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創作的通信

1982-07-15 05:54:44李子云
讀書 1982年12期

李子云 王 蒙

王蒙同志:

這次你來上海,行色匆匆,幾次見面,雖然也談到你的作品,但是每次都是話題紛沓,不能集中,未能盡所欲言,看來還是得通過寫信,將我對你最近作品的讀后感提供給你了。

話還是從前年那次通信講起,你給我的復信中,委婉地拒絕了我對你作品中體現的“少年布爾什維克精神”的熱烈頌揚。你的言簡意賅的反駁確實引起了我認真的考慮——自己從作品所得到的感受不為作者所承認,這能不引起自己嚴肅認真的考慮嗎?

也許我在文藝欣賞上的偏愛過于強烈——我以為,所有的讀者、甚至評論家都難免有偏愛,只是,我的偏愛可能太過分了。不僅對你的作品,對于其他我所喜歡的作品,我也常常不僅做出自己的解釋,還常常將自己的“聯想”灌注進去。有時,自己也覺得,這可能是強加于人,或可謂之偏執。

對于你的“反駁”,我是既同意又不完全同意的(這大概又表現了我的固執己見)。你說到,每個有出息的人都不能停留于永遠年青的“少共”階段。每個人都在發展,都要逐步成熟起來。“幼稚和天真在超過了幼稚和天真的年齡的時候就不再是美德”,“甚至會成為罪過”,“成熟往往和復雜聯系在一起”。“回憶時也許是非常優美和撩人心緒的,但是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大大復雜化了的而且日益復雜化著的世界”。你所說的這些都是對的。我用“永遠年輕的少年布爾什維克”來概括你的作品,似乎不夠準確——我過分強調了“少年布爾什維克精神”,特別是過分強調了“少年”二字。雖然我也認為“不能把一個中年人與少年相比較。要求返樸歸真重回童年或少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畢竟過分推崇那種少年的單純與明朗了。用一個簡單的名詞——“少共精神”——來概括你的大部分作品固然不夠貼切,但是,至今我仍偏執地認為,在你的創作道路上,隨著你年齡的遞增,盡管你的創作風格和作品色彩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單純而復雜,由明朗而深沉,但是其中卻存在著某些貫徹始終的東西,那就是對于理想及信念的虔誠、始終不渝的追求與為之獻身的渴望。從你最近兩年發表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你有意識地表現一些更為復雜的生活現象和更為復雜的人的精神世界。即使如此,我仍然感覺到你那種熱情與追求在這些作品中閃爍發光。當然,這種熱情,這種追求,隨著人的閱歷的增長,隨著社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它的具體內容與表現形式必然有所不同。比如,它逐漸減去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減去了只有在十九歲的時候才能有的可愛的稚氣,而變得更為心平氣和、寬容諒解,更為費厄潑賴,更為穩重成熟,但是,對理想的拳拳之心卻仍保存下來。這幾年來,我越來越深地感覺到,對于自己的這種理想的堅持不懈的追求,還不僅是你一個人的,而且是這一代作家的創作出發點。它們是如此的明顯炫目,因此使得讀者往往能夠一眼就將你們的作品從其他作品中區別出來。我這樣說,決不是認為其他作家就缺少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人民的熱愛,只是說,老一輩作家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更為深沉含蓄,年青的一代則更著重于進行多方面的探求,而中年這一代,由于他們的信念形成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革命高潮與革命勝利時期,形成于我們的新中國的初建與開創時期,由于當時整個的革命事業蓬蓬勃勃、充滿生機,因此,這一代青少年形成于此時的信念就顯得格外明朗,帶有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色彩。

是的,我也認為,這兩年來(其實,更準確地說,是以《夜的眼》為開端),你在創作上開始了新的探求,你企圖把復雜與單純、現實與理想巧妙地結合為一個有機體。你這一時期的創作,從主題來說,可以《雜色》為代表,而從藝術表現來說,則可以《深的湖》為代表(當然,這是就其主要特點而言)。然而,盡管你企圖表現得既“雜”且“深”,但是,在“雜”與“深”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呢?不還是曹千里的壯志未已的“志在千里”和在楊恩府所作石雕貓頭鷹的兩個深深的眼窩中所充盈的“生機與希望”?是的,從大大復雜化的現實生活與人的思想狀態中,透示出生機,希望,理想的不可泯滅,對生活的新的憧憬的萌動,這就是你這兩年的作品所要告訴讀者的。

