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期
刊物介紹
本刊1981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為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期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連續3度被 編入我國《中文核心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來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報》緊密跟蹤本學科的發展動向, 全方位及時報道有關最新科研及實踐成果, 積極引導和推動本學科及其實踐的快速發展, 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和行業導向性。 主要報道土壤侵蝕、旱澇、滑坡、泥石流、風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現狀、預防監督、治理 經驗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水土保持學科階段性 的理論研究成果以及計算機、遙感、系統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術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實踐 中的應用; 國內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動態等內容。
水土保持通報
- 降雨作用下云南省紅土抗剪強度與坡面侵蝕模數的關系
- 石油烴污染對隴東黃土高原土壤生物學及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 利用有機覆蓋物處理的人工濕地外排焦化廢水研究
- 不同坡度條件下“沙棘植物柔性壩”的阻水效應
- 雨強和土地利用方式對豫西南山區有機質流失的影響
- 西安市汽車站地表灰塵中重金屬的污染評價及其來源識別
- 減量施肥條件下生物有機肥對土壤養分供應及小白菜吸收的影響
- 多因素影響下砒砂巖的融沉特性試驗研究
- 河北省太行山區3種人工水土保持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應
- 蘭州市北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
- 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養分及其化學計量特征
- 集約經營對山核桃林地土壤腐殖質組分碳含量的影響
- 壟溝耕作條件下液膜覆蓋對土壤水熱狀況及玉米生長的影響
- 蚯蚓糞配施化肥對玉米根際土壤生物學特征的影響
- 土地利用變化對盤古河流域徑流的影響
- 泥漿對黏性碎屑流坡面運移過程的影響
- 鹽堿地塔賓曲霉菌的解磷能力及其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 丹江口庫區土壤氮磷養分流失特征
- 丹江口庫區土壤侵蝕對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
- 侵蝕程度對紅壤團聚體分布及養分含量的影響
- 基于IRS-P6遙感影像的高原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監測
- 基于典型年法的海綿城市建設控制指標研究
- 基于MIKE建模的城市生態公園行洪能力分析
- 基于DEA-Gini準則的土地整治項目效益評價
——以甘肅省慶陽市為例 - 基于數量化理論Ⅲ的滑坡變形組合預測研究
- 基于房屋基面數據的安徽省金寨縣居民點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 基于Logistic-Markov方法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多因素驅動預測模型研究與應用
- 松嫩平原鹽堿化反演及其動態變化過程
-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延河流域土壤線提取及其應用研究
- 基于地形剖面線的陜北黃土高原地貌信息熵差分析
- BP神經網絡和GM(1,n)模型在吉林省四平市建設用地面積預測中的應用比較
- 基于MOD16的北洛河流域蒸散發空間格局演變研究
- 西藏東南部山洪災害過程水文動力模擬和臨界雨量
- 基于模式誤差修正的安徽省沿江地區降水變化特征預估
- 萬家寨水庫上游的冰情特征分析及預報
-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標達到值研究
-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耕地演變模擬
- 基于WoS平臺的中外水土保持研究計量學比較分析
- 基于Mein-Larson入滲模型的降雨滑坡失穩破壞概率研究
- 基于SRP模型的甘肅省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
- 三峽庫區坡耕地埂坎類型、結構與利用狀況
- 老撾沙灣水經濟區生態用地利用評價
- 長江上游梯級電站開發區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效果評估與減災策略
——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為例 - 社會結構對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
——基于陜西省農業地區的調查研究 -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區水資源承載力動態仿真研究
——以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為例 - 1957—2014年翁牛特旗氣候要素和沙丘活化指數的變化
- 四川省北川縣震后邊坡土壤狀況與植被恢復效果
- 基于碳足跡和碳承載力的新疆碳安全評價
- 青藏高原地區典型公路路域水環境特征
- 子牙河水系濱岸帶植物群落結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人類工程活動與城市地質災害
- 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蝕溝形態特征及其成因
- 江蘇省水資源利用相對效率時間分異與影響因素
- 陜西省西安市水土保持區劃研究
- 西陵峽水田壩區域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成因機制
- 沙地云杉在河西地區的適應性及發展潛力
- 涼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性的時空動態變化
- 黃河源區青海省瑪多縣2000—2014年NDVI變化及氣候驅動因子
- 陜西省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時空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