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攔截審計詢證函、偽造回函等技術手段,破壞審計證據鏈條的真實性.............全流程財務造假的廣道數字將成為北交所首個強制退市企業。
成立于2003年的深圳市廣道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道數字”)主營網絡安全審計系統、容災備份系統、輿情智能分析系統等信息安全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曾憑借技術實力,一躍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重點軟件企業。公司于2016年成功登陸新三板,2021年11月轉板至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廣道數字卻在2024年12月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今年6月13日,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徹底揭開了廣道數字隱藏多年的財務造假黑幕: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過一系列手段瘋狂虛構銷售和采購業務,累計虛增營業收人近15億元。數額之巨,令人膛目。
造假“流水線
從2018年開始,廣道數字這個所謂的“網絡安全專家”,卻在自家最核心的賬本上埋下了定時炸彈。調查顯示,公司內部形成了分工明確的造假流水線:采購部門負責虛構供應商網絡,財務團隊同步生成對應銷售數據,技術部門甚至開發專用軟件批量生產假單據。
2018年至2024年,廣道數字虛構銷售合同、偽造銀行流水、捏造發貨憑證,可以說是用盡了手段。最夸張的是2018年,公司財報中99.39%的收人純屬虛構。這意味著公司全年幾乎沒有多少訂單維持運轉。
極富戲劇性的是,廣道數字造假的力度與對外發布的發展戰略高度一致。2022年廣道數字宣布投人“湖倉一體”技術研發時,當年虛增收入攀升至3.04億元的峰值,2024年上半年實際虧損2654萬元時,卻依舊強行虛構7164萬收入,正好符合定向增發的業績門檻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廣道數字造假手段也是“與時俱進”。早期主要偽造紙質合同,后期就升級為電子單據造假,甚至開發了能自動生成虛假物流信息的軟件模塊。
廣道數字把技術創新能力用在財務舞弊上,可以說徹底踐踏了科技企業應有的倫理底線。
審計“變魔術”
虛假繁榮終究要面對審計的照妖鏡。對此,廣道數字可謂是手段用盡。在2024年末審計期間,公司財務總監趙璐構建起嚴密的“防火墻”,包括向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虛假聯系電話、快遞物流實時追蹤、專門刻制備用公章等。
當審計函件從會計師事務所寄出時,公司“攔截小組”就會立即行動,通過修改派送地址、冒充收件人等手段實現中途截獲,待加蓋假公章的回函重新進人審計流程,就形成了完美的閉環。
不過這套系統存在著致命漏洞。只要會計師事務所通過物流數據比對就會發現,多份函證在深圳某中轉站停留時間異常,簽收人筆跡出現系統相似性。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六年時間廣道數字財務造假始終未被發現。
審計機構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2018—2023年負責廣道數字的審計工作,其間出具的所有審計報告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這一審計服務周期完整覆蓋了公司2021年在北交所上市的關鍵時間節點。
簡而言之,廣道數字與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聯手上演的“審計魔術”戲碼,成了公司系統性財務舞弊的絕佳掩護。
2025年9月12日,廣道數字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根據《決定書》認定情況,公司已嚴重違反《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0.5.1條第(七)項規定,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編輯/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