最能代表你最近藝術上新探求的,我以為是:《深的湖》、《心的光》與《雜色》,而其中又以《雜色》為最出色:它在思想內容上最為充分地表現了復雜與單純、現實與理想的統一,而藝術形式也最為完整和諧。《深的湖》與《心的光》在藝術手法上似乎還有可以挑剔的地方。《深的湖》實在是太深了。無論是楊恩府的與他“庸俗”的外表相矛盾的內心,還是楊恩府與他兒子之間的溝壑都顯得“深”得太過分了。無論是通向楊恩府內心的渠道,還是楊恩府父子從相互不理解轉為理解的過程,都是那么迂回曲折,幾乎是在使人不知所終的情況下才出現豁然開朗的局面,讓人看清那兩個清澈透明、寬廣深邃的湖底。它之所以給人以“過分”的感覺,我想可能是由于你對“實”與“虛”的處理上未盡恰當:實寫的部分——如寫楊恩府的謹小慎微、婆婆媽媽,寫兒子對父親的輕視與厭煩,特別是關于兒子的學校、同學的描寫——太多太碎,有時離“題”太遠,而虛線的部分——如楊恩府的內心——又少了一些必要的“暗示”。因此,雖然虛線的部分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余地,但終究令人感到一種用筆多處嫌太多,少處又嫌太少,未能恰到好處的遺憾。然而,盡管有這些微疵,它的結尾實在太精彩了。我真不知道你如何想出這樣一個雄渾淳厚給人無窮余味的結尾。這個結尾使通篇小說為之改觀,達到一個新的境界:“石頭的線條非常簡單樸素,從遠處看象立著一塊大白薯。貓頭鷹的眼睛是凹進去的,是兩個半圓形的坑。坑壁光滑,明亮,潤澤,仍然充滿生機和希望。然而,坑是太深、太深了!那簡直是兩個湖,兩個海!那可以裝下整個的歷史,整個的世界。”“他把他們那一代人的悲哀與歡樂,渺小與崇高,經驗和智慧,光榮和恥辱……還有其他一切的一切,全裝進去了。”你撥開了表面的泡沫與漣漪,讓他的兒子、也讓讀者窺見了他未曾消蝕殆盡的智慧、信念與對崇高美好的追求,而正因為它們被埋藏的太深太深了,因此顯得格外深沉厚重;《心的光》則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生機”與“希望”——不是被壓抑的“希望”的復蘇,而是新的“希望”的覺醒。它在藝術上的缺點似乎與《深的湖》剛剛相反,你把凱麗碧奴兒和她的未出場的姐姐的那種眼界狹小、封閉自守,以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小康生活為人生最高追求目標的精神狀態寫得太明白、太清楚了。然而它也是由于出色的結尾而使它放出異彩。關內來的電影導演,熱切而耐心地對凱麗碧奴兒進行啟發,她不為之所動。她以那樣自高自大、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態度拒絕了他提出的要她背一首詩、唱一支歌的要求。然而,當她后來無意中在一本畫報上見到這位導演與他所選中的維吾爾族女演員的照片時,她不再是無動于衷,她的心動了。她“急急忙忙地看圖片下面的文字報道”。對于她知道了這位將在中美合拍的電影中飾女主角的狄麗奴兒是和田絲廠的一位女工之后的心情,你寫得十分意味深長:“狄麗與凱麗碧的意思差不多,也是心。可那怎么不是我的呢?那顆心怎么就不是這顆心呢?凱麗碧奴兒不敢想下去了,生活曾經怎樣向她招手,給她提供了一種怎樣奇妙和巨大的可能……而她,把這一切是這樣輕易地失去了。她至少應該試一試的……”至此似乎可以結束了,但小說并沒有就此打住,你接著又補上了幾句:“這幾天晚上她落了淚,而且沒有理睬她的丈夫的殷勤與溫存。她的丈夫說,他托人從山上買了一只綿羊,價格要比市價低百分之二十,羊大概一兩天就會送到了。”文章至此才徐徐而止。真是恰到好處。你把“心”的萌動與蘇醒描寫得如此自然、分寸得當。這一事件僅僅引起她的一種莫名的悵惘,讓她對自己的本來那樣稱心如意的生活感到某種不足,宛如早春的暖風第一次吹皺一池春水時引起的漣漪。今后這顆心能發出什么樣的光,那已不是你這篇小說所要回答的問題了。在這里你要告訴讀者的只是對現狀提出懷疑要比心滿意足地安于現狀好。正是這一點,具有普遍意義的這一點,使得它超出于它的姊妹篇《最后的“陶”》(當然,《最后的“陶”》也是一篇不錯的作品,它那么迅速而“大膽”地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生活的新變化。但是,總的說來,比之《心的光》,它顯得有些“就事論事”,而缺少那么一種耐人咀嚼吟味的東西)。

