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彪
〔讀了第一期吳學燦同志的文章,有些意見:〕
我認為“三分法”的錯,并不在于它把所有制單獨列為首位。在所有制改造階段這樣做是客觀上的必要,也是合理的。“三分法”主要是錯在完全抹殺了勞動的社會關系。……只講生產資料所有制,不講勞動的社會關系,這種所有制就不是現實的生產關系,而是隨意可以改變的法律或意志關系了。那種認為只要改變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就能變革生產關系的“唯意志論”也是這樣產生的。……
吳學燦同志對生產關系的理解也是不科學的。……把生產關系擴大為“人們在生產總過程各個環節中的相互關系”是不必要的。
在社會主義經濟研究中出現了這樣的怪事,就是人們公認勞動人民是主人,但是經濟學長期(有半定一切的主體,長期不把這種勞動關系當做自己的重要的研究對象。有些經濟學家頑固地拒絕研究它,甚至否定它的存在,直到現在不讓它形成一個科學的經濟范疇。……
…………
實際上,因為以無產階級為首的勞動人民已代替資產階級成了主人,勞動已代替資本成了社會經濟的主體,成了決定一切的力量。它必然要成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成為貫串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主體。它規定和制約著其它一切社會主義經濟范疇。
什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呢?就是作了主人的聯合起來的勞動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所以,沒有勞動人民的主人地位,沒有聯合勞動的關系,就沒有公有制。……
…………
如果我們一貫把生產(勞動)看做是生產(勞動)的社會關系,用科學方法分析、研究、闡明了這種關系,那末,社會主義的生產、分配、交換等關系也就清楚了。如果沒有把這種勞動“定性(社會性質)定量”地弄清楚,那末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節約“時間”、按“勞”分配、等“價”交換等這些離不開“勞動”的問題,始終是弄不清楚的。二十多年來,這些問題爭而不決,有些是越爭越糊涂,使經濟理論支離破碎、矛盾百出,不能形成始終一貫的統一的理論系統,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
南京通信工程學院院詹彪
編者按:我們摘錄了詹同志的來件,但是他語焉不詳,沒有闡發他的見解。希望能有機會看到他的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