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同初
1979年和1980年,我國的財政出現了很大的赤字。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出現赤字?它和我們每個人有什么關系?對整個國民經濟有什么影響?許多青年都很關心。這里簡單談談同財政赤字有關的一些問題。
一從一個家庭
過日子談起
大家知道,每個家庭都要合計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都有一個如何過日子的問題。比如,每月領到的工資和獎金有多少,支付房、煤、水、電,吃飯,穿衣等維持日常生活的費用有多少,還剩下多少錢,能辦些什么事,等等,都要精打細算,合理安排,做到量入為出,并多少儲蓄一點。國家的財政,也象家庭過日子一樣,每年的財政收入有多少,維持國家正常需要的開支有多少,還剩下多少可以辦一些新的建設事業,并且還要力求做到每年都有一些結余,以便應付各種各樣意料不到的問題。堅持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余,是我們國家財政歷來的方針。一個家庭如果安排不好,錢花過了頭,就會發生虧空。一個國家,錢花過了頭,也要發生虧空。這種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虧空,通常就叫赤字。會計記帳有這么一條規矩,對于支大于收的差額,要用紅筆書寫,以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之所以叫赤字,可能就是這個緣故。
二財政赤字是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反映
1979年我們國家出現財政赤字170億元,1980年的國家預算中有赤字80億元,目前財政決算還沒有編出來,實際赤字有多大,還不清楚。兩年赤字之大,確實是我國建國以來所未有的。這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原因是什么?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年巨額的財政赤字,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出現的,有遠因,也有近因。從遠因來說,財政赤字是長期以來經濟工作中,特別是十年浩劫中左傾錯誤所造成的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的反映和暴露。從近因來說,粉碎“四人幫”以后頭兩年,面臨國民經濟崩潰的邊緣,本來應當立即進行調整,醫治創傷,就象一個人大病初愈,應當首先恢復健康一樣。但是,在左傾思想的影響下,不但沒有休養生息,反而要求大干快上,提出了一些過高的不切實的口號和目標,把已經超過國家財力的基本建設規模又大為擴大;利用外資是對的,但引進技術和設備的規模也過于龐大了,違反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無論遠因還是近因,可以說,這兩年的財政赤字是經濟上左傾錯誤的必然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這是經濟工作指導思想的一個根本轉折。從那時以來,我們國家在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方面確實辦了很多好事,包括:較大幅度地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增加相當一部分職工的工資,企業實行獎金制度,安排勞動就業,減輕農村的稅收,以及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財權,等等。國家財政用于這些方面的錢光是1979年一年就達230多億元。這些事都是應該辦的,無疑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現在看來,有的步子邁得大了一點。更重要的是,由于左傾思想沒有清算,調整方針貫徹得很不得力,消費調上去了,積累卻沒有相應地壓下來,基建規模并沒有縮小。加上基本建設中盲目上馬和重復建設,或者建成后由于燃料和原材料不足不能正常生產,或者以小擠大,以落后擠先進,浪費了原料、燃料、動力,還要賠錢,由國家補貼。這樣,財政收入下來了,而財政支出卻下不來,以至財政收不抵支,入不敷出。
三財政赤字同大家都有關系
有的同志說,既然財政赤字是收入超額分配的結果,那么國家以后注意量力辦事,不要再搞超額分配就行了,同我們每個人有什么關系呢?這種說法不算錯,但是并不完全。經濟生活是復雜的。財政既然出了赤字,總是要承擔后果的。一個家庭出了虧空,就要負債。國家財政出了虧空,就要向銀行“透支”。所謂“透支”,就是在沒有存款的條件下向銀行支錢,這就會迫使銀行增發票子,市場上的票子多了,沒有足夠的商品去回籠,就會影響物價的穩定。去年以來,部分商品漲價或者變相漲價,就是這種情況的一個反映。如果我們不重視,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消滅赤字,那么,貨幣發行就會繼續增加,物價上漲就會失去控制。其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民和職工在經濟上得到的好處就會失掉,農民和職工增加收入帶來的喜悅就會被物價上漲帶來的煩惱所抵消。所以,消滅財政赤字不僅是國家的大事,財政經濟部門的大事,而且是同每個人的利益休戚相關的大事。因此,維護國家財政的收支平衡,就是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也有的同志說,目前經濟生活并不是很困難,赤字的危害是不是象你說的那么嚴重。不錯,總的來說,當前國民經濟情況是好的,但是在大好形勢下確實潛伏著危險。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財政出現赤字到銀行多發票子,到市場物價上漲,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1958年到1960年三年“大躍進”,經濟上的后果到1961年才充分暴露出來。前幾年問題潛伏在那里,一開始大家并沒有感覺到。這兩年的財政赤字數額雖然比較大,但由于這兩年農業生產比較好,輕工業產品增長幅度比較大,市場上吃的、穿的、用的商品一般說來還比較豐富,再加上城鄉居民的儲蓄和各單位的存款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對財政的赤字的影響起了緩沖作用。但是,緩沖不等于消除。緩沖了當年,卻埋伏了今后。危險依然潛伏在那里。如果我們不清醒地認識這個問題,并且采取果斷的措施加以解決,那么潛伏著的危險遲早有一天是要爆發的,到那時再挽救就晚了。之所以說這次調整是清醒的,健康的,就是因為我們預見到了這個危險,并且主動地加以解決。
四為消除赤字出力
事情往往是這樣的:有困難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認困難,不正視困難。六十年代,我國財政也出現過赤字,黨和政府把困難情況講清楚,依靠廣大群眾,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很快就扭轉過來了。只要我們把實際情況、實際困難,實事求是地向人民群眾講清楚,把調整的方針和決心變為億萬群眾的行動,困難是可以克服的,赤字是可以消除的。何況我們當前的物質條件比六十年代好得多,國際條件也比那時好得多。當然,調整經濟,壓縮基建,緊縮支出,消除赤字,免不了要傷筋動骨。有些基建項目要下馬,有些企業要關停并轉,有些事情要緩辦或停辦,還有各種各樣意料不到的問題。但是,承擔暫時的局部的困難,這將換來全局的主動和爭得整個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
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都應當為消滅財政赤字,實現經濟的調整和穩定出力。首先,要從大局出發,自覺地貫徹中央進一步調整經濟的各項措施。在工農業生產崗位上的廣大青年,應當努力根據國家計劃和市場需要,增加生產,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創造更多的利潤,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如果所在的工廠或建設單位,按照全局的要求應當關停并轉,那就要自覺地服從組織上的安排,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不久的將來就會大有用武之地。第二,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辦一切事業都要精打細算,為國家節省開支。從我們國家的現狀出發,生活的改善只能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青年們要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個人也要勤儉持家,造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第三,要堅決維護國家的財政制度和財經紀律。要知道,國家規定的財政制度、法令,不是束縛生產發展和群眾積極性的框框,而是有利于促進生產建設發展,為廣大人民謀福利的手段。維護這些制度、法令,是每一個青年的光榮職責。對于那些貪污盜竊,投機倒把,損公肥私,破壞國家財產,亂發獎金,亂發津貼等違法亂紀的行為,我們都應當堅持原則,敢于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