《雜色》不僅克服了這些缺點,而且充分發揚了你新的創作方法的長處,使得你所要表現的于“復雜”的畫石中透露出不滅的理想之光這一意圖相得益彰。我覺得你在《雜色》中最為淋漓盡致地渲泄最近一直縈繞在你心頭的“風雨三十年、故國八千里”的錯綜復雜的感慨。同時,在《雜色》中,你又賦予這種感慨以合身的外衣——為它找到了恰當的表現形式,這里我要橫插出幾句對于你這種新的表現形式的議論。你曾為我對你《蝴蝶》的評價感到委屈與“傷心”,但我至今仍為你的《蝴蝶》感到惋惜。我主要是認為你用那種方法來處理這種題材未免有“浪費”之嫌。你這樣寫犧牲了至少兩個非常出眾的人物,那就是海云與秋文。由于結構方法的限制,這兩個性格強烈、又富有時代特點的女性,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展開。當然,可能你這個中篇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你主要是想表現“兩個”張思遠——張副部長和老張頭的關系。但正因為“兩個”張思遠是在與海云、秋文及美蘭的既簡單又復雜的矛盾中展開的,因此,她們有權利要求自己得到更為豐滿動人的表現。并且我相信,你如稍稍改變一些看法,也能做到這一點。由此我感到,你的新的創作試驗,對于人物較多,事件頭緒比較紛繁的題材,顯得有些礙手礙腳,有時不免削足適履。它倒適合于人物單一、“無”情節的題材。由于這種寫法可以十分自如地隨著人物的思緒游動,不受時空的局限,并且還可以加強情與景的交融:以客觀景物觸發人物的主觀感受,并用以烘托、強化人物的主觀感受。因此,這種寫法運用得當則可擴大作品的容量,加強藝術效果。

是的,你看,《雜色》通過一位由北京逐步下放到邊疆牧區當統計員的曹千里,通過它騎馬去夏季牧場時一路上的思潮起伏,表現出了多么豐富、深厚的內容啊!在“雜色”二字上你做了多少文章,寄寓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你描繪了雜色的天空,雜色的草原,顛簸在雜色的老馬上的騎手的雜色斑駁的思緒。就在曹千里由四周景物所觸發的跳躍的思緒中,你發揮了多少對于生活的見解,真可說是隨手拈來,令人目不暇接(有時我甚至感覺它們太稠密了一些,似乎還可再有張有弛、疏密有致一些),贏瘦的灰色老馬的遲鈍和“蕭蕭然、噩噩然”的神情,讓你想到“皮鞭加上歲月”、“鞭打一次就鈍一次”的歷程;馬廄墻縫中奮力鉆出來的多刺植物,引起你的嘆息:“扎根扎錯了地方,生命力再強也難以成材”;路旁一柄被廢棄而銹毀的鍘刀引起你的憐惜:孫悟空的金箍棒擱久不用也會變成廢鐵!而橫阻于前的奔騰喧鬧的河流,則使你的感觸一發而不可收拾;雖然曹千里“不是第一次騎馬過這河,但他仍然象第一次過這河一樣不解地思考著同一個問題,這條河究竟在這里奔流了多少年了呢?有多少氣勢,有多少力量,多少波濤多少浪頭就這樣白白地消逝在干枯的石頭里呢?既沒有灌溉的益處,更談不上提供舟楫的便利,這原始的、仍然處在荒漠的襁褓里的河!你什么時候發揮你的作用,唱出一首新的歌呢?這隨著季節而變化的、脾氣暴躁卻又永不衰老、永不停頓的河!你的耐性又能再保持多久呢?”

