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煒

當前,寧波市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深化改革深水期,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中美經貿摩擦和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導致外貿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惠農政策及資金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等嚴峻挑戰。
但越是吃力的時候,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在促增收上拿出新舉措、獲得新成效。
促進農民增收,要向現代農業要效益。農民增收,基本盤還是在農業。要立足提質增效,著力做強一產,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做好“互聯網+農業”文章,擦亮“美麗四明山”這樣的本土品牌,讓優質安全農產品鼓足農民“錢袋子”。
促進農民增收,要向“接二連三”要收益。要充分挖掘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增收潛力,著力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互促共榮局面。要轉變傳統思維,用服務業思維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把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勞動變運動、人氣變財氣,讓農民盡享農業多功能帶來的收益。

促進農民增收,要向務工新業態要活力。隨著社會發展,城市里的“快遞小哥”“高薪月嫂”、汽修工、美容師,鄉村里的休閑農業導覽員、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村信息員等新業態、新工種蓬勃興起,要在穩定既有務工就業格局的同時,引導農民進入務工新領域,使農民在建設“城市美”“鄉村美”中擴就業、增收入。
促進農民增收,要向農村改革要紅利。要通過賦權頒證,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等“沉睡”資源,釋放財產增值潛力;通過“三權分置”,搞活土地經營權,增加農民土地流轉收益;通過股份合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使農民盡享集體資產股份分紅收益;通過征地改革,讓土地真正實現“同地、同權、同價”,使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一項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任務來抓,要跳出“農”字做文章,綜合統籌抓促進,讓廣大農民過上越來越幸福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