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
最近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家杜·舒爾茨此書的中譯本,書后附有沈德燦《關于西方心理學史的學習與研究》一文,對該書作了評介。
文章認為,舒爾茨關于編寫心理學史的一般見解可以概括為:寫過去是為了寫現代,著重寫現代;寫人物也寫事件,著重寫事件;寫時代精神對學科發展的制約影響;著重寫學科理論方法的發展,學科應用的推廣和歷史人物對當代心理學的意義。舒爾茨的這些見解與我們的主張有若干一致的地方。所以這是一部值得重視的心理學史。
舒爾茨評價心理學發展史上人物的標準,是按其對心理學學科發展所做的客觀貢獻的大小,主觀努力如何,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應用價值怎樣,總之是以學科發展的實踐作為衡量的標準。他的方法是重視具體分析與區別對待。這對我們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在我們已往心理學史的教學和教材建設中,在正確地強調哲學對心理學的指導意義時,卻往往不能抓住心理學家自身的特點,不能抓住心理學學科發展的意義從實際出發來評價古人。常常在評價心理學家時,用評價哲學家的尺子來衡量他,實際上是要求心理學家同時成為一個哲學家,這樣當然不可能給已往的心理學家以應有的歷史評價。
對于此書的不足和局限,文章指出,舒爾茨對于實驗心理學建立以前的哲學心理學敘述過于簡略,忽視了哲學前身對心理學的重要影響。其次,舒爾茨列舉了心理學家對內省方法的各種批評,但始終不觸及內省方法在理論上的根本問題,這反映出外國心理學家在理論指導上缺乏一種明確的方針。文章還認為,舒爾茨對現代心理學各學派有許多中肯的評論,但在分析機能主義的形成上有些混亂,此書還過分強調了個人特點對學術研究的影響。舒爾茨對人的本質的認識的局限,也使他不能正確評價阿德勒這樣的歷史人物及其體系,以至在他對心理學的未來設想中帶有許多空想和唯心主義的色彩。
書評文摘
燕
《金錢》
當人們談及自然主義時,總是把左拉拿出來,將二者聯系在一起。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外國文學研究》刊出的高松年文章《一部現實主義杰作——重讀左拉的<金錢>》中認為:作為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奠基人,左拉是當之無愧的。但是:在他一生的創作實踐中,基于他一貫同情人民,譴責資產階級的根本立場觀點,所以,越是到后期,他在小說中就越不能維持所謂以“無動于衷”的冷漠態度去記錄事實的創作方法,而常常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愛憎與褒貶來。他以向人們展現一個令人厭惡的世界的方法,來實行對于這個世界的嚴厲批判與否定。……他在創作中的現實主義傾向與自然主義傾向不斷處于斗爭狀態之中,并正逐步地戰而勝之卻是顯而易見的。……《金錢》,就是在這兩種傾向斗爭中,現實主義傾向明顯取得了優勢地位的一部杰作。作者還指出:說《金錢》的現實主義傾向占著主導優勢,決不是說它已毫無自然主義影響。但從總體看來,作品是尚能以一種進步的立場,不憑空洞的幻想而是忠實地去描述他所見到所理解到的實際存在著的現實關系的。……如果根據作家的創作實際,實事求是的評價,是否可以這樣來簡括:左拉是自然主義流派的主要倡導者,卻又是法國十九世紀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金錢》則是在左拉創作中一部值得重視的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