每當我讀到這段充滿哲理的抒情時,我總要想到,不知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的讀者還能夠理解這種心理、這種特殊的精神狀態?——這種只有跨越過兩個歷史時代、既和敵人殊死斗爭過、又被自己人當做過敵人的特殊心理狀態。曹千里,從表面看來,已被磨煉得順應環境,與世無爭,心平氣和,知天樂命。但是,從他那梳理不清的紛沓而相互矛盾的思緒,從他那常常出現、但轉瞬即逝的“兩眼發直、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反應,又似傻呆,又似蒼老”的極度痛苦的表情,卻透露出他們內心深處的信息。他們并未消沉,從未認命。他們還想奔跑,想跳躍,想飛騰,還想為革命事業“沖鋒陷陣”。最后,你終于讓老馬“說話”了,發出“最后的呼喊”,讓曹千里“醉酒”之后在蒼茫的大草原上“引吭高歌”。這是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面對這匹瘦弱、困乏的老馬,你說:“你當真蘊藏著那么多警覺,敏捷,勇敢和精力嗎?你難道能跳躍、能飛翔嗎?如果是在賽馬場上,你會在歡呼狂叫之中風馳電掣嗎?如果是在戰場上,你會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嗎?”

“‘讓我跑一次吧!馬忽然說話了,‘讓我跑一次吧!它又說,清清楚楚,聲淚俱下,‘我只需要一次,一次機會,讓我拿出最大的力量跑一次吧!

“‘讓它跑!讓它跑!風說。

“‘我在飛,我在飛!鷹說著,展開了自己褐色的翅膀。

“‘它能,它能……流水訴說,好象在求情。

“‘讓它跑!讓它跑!讓它飛!讓它飛!讓它跑!讓它飛!

“春雷一樣的呼嘯震動著山谷。”

這個管弦鐃鈸齊奏鳴烘托“老馬”發自內心深處,再也抑制不住的呼號的場面,令我激動得不能自己。大概在我們這代人中間,許多人都曾發出過這種靈魂的吶喊吧。最后,曹千里借著酒意,在遠離人煙的草原上,“破戒”不顧一切地引吭高歌、飛騰奔馳起來了。

有人懷疑這個中篇的基調是否低沉暗淡了一些,我則謂不然。“雜色”絕非灰色。既是雜色,其中就有暗色,也有亮色,有冷色,也有暖色。在你這幅“雜色”畫布上,有灰、褐,也有天藍、桔黃,還有紅色雜居其間。感慨不是呻吟,不是嗚咽,更多的時候,它是發自對于為自己信念獻身的渴望。你最初曾把這個中篇題為《志在千里》,你的意思我能理解。在你的心里,斑駁的雜色,生活的復雜性與“志在千里”、與革命者不可摧毀的理想原是并行不悖,做為一個統一體而存在的——這是你截至目前為止的對生活的理解與態度。

我認為《雜色》是最出色地表現了你過去那一段生活經歷的體驗(在短篇小說中我以為《海的夢》可與之媲美)。同時,我也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你不應再如此“三十年”、“八千里”地寫下去了。稍后出現的小克(《如歌的行板》)、翁式含(《相見時難》),都讓人感到他們在這個方面或那個方面與曹千里有某種類似,翁式含的臉上不是也不時出現曹千里那種如悲如癡、發呆楞神的表情?我想,你也一定正在考慮另辟蹊徑。

