易發展的方向與主要路徑進行明確,并系統指引數字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開放等各具體領域的發展。各地在政策的指導下,積極開設數字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建設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著力打造數字服務貿易發展的先行區,并通過聚集資源、創新制度等多樣化方式,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凹。這種中央政策統籌,地方差異化實踐的層次支撐模式,在保證正確發展方向的同時,也使地方的創新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四)完善要素保障體系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已建成了全球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了廣域覆蓋與高速連接,既能滿足高清視頻會議、跨境云協作等實時性需求,也可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跨境應用提供支撐,從而破解了傳統貿易信息傳輸與數據交互痛點。在人力資本儲備方面,涌現了一批兼具數字技術素養和貿易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高校開設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交叉專業,年培養相關畢業生超50方人;企業與行業協會通過訂單式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培育數百萬掌握跨境支付、合規風控等技能的實戰人才。這些人才兼具數字技術素養與貿易業務能力,為企業開發定制產品、拓展國際市場、應對貿易摩擦提供支撐,推動了數字服務貿易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平臺企業則憑借市場影響力與技術優勢,對全球資源進行整合,打造更加完整的數字服務產業鏈,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數字服務貿易分工的關鍵載體。
四、結束語
當前,全球數字服務貿易網絡形成核心與外圍的分布格局,美日歐主導核心節點,數字智能技術和平臺企業成為核心驅動力。中國已確立全球數字服務貿易重要參與者的戰略地位,貿易規模持續增長且順差不斷擴大,在ICT、數字內容等領域建立競爭優勢。技術突破、市場場景、政策支持與要素保障的多元動力機制,推動中國不斷向網絡核心邁進,但仍需通過深化制度型開放、參與規則制定等進一步提升全球輻射力。
參考文獻:
[1]韓曉媛,王飛,李月.RTA數字貿易規則對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效應研究Ⅲ]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5,32(05):106-124.
[2]呂延方,方若楠,王冬.全球數字服務貿易依賴網絡的動態演變與動力機制研究Ⅲ].統計研究,2025,42(08):84-96
[3]景守武,扈超浩,郭怡婷.數字貿易規則對數字服務出□網絡韌性的影響研究I].世界經濟研究,2025,(08):119-132+137.
[4]周申,羅璇.數字服務貿易開放賦能貿易高質量發展——基于貿易二元邊際的視角Ⅲ.國際貿易問題,2025,(07):57-74.
[5]馬述忠,杜特.全球數字服務貿易壁壘與貿易網絡演化J].廣東社會科學,2025,(04):29-43+284.
[6]朱文仲,朱文娟.數字服務貿易壁壘對中國ICT產品出□的影響效應分析Ⅲ].商業經濟研究,2025,(10):150-153.
[7]張春飛.中國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Ⅲ].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24):64-71.
(作者單位:長沙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