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鍔
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垮臺以前,一位詩人靈感勃發,揮筆成詩,描寫一位到部隊探親的王大爺,在部隊舉行的批判會上大顯身手。他露出身上的“月牙疤”,抖出珍藏的“血衣衫”,怒斥當時的所謂“還鄉團”、“復辟派”。天旋地轉,當年刮陰風掀惡浪的四人幫被押上了歷史審判臺。在普天同慶的鑼鼓聲中,我們的詩人也不甘寂寞。他把那首詩中的“王大爺”改為“李大爺”,讓老人抖擻精神,仍以“月牙疤”、“血衣衫”為武器,奔赴揭批四人幫的新戰場。就這樣,同一首詩居然成功地由雜志上移植到了報紙上。我們這位詩人不愧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高手,他塑造的那位“王大爺”真是一個萬古不朽的典型。只要階級斗爭存在一日,這位“老英雄”就仍可以化為“X大爺”或“Y大爺”,繼續用他的“月牙疤”和“血衣衫”為槍彈,東奔西突,南征北戰,為我們的詩人再立新功。
還有一種作家,把自己的舊作拿出來重印,本來是件好事,卻又先在一些雜志上重新發表,與此不無近似。
四十六年前,魯迅先生曾作《文攤秘訣十條》,概括當時文壇登龍術的精義。現在看來,尚未完全。故不揣淺陋,以為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