至于你那篇“用心良苦”的《相見時難》,卻又讓我感到不夠滿足。不知我是否重蹈對待《蝴蝶》的復轍。當然,《相見時難》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它所反映出來的你的敏感,對許多新出現的社會現象的敏感;你的機智,對有些社會現象的恰如其分的善意的嘲諷,都讓人折服。你在一篇談自己創作的文章中曾說: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出現的新事物,總是特別引起你的關注和興趣。你希望你的小說成為時間運行的軌跡。《春之聲》、《風箏飄帶》、《最后的“陶”》和這部《相見時難》都是你這一創作主張的實踐。反映及時,快,有它的好處,它帶給讀者新鮮感,比如,悶罐子車里抱著孩子學法語的年輕婦女;在象“暴發戶”一般閃爍著“物質的微笑”的兩層樓高的金魚牌鉛筆的廣告牌下,在新落成的十四層高樓的暗淡的樓道里,用阿拉伯文談戀愛的佳原和素素;進入了天山腳下樺樹林的鄧麗君和“貓王”,等等。到《相見時難》,則出現了這幾年特別時髦的所謂“美籍華人”。“美籍華人”這個新出現的似通非通的名詞(既已入了美籍何還稱之為華人?)似乎為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入美籍者所專用,很少用之稱謂以體力勞動身分入美籍者。這些人,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幾乎極少例外地被視為敵對分子,而現在又一體待若貴賓。你在這里既反映了某些人的前倨后恭、時而懷疑一切、時而卑躬屈膝的精神狀態,如孫潤成;也描繪了如杜艷那樣的寡廉鮮恥、無孔不入地拉“洋”關系,哪怕是只沾到一點邊的親戚也不放過手、恨不得從他們身上把最后一件衣服也扒下來的小丑。當然,你也寫了翁式含這樣自尊自重的人。這確是對一些新出現的社會現象做出了“靈活的反應”。不過,可能由于反映過快,作者對有些人和事還沒有來得及仔細剖析,還沒有來得及“反復的咀嚼,經過記憶、沉淀、懷念、遺忘又重新回憶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創作是極為重要的。作者只有經過反復的咀嚼和通過回憶的沉淀,才能對自己的表現對象鍥入得更深、把握得更準確。)因此,在這里,有些反映似乎還停留在現象的表層,雖能博得人們會心的微笑、或者同情的苦笑、甚至惶惑的思考,但終究缺少一種使人回味不已的東西。當然,不能要求作家的作品篇篇深厚,那就是苛求了。我只是說,你對于剛剛進入我們視野的社會現象和人物心理反應似乎還把握得不夠穩、不夠深。

我覺得《相見時難》的不足之處主要就在于對翁式含、藍佩玉“相見”時的心理狀態掌握得不夠充分,也不夠準確。揭示有些人在接待“美籍華人”時那種令人哭笑不得的表現,當然不是你這篇小說的最終目的。“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個“難”是有著多重意義的。這“難”,不完全是孫潤成這類人,或杜艷之流所造成的。你更多的是著眼于翁式含。他與藍佩玉相見之難,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彼此心理上的障礙。而小說恰恰在這方面沒有深入下去。他們的見面不但不斷地被孫潤成、杜艷所干擾,而即使在機會難得單獨相對的情況下,兩個人的對話、動作以及心理反應也都顯得一般,有時甚至讓人感到別扭。對此,你這次在上海時解釋說,他們這次是在一九七八年剛剛解除閉關鎖國的背景下見面的,種種有形的和無形的清規戒律還名亡實存。他們還沒有條件真正從思想上“相見”。但是,我仍以為,在這篇中,當時所存在的種種障礙,可以限制他們語言的交流,但并不妨礙作者對他們復雜的心理活動的揭示,可惜你在這一點上缺少一些富于特點的刻劃。特別是對于藍佩玉。

對于藍佩玉這樣一個人物,如果能夠把握住、揭示出她的充滿矛盾很不一般的心理狀態,一定饒有趣味而發人深思。她的回國訪問,她與翁式含的會面,都不可回避地要面對許多尖銳的、帶有挑戰性的問題。如何看待這個經濟上貧窮落后的祖國?如何估價這三十年曲曲折折的革命歷程?藍佩玉既不是被革命趕出祖國的“白華”,也不是一個在年幼無知的情況下被父母攜帶出國的人。她是個在革命高潮中曾被卷入浪潮、但最后又被黎明前的黑暗嚇退的貴族教會女中的小姐。不論她自認為有多少理由(也不論你如何講恕道,講寬容,用經常“迷路”、“誤點”、“缺乏方位感”來為她開脫),她在一九四八年三月十日所以沒有如約來到地下組織指定的地點,是出于害怕和動搖。從她后來遵從父母的意見只身遠渡重洋來到大西洋彼岸來看——而且時間是在一九四八年四月北京解放的前夕——說她臨陣脫逃絕非冤枉她。這樣一個人物,三十年后,以一位美籍博士、教授的身分回到了北京,她該有多少復雜的心理活動。她曾經有過成為革命隊伍中一員的可能,但是她現在是一個外國人,是一個被客氣接待的“外賓”。面對這片風暴才過、瘡痍滿目的大地,面對這個青年時代的“戰友”、童年時代的鄰居,她是愧,是悔,是慶幸自己,還是欽敬別人?當然,這樣說過于簡單了,她的心情絕非幾個形容詞所能概括的。但是,無論如何復雜,每個人也總有指導她一切行動的主宰思想。我覺得你處理這個人物,沒有把筆力放在真正的著力點上。在她的樂章中,缺少一個主旋律。

