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經國
“中風”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常突然發生,病勢兇猛,出現半身不遂、失語、神志模糊,以至意識喪失,有時可有高熱、嘔吐、抽痙,甚至危及生命,即使痊愈也有不少人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后遺癥。在世界上,“中風”是引起人類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中風”一般分兩大類,一類叫“出血性中風”,常見為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另一類叫“缺血性中風”,常見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要對“中風”作好預報,必須了解哪些人易發生“中風”,哪些是引起“中風”的危險因素,什么因素可以誘發“中風”,“中風”發生之前有哪些先兆跡象。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對易患對象給予密切觀察,一旦發現危險信號就發出警告,并采取相應措施以避免發生。
哪些人易發生中風?
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動脈硬化是“中風”的病理基礎。由于動脈硬化,再加上長期高血壓,可以在腦小動脈上形成許多微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可引起血管瘤破裂,就產生了“出血性中風”。由于動脈硬化,腦動脈血管腔狹窄,血液供應不足,再加上血流緩慢,就會產生血栓,造成“缺血性中風”。
高血壓是引起“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可以促進動脈硬化的發展,血壓的明顯波動易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有人報道,即使是沒有癥狀的高血壓,發生“中風”的機會也要比正常血壓者高4倍。收縮壓超過190毫米汞柱時,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增加6倍;舒張壓超過110毫米汞柱時,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增加5倍,而且死亡率也增加1倍。所以對于高血壓病人,不論其血壓增加程度如何,不管有無不適癥狀,都應該經常檢查血壓,長期堅持有效治療,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當工作緊張,血壓較高時應適當增加劑量。在使用降壓藥時還要注意不要使血壓下降過快、過低,不然會引起腦血管供血不足,易引起“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的治療貴在堅持,這樣可以減少“中風”的發生,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有些人因工作較忙,或因沒有不適癥狀,常沒有定期檢查血壓、堅持長期治療,一旦發生“中風”那就悔之莫及了。
除了高血壓以外,還有另外一些“中風”的易患因素:糖尿病、冠心瘸、高脂血癥、肥胖、缺少運動等,與遺傳也有一定關系。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要比同年齡的非糖尿病者嚴重,“中風”病人中約有30~40%有糖尿病。冠心病與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病理基礎相同,兩者常同時存在,所以冠心病人易發生“中風”。高脂血癥,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易發生動脈硬化;肥胖與缺少運動的人,常有高脂血癥;腦力勞動者高血壓要比體力勞動者多,所以這些都成為“中風”的易患因素。對于40歲以上,具備以上一項易患因素的人,都應作為“中風”預報的對象,有“中風”家族史的人尤要注意。及時治療那些易患因素對預防“中風”有重要意義。
中風的誘發因素
最常見的誘因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使勁排便、飲食不節、生活無常以及氣候變化等。經常有因為突然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過度興奮或過度憂傷而發生“中風”。此外,也可因工作緊張,經常熬夜,過度勞累而使血壓升高;劇烈運動,背負重物,摒氣用力而使血壓突然升高;這些都可以誘發“中風”。更有甚者,由于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發生“中風”。飲食與“中風”發生也很有關系。飽食油膩可使血脂升高,血流緩慢而引起腦血管供血不足,產生“缺血性中風”。大量吸煙、飲酒都可使血壓升高。國外有人作過研究,不吸煙的人吸煙后,收縮壓可上升10~20毫米汞柱;血壓不穩定而非高血壓病患者吸煙后,血壓竟可上升30毫米汞柱。有人發現,飲一兩威士忌酒可使血壓上升10~20毫米汞柱。吃鹽過多醢王可以引起高血壓,日本北部農民吃得很咸,高血壓發病率達20%,“中風”在日本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很高。有些學者研究發現,在星期天與節日發生“中風”的人特別多,這與過度興奮及大量酗酒有關。有些學者研究發現在寒冷季節“中風”的發病率特別高,往往在“冷鋒”過境時有不少人發病,據認為與寒冷多變氣候下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關。
怎樣消除誘發因素?
“中風”易患對象,尤其是老年人,要學會自我控制,保持樂觀開朗,避免精神緊張與情緒激動;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做體力感到勉強的事,特別是摒氣用力的動作;平時要保持大便通暢,飲食不宜過飽,以少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多吃富有維生素的瓜果與蛋白質多的豆制品,既要保證營養,又要控制體重;要戒絕煙酒;在氣候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血壓,可適當增加降血壓藥的劑量。對“中風”易患對象提倡多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保健操、散步,體力好者可以進行慢跑。體育運動可避免肥胖,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減緩動脈硬化的發展;太極拳、保健操本身也可調節神經功能,治療高血壓。
中風的危險信號
由于“中風”發生急驟,所以有些人幾乎沒有先兆癥狀,但也有不少人在“中風”前有種種先兆跡象,它們可發生在“中風”前的幾小時或幾天內,常見征兆有頭痛、頭暈、眩暈、短暫的意識模糊、手麻、手足動作不便、說話含糊不清、視力模糊、明顯的乏力嗜睡,有污人出現鼻出血、眼結膜出血、視網膜出血等。
當發現這些“中風”的危險信號時,應立即采取下列預防措施:
首先要鎮靜,必要時可服一些鎮靜藥如安定等;要嚴格掌握避免過度勞累;禁食煙酒及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清淡。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血壓高者給予降壓藥,眩暈嘔吐者可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必要時可靜脈滴注擴血管藥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參。在先兆癥狀時及時采取措施??杀苊狻爸酗L”的發生,即使發生“中風”也可以減輕病情。
“中風”病人多數有“血淤”。近代的研究發現,“中風”病人的微循環有障礙,血流速度有改變。對“中風”病人痊愈后及“中風”的易患對象,長期服用一些活血化淤藥,可防止“中風”的發生與復發。國外有用口服阿斯匹林來防治“中風”。阿斯匹林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的形成。不少報道證明,長期口服小劑量阿斯匹林,對于曾有“中風”先兆的人可防止“中風”的發生。每天只要服0.3克阿斯匹林就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中風的預防措施
為了及時作出“中風”預報,中、老年人應定期檢查身體,測量血壓,作心電圖、血糖、血脂等檢查,以及早發現易患對象。對于易患對象更應密切隨訪觀察,治療有關疾病,消除誘發原因。上海第一醫學院以及上海中風預防協作組各醫院,近兩年來對600名中風易患對象進行預防與隨訪,結果無一例發生“中風”。
事實證明,“中風”是完全可以預報與預防的。注意無病防病,有病防變,預防為主,我們就能取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