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有
日本出版界一瞥
去年九月,在東京車站南口的八重洲,新建了一家日本最大的書店——“八重洲書籍中心”。它的規模僅次于倫敦的“福伊爾書店”和莫斯科的“圖書之家”而居于世界第三位。門市部上架的圖書共二十萬種,包括庫存共達一百萬冊。它的最大特點是經售日本出版的所有書籍,甚至包括個人自費出版的書刊。每天約有一萬五千至二萬顧客,日銷量約為二萬冊。
這家書店,是根據已故國會議員、鹿島建設公司的總負責人鹿島守之助的遺囑建立的。在籌建過程中,曾受到中、小書店的強烈反對,終以不出售那些銷路較好的周刊、袖珍本和連環畫等為條件,達成妥協,并把原計劃的建筑面積縮小一半。它由于鹿島守之助的關系,得到執政的自由民主黨人士的支持。
“八重洲書籍中心”的成立,受到一般讀者和中、小出版社的歡迎,因為對于讀者來說,到一般書店購買想買的書,特別是那些滯銷書,常常不能如愿,“八重洲書籍中心”卻基本上可滿足這一要求,而中、小出版社出版的書多數是非暢銷書或滯銷書,不受小書店歡迎,大書店則沒有這個問題。
近年日本書店增加,大小共約有三萬家,買書比較方便。人們到了東京,常常愿意到千代田區神保町一帶逛,這里以書店集中而聞名。著名的三省堂門市部、東京堂、書泉等書店,以及代銷《人民中國》、《北京周報》、《中國畫報》的東方書店、內山書店、滿江紅書店等也在這一帶。
就日本全國來說,多數書店是規模較小的,但資本雄厚的大型書店正在增加。例如,紀伊國屋書店幾年前在大阪的梅田車站大樓內建立的分店,是東京“八重洲書籍中心”建立之前的最大書店。紀伊國屋書店和旭屋書店等都相繼擴大了它們在北海道等地的門市部。
日本是個出版事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全國約有出版社三千家,一年出書二萬五千多種(1977年統計),即每天平均有新書七十種擺到書店門市部。走進日本的書店,會看到店內空間利用得很好,四周的書架伸至天花板,中央擺設書臺,有的書臺上還立著小書架,大量的書刊分門別類地陳列著。
書多了,要挑選高質量的也并不那么容易。粗制濫造的書不少。“在書的洪水中,出現了書的饑餓狀態”,就是指這一情況說的。
***
日本有種袖珍本的叢書,分兩類,一類是“新書判”,開本是10.5×17公分,另一類是“文庫本”,開本10.5×15公分。書店有專柜陳列這種袖珍本叢書,如“巖波文庫”、“新潮文庫”、“中央文庫”、“角川文庫”、“國民文庫”等。讀者很歡迎這類叢書。
著名的“巖波文庫”,是從1927年開始出版發行的。1955—62年,出現了“新書判”的熱潮。但是后來“文庫本”越來越盛行。近年一些大出版社爭相出版“文庫本”,到現在據不完全統計,約有三十家出版社出版了四十多種“文庫本”,一年出書近二千種。
過去,“文庫本”多為經過精選的國內外名著、馬列的經典著作等,但現在選題日益廣泛,質量有所下降。如一些質量不高的現代小說,甚至連環漫畫等,也出“文庫本”。現在“文庫本”也很講究裝飾,有彩色套封,相當精美。
“文庫本”的最大特點,是價格低廉。如一本三四百頁的小說,售價一二千日元,然“文庫本”的定價只有幾百日元。還有一個特點是攜帶方便,可以隨便放在衣袋里。看來,“文庫本”熱在短期內不會冷卻。
***
近年日本一些大學生和成年人津津有味地看無聊的連環漫畫,也是一個怪現象。1972年,女畫家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的玫瑰花》,共發行了八百萬冊,還改編為歌劇上演。這本連環漫畫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又穿插進愛情故事,投合了小資產階級青年男女的胃口。去年十一月,東京早稻田鶴卷町成立了藏書三萬冊的“漫畫圖書館”,每天都有不少人借閱。當然,問題不在于連環漫畫這個形式,而在于內容如何。
***
除巖波書店、未來社等少數出版社的書批發出去后不得退回以外,其他出版社都采取委托販賣制,銷售不出的書可以退給出版社。退貨率竟近40%。據統計,一年有十億冊書刊被當成廢紙處理。1968年河出書房、1974年三省堂、去年筑摩書房的倒閉,都與此有關。這些大出版社的倒閉,在日本文化出版界和讀者中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