你對她久別歸來的游子對于故鄉故土的眷戀之情描寫得很是精彩。比如,她聽到鄉音并發現鄉音某些語匯音調變化時的激動;她來到故居,物是人非所喚起的回憶和引起的感傷;尋覓到“夢魂縈繞了多年的豆汁”,連帶找回了相違已久的北京式的寒喧,所感到的親切與溫暖。這些,都能誘發讀者的共鳴。對于她的作為一般“美籍華人”的心理發展歷程刻劃得也還真切:出國之后從惶惑到“入境隨俗”;既接受了“不能到生活之外找生活”的人生哲學,但又不能完全放棄某些中國式的思想方式;直到重新踏上祖國大地時所坦率供認的“我愛中國,但我缺少愛的勇氣。我不那么喜歡美國,但是我離不開它。”你生動地揭示了一部分“美籍華人”(大概大半是知識分子)的那種在美國人面前是中國人、而在中國人面前又往往是美國人的矛盾心理。只是,你沒有能夠準確地抓住她、藍佩玉這樣一個特定的人物:既接觸過革命、又臨陣脫逃到美國這樣一個人物第一次回國的心理狀態。你對于她作為一般“美籍華人”的心理,是寫得不錯的,但對于“這一個”的特定人物的心理卻展開得不夠充分,未見特色。(順便再講一句,我覺得你對藍佩玉解放前的某些細節描寫,也有欠準確之處,比如她在臥室的床頭上掛著周曼華、白云的照片,比如她到店鋪門口去聽收音機播送的白光、李麗華的流行歌曲,當時在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中,對白云、白光是不屑一顧的。)

我這個讀者大概是太苛刻了。但我覺得對你這樣有志于探求人的心理奧秘的作家,有權做如此的要求。盡管如此挑剔,我還是認為《相見時難》不失為一部耐人尋味的小說,只不過覺得藍佩玉在你的人物畫廊里稍遜一籌,使人覺得有如霧里看花而已。

我認為迄今為止你寫得最好的仍是那些從少年時代開始投身到革命隊伍中來的知識分子:繆可言、曹千里、翁式含、海云、秋文,和那個在《如歌的行板》中只匆匆露了幾面的蕭鈴(這個人物實在寫得太好了!),等等。你對他們是那樣地了解,你寫他們的時候真是如魚得水、恣肆自如。你對他們又是那樣地鐘愛,特,別是每當回溯到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回溯到他們燦爛輝煌的十九歲的時候,你立刻就變得神采飛揚,如醉如癡,心馳神往,不能自已。每讀到這樣的篇章,我就感到,你在受著來自兩個不同方面的力量所牽引:理智與感情,過去與現在(當然,這個過去絕不是高爾基所謂的某些知識分子“懷舊”的那種過去)。你理智上傾向面對現在,你要求自己諦聽并且及時記錄生活不斷前進的腳步聲;但在感情上,你仍不能忘情于過去,不能忘情于那個豪情滿懷、生氣蓬勃的青少年時代。寫到這里,讀到《人民文學》七月號上所發表的你的《惶惑》,我更覺得自己這個看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剛剛得到提拔的中年干部劉俊峰來到二十八年前到過的T城。“盡管這次到T城出差比二十八年前那次做的工作要多得無法比擬,他受到的禮遇也和那時候無法比擬,為什么在他心里倒是二十八年前的那次更值得眷戀和珍重?更令他神往?”“時光不能倒轉,八十年代有八十年代的挑戰,而他在八十年代擔起了超重的擔子。他大概不如一九五四年、當然也不如一九五一年給‘不相識的朋友題詞時那樣可愛了,他好象有那么一點冷酷。一匹小馬當然比一匹大馬、更比一臺拖拉機可愛,但是耕地還是要找大馬,最好找拖拉機。可愛不能當飯吃,也不能脫硫。”劉俊峰所感到的那種“淡淡的,卻又是持久的惶惑”也許是你自己心情的自我寫照吧?雖然你現在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需要新的樂章”,需要“更加雄渾、有力、豐富、深沉”的樂章,但是你仍然要告訴你的年輕的朋友們,那曾經讓十九歲的蕭鈴和大克、小克沉醉過的、從容寧靜、帶有淡淡的憂郁的“如歌的行板”,畢竟是一首非常好的,非常奇妙的樂曲。

這就是我對你最近作品的理解,不知對也不對?祝好!

