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作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在微觀經濟主體的具體實踐,健康企業建設不僅是企業響應國家戰略、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更對保障員工身心健康、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增強組織凝聚力具有核心作用。
城鎮燃氣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行業,兼具高危屬性與公共服務特性。這決定了城鎮燃氣企業必須通過開展科學的健康管理,構建貼合員工需求的健康保障體系,持續推進健康企業創建工作,切實守護好員工身心健康、構筑好安全生產防線、履行好民生責任。
然而,當前不少企業仍停留在“任務式”健康管理階段,僅通過年度體檢、健康講座等形式開展相關健康工作,未能真正解決企業健康管理和員工健康需求痛點。
作為城鎮燃氣行業健康企業建設的踐行者,(簡稱“華油公司”)近年來突破傳統管理思維,以“解決員工真實需求”為核心,通過價值重塑、體系構建、文化培育等舉措,闖出了一條“務實、精準、可持續”的健康企業創建之路。本文基于華油公司的探索實踐,總結剖析其核心理念、典型做法與經驗啟示,以期為同類型企業提供可借鑒的樣本。
二、價值重塑:從“完成考核”到“破解痛點”的思路調整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頂層框架下,華油公司結合城鎮燃氣行業“高危 + 服務”的雙重屬性與自身發展所處的階段,重新界定健康管理的核心價值。
過去,華油公司與多數傳統企業一樣,將健康管理等同于“完成考核任務”:每年組織一次集中體檢、按標準發放勞保用品、零散開展幾場健康講座,便認為完成了健康管理工作。但這種“走過場”式的管理,始終無法觸及員工的真實健康痛點:體檢報告拿到手后無人解讀、員工的運動建議難以落地、高壓工作下的心理壓力無處紓解,使得健康管理淪為“表面文章”。
基于對健康管理價值的重新認知,華油公司將其明確為“安全生產保障工程”與“員工權益基礎工程”:一方面,推動健康管理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不再將健康指標視為“軟約束”,而是將其嵌入崗位責任書,納人QHSE績效考核體系,實現健康危害與安全風險同步管控;另一方面,將健康管理與員工權益深度綁定,推動健康管理從“企業要求”向“員工權利”轉變。
三、體系構建:從“零散活動”到“場景融合”的務實探索
健康管理的難點,在于如何讓“抽象的健康目標”落地為“具體的日常行動”。華油公司摒棄僅專注“一次性”健康活動的傳統模式,聚焦城鎮燃氣員工“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特點,構建起覆蓋工作、生活的“四位一體”健康管理體系。
(一)飲食管理:從“標準化”到“貼心化”
此前,公司食堂以保證員工“吃飽”為核心目標,菜品口味單一且偏重油鹽,難以滿足戶外作業員工的營養需求。2023年起,公司實施三項改進措施,推進飲食管理從“標準化”轉向“貼心化”:一是定期通過問卷收集員工口味偏好與食堂服務意見,根據反饋靈活調整飲食結構;二是在食堂公示帶量食譜,選餐處標注每道菜品的熱量、鹽油糖含量,同時公示每周鹽油糖總使用量及人均攝入量,從源頭把控飲食健康;三是增設“輕食窗口”,提供雜糧飯、清蒸魚等低熱量、高營養菜品,滿足員工減脂、控糖需求。
(二)運動管理:從“強制要求”到“習慣養成”
針對員工“工作忙、戶外作業累、沒時間運動”的痛點,公司不設“每天1小時強制運動”的硬性規定,而是靈活設計方案:在各場站設“健康角”,配備跳繩、彈力帶等簡易器材,鼓勵員工利用工作間隙活動5-10分鐘,倡導“工間操”“原位拉伸”等微運動;開展“網絡健步走”賽事,員工可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參與,同時倡導職工家屬“家庭陪練”,設置團體、個人及家庭獎項;開設瑜伽、乒乓球等各類興趣班,配備專業教練,幫助員工形成長期健身習慣。
(三)心理管理:從“問題應對”到“前置干預”
心理健康是城鎮燃氣企業健康管理的薄弱環節。公司以“傾聽與互動”為核心,構建全鏈條支持體系:廣泛推廣“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n ,為員工提供即時傾訴出口;定期開展心理篩查與專業醫師定向輔導,教授科學減壓方法;邀請資深心理咨詢師開展“壓力管理與情緒調節”“職場心理調適”“心理沙龍”等系列講座,提高員工心理素養。
(四)醫療協同:從“集中體檢”到“常態管理”
過去,“一年一次、集中幾天”的體檢模式,導致員工看不懂體檢報告,且后續無相關指導。如今,公司通過與寶石花醫院合作,進一步下沉了醫療服務:在常駐50人以上的辦公區、場站設“健康小屋”,配備智能血壓儀、體脂秤,數據同步個人健康檔案;設遠程診療機,方便常規問診;為一線中心站設“健康角”,周期性開展健康檢測;醫生每季度上門,解讀體檢報告、提供用藥指導,按健康風險分級提供“一人一策”服務。
四、文化培育:從“企業推動”到“員工自發”的自然生長
健康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引導員工從“要我健康”轉變為“我要健康”。華油公司以“讓健康成為生活方式”為愿景,結合城鎮燃氣企業員工特點,以健康文化培育為重點,著力推進了三項舉措。
(一)以小進步代替大目標
公司不設“減重10斤”“日運動1小時”等高目標,倡導“每天進步一點點”:開設體重管理營,用“比趕超”氛圍與健康禮品、榮譽證書等小獎勵激發員工參與積極性;設置健康風采展示類欄目,依托企業微信公眾號、內部宣傳欄開辦健康微課堂、體重管理年專欄,讓健康“先進”帶動“后進”。
(二)以“家企聯動”擴大影響圈
公司將健康管理延伸至員工家庭,讓健康真正成為“全家的事”。其中,通過開通就醫協助綠色通道,惠及員工家屬;定期舉辦“健康家庭日”“新春游園”等親子活動,讓家屬子女在互動中傳遞健康理念,共建和諧家園。
(三)以“潛移默化”滲透健康理念
公司通過健康知識講座、各類海報、公眾號推送,普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相關知識,使員工健康知識知曉率從 60% 提升至 85% ,在潛移默化中將健康理念逐步內化為自覺認知。
五、小結
華油公司健康企業創建實踐,始終貫穿著“務實主義”的底色。其核心經驗可凝練以下三個關鍵啟示:
(一)回歸問題導向,避免形式主義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解決員工的真實需求,而非追求“高大上”的模式。與其盲目引人智能設備、堆砌數據指標,不如先解決“體檢報告沒人看”“運動沒場地”等具體問題。
(二)聚焦小步快跑,拒絕速成心態
健康管理是“慢變量”,需要長期積累。與其設定“一年見效”的目標,不如從“每天10分鐘工間操”“每月1次健康講座”等小事做起,用“小改變”撬動“大效果”。
(三)強調員工參與,而非企業主導。健康管理的主角是員工,而非企業。只有讓員工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健康自覺”。
總之,健康企業創建不是“政績工程”,而是“民生工程”。終極目標就是讓企業員工真正實現“健康地工作,工作得健康”。當企業既關心員工能否高質量完成生產任務,更關心員工能否健康回家;當健康管理從“制度要求”變為“生活習慣”,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便會從“雇傭”走向“共生”。這既是“健康中國”戰略在各類市場主體落地的生動實踐,也是城鎮燃氣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編輯/車玉龍統籌/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