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雜志社請轉潘曉及全國各地青年同志們:
貴刊發表《潘曉把收到的錢物轉送育紅學校》一文后,喜訊傳來,我校群情振奮。教學樓里,生活區里,校園處處一片歡騰。彩筆傳情,情深似海。低年級的孩子們拍著小手歡呼歌唱,年歲大些懂事的孩子們沉思遐想,思緒飛騰。當晚上燈自習,各個教室鴉雀無聲,只有筆尖沙沙作響。全體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在描敘著同一主題。孩子們用誠摯的真情默默地把各地叔叔阿姨們的深情厚誼牢牢地記在純潔的心靈上。潘曉同志這個有意義的提議,將在這些孤兒的生活史上成為難忘的一頁,促他們回想當年各地叔叔姨姨贈物之情,對他們獻身祖國將是一股多么不可估計的動力啊!我們深為潘曉及全國各地青年同志這種高尚情操所感動,我們更為黨教育出這樣有出息的青年而高興、自豪!這里,我們謹向潘曉及各地青年同志表示感謝!
貴刊轉來的財物,我們將做為教育孩子們的生動教材,并悉心規劃,用在培養孩子德、智、體各個方面,發揮最好的效益。
同志們,唐南地震過去四年了。這些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黨的哺育下,幸福健康地成長著。年歲大些的有的已經成了保衛國防的人民解放軍戰士,有的走上生產崗位,有的進入專業學校深造,目前在校學習的孩子們,也都在幸福地成長著。地震時才生下來不久,震后一直沒有找著爹娘下落,只得由學校定姓名的黨育紅等一些小娃娃,現在也茁壯地長有一米來高了,歡蹦亂跳,也能上臺給外賓表演個小節目了。孩子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師長如父母,彼此如手足,融融樂樂,親如一家人。外國友人來參觀時,他們看到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常常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贊不絕口。是的,只有我們社會主義中國,才真正使得孤兒不孤,顯示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全國人民,都很關心這些孤兒,從四面八方向孩子們伸來溫暖的手。春節前夕,北京的小學生,把省下來的糖果費買成禮物寄到孩子們手里;上海工人叔叔、姨姨,辛苦勞動一年之后,還惦念著這些孩子,給送來電視機、收音機;解放軍親人,專程來校慰問,親人們看到孩子們長高了,懂事了,流露著父兄般的喜悅。請轉告關心這些孩子們的叔叔姨姨們放心吧!我們在各級黨委正確領導下,一定把這些孩子帶好。
同志們,春回大地,山川競彩,八十年代第二個春節又來到了人間。當此佳節良辰之際,我們謹向熱情關懷這些孩子們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
當前,祖國走上中興之路,形勢一派大好,四化宏圖,普天同慶,安定團結,萬眾歸心。讓我們在黨中央英明領導下,堅持毛澤東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向新的勝利!
致以革命的敬禮
石家莊市紅育學校敬啟
19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