李子云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六日

子云同志:

讀你的信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不但是因為你的文學見地,還因為你批評得坦誠,還因為你非常善于理解作品,不但理解作品,而且理解作者的用心。你的“評論”往往顯得更深一些,因為你不滿足于對作品的詮釋和議論,而是極其認真地去抓取“狡獪”的作者也許不那么愿意直言托出的內在的意圖。你是用一種嚴肅和崇高的態度來討論文學的,這叫人感動。去年我在《讀書》上看到你對宗璞的作品的評論,真是叫絕,可謂深得其心!我為宗璞能獲得你這樣的知音而分享著她的激動和喜悅。

這次信里你對我、特別是對一代中年作家的理想主義的分析也是如此。這不僅是見地,而且是共鳴,是真正的理解與同情。我不知道為什么我上次的回信給你一種“委婉的拒絕”的印象。我之沒有拒絕,正象沒有全盤稱是。抬杠往往比唯唯諾諾更能啟發人,對吧?其實,你對“少共精神”的感受、分析與表述,也曾使我眼睛發熱,你對《海的夢》的反響,簡直使我感激。我要說的只是,我發現,許多我最好的師友,他們各自接受我的作品的一部分,而對另一部分作品覺得遺憾、難以理解甚至“痛心疾首”——如你曾經玩笑地說過的。這倒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例如,不止一位老同志給我寫信,勸我多寫點《說客盈門》類的東西,便于廣大讀者接受。有些大學生把《風箏飄帶》捧得很高,而認為《海的夢》莫名其妙。有一位思想決不“保守”的批評家在談論我的“探索”的時候總是把《海的夢》作為“探索失敗”的例證。有一位從不吝惜對我的作品的溢美之辭的友人對《雜色》非常不滿,他說他看《雜色》有一種上當感,耐心地跟著曹千里上了山了,想知道知道他上了山有什么遭遇,結果小說忽然結束了。而你的夸獎《雜色》與為《蝴蝶》惋惜實在是別具眼光,具有獨樹一幟的特點。

《蝴蝶》和《布禮》也是如此,你知道,中篇小說評獎時,揚“布”抑“蝴”與揚《蝴》抑《布》的意見之間頗有爭論,直到最后一分鐘大概才變“布”為“蝴”的。由于傳出去我個人似乎也寧可偏愛《蝴蝶》一點,似乎還有點使為《布禮》講話的師友不快,真讓人慚愧歉疚,惶恐無地!

我想借與你通信的機會說這么一個事,不論“故國八千里,風云三十年”也好,“探索創新”也好,乃至“意識流”也好,都是為我所用的,都得聽作者的。我決不會作任何一種概括或任何一種意愿的奴仆,更不要說一種手法了。

你的意見極好,當然不能老是“八千里”“三十年”地搞下去,一味這樣搞下去就成了黔之驢了。《心的光》《最后的“陶”》以及最近要發的一些新作就不是“三十年”與“八千里”了。探索創新也是這樣,我在《深的湖》自序中說:“刻意求突破條條框框本身就有可能變成新的條條框框”。是的,不論繼承還是發展,借鑒還是突破,傳統還是創新,只能為作者服務,為作品服務,而不是反過來作者與作品為某種刻意追求服務。

區區意識流,有什么了不起?為何不可一用?又為何需要望文生義地、空對空地議論不休?說實話,為了反映生活,刻劃與表述社會面貌與人們的心理風貌并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見解,小小一個意識流,夠用嗎?如實的白描,浮雕式的刻劃,寓意深遠的比興和象征,主觀感受與夸張變形,幽默諷刺滑稽,雜文式的嬉笑怒罵,巧合、懸念、戲劇性沖突的運用,作者的旁白與人物的獨白、對比、反襯、正襯、插敘、倒敘,單線鮮明與雙線、多線并舉,作者的視角、某個人物的視角與諸多人物的多重視角的輪換或同時使用,立體的敘事方法,理想、幻夢、現實、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分別的與交融的表述,民間故事(例如維吾爾民間故事)里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空白與停頓,各式各樣的心理描寫(我以為,意識流只是心理描寫的手段之一),生活內容的多方面與迅速的旋轉——貌似堆砌實際上內含著情緒與哲理的紛至沓來的生活細節(在《深的湖》里我嘗試的正是此種),入戲與出戲的綜合利用與從而產生的灑脫感,散文作品中的詩意與音韻節奏,相聲式的墊包袱與抖包袱……諸如此類,我是滿不論(北京土話,這里論應讀lin,如吝)的,我不準備對其中任何一種手法承擔義務,不準備從一而終,也不準備視任何一種手法為禁區。

有兩條是肯定的,第一條叫作一切創作來自生活,不論作品的面貌多么奇特(其實我還真缺少那種出奇制勝的才識呢!)都是來自生活的,包括各種手法,也同樣來自生活的提示。如果沒有各式各樣的心理活動,哪兒來的各式各樣的心理描寫手法呢?這里,只要把方法論與本體論統一起來,就不會搞形式主義,矯揉造作,凌虛蹈空。我其實并不愛看“做創新狀”的作品。順便說一句,你從《蝴蝶》的題名可以了解到它的題意,也就可以不為我采取那種寫法而惋惜了。當然,另一種寫法或許可以把《蝴蝶》寫成一個長篇,可以把人物寫得更鮮明,那將是另一部作品,但同時它也會喪失許多現在的《蝴蝶》特有的東西。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得與失是這樣地糾結在一起,唉!

第二,我反對非理性主義,我肯定并深深體會到世界觀對于創作的指導作用。我并不喜歡那種思想蒼白淺薄,生活空虛,缺乏真正的“貨色”的東西,不管自以為手法用得多么絕。生活是真實,潛意識是真實,思想、理性同樣是真實,是人的有別于他物的真實,所以,即使是深的湖》的那種旋轉,仍然有題,但又不僅是題。《深的湖》里我到約旦王國的新聞,這難道是可以不寫的嗎?

有了這兩條,在藝術手法上我們就可以更大膽地進行開拓和試驗了。當然,這些開拓和試驗的成敗得失,還需要實踐的檢驗,時間的檢驗,社會的檢驗。你的一些很好的意見,正是這種檢驗的一個可貴的組成部分。

你的有些意見還有待于我的思考和消化。例如你斷言藍佩玉沒有及時如約趕到地下組織所指定的地點是“出于害怕和動搖”,這使我迷惑。莫非是我太缺乏原則性?我明明寫了她之所以遲到是由于她的任性、嬌氣和潛意識中的一次小小的“失戀”。她是大時代的一個弱者,這沒問題,所以她成不了革命者。但她的軟弱動搖是在入獄之后而不是在赴約之時。失約之后她還“勇敢熱情”地到處找翁式含、找革命,這在當時并不是虛假的呀。

自知之明是不容易的,讓我自己談自己的作品實在是受罪。有時在某種情況下自己概括了一下諸如“三十年”“八千里”之類的句子,其實這種概括不一定普遍適用。讀你的信,我覺得你對我的剖析要比我自己更深得多。你有些話使我讀了有一種被擊中了的感受,例如,你的信快結束時所說的我被來自兩個方面的力量所牽引時便是如此。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在躲避你的分析和擊打?我仍然有一種感覺,對不起,我覺得你在分析的似乎只是半個鄙人,也許是多半個。九月號《上海文學》上有一篇王元化同志的文章:《論文學的知性分析》,倒挺給人啟發,難道我只是在回憶過去時才一往情深嗎?難道一往情深一定表現為孩子式、少年式、青春式的嗎?誰知道呢?

再一次地謝謝你!

王蒙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福利在线一区| 91久久大香线蕉| 美女亚洲一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婷婷综合色|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欧美性天天|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91亚洲视频下载|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99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精品国产网站|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麻豆精品在线|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第一视频区|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日韩欧美中文|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97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