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翁 柳下叟
聽說北京正在召開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我們幾個老教師元旦相聚,有所議及,恭書于下,權作會外發言,以供參考。
一、三中全會以來,出版界的成績為我國數十年來所未見,可喜可賀。淤塞頓開,難免夾卷泥沙,乃自然之象,略施疏導,廓濾可也,不必兀自驚擾。
二、目前竭須克制之傾向,并非武俠、推理者流。此等篇什,識者皆厭,現已困滯書肆。竊以為目前最須領導勸阻者,乃是爭出名家專集之風潮。其“名”無分學界內外,其“文”無分稚拙精雅,一概編集行世,而且爾爭吾奪,同文數版,徒費紙墨。“削半處理柜”上,大多此類專集。偶一披閱,集中之文,多為或時或地應時之作,急就之章,當時或許戰事燃眉,資料匱乏,草率本無可非議,然今一再盛裝待沽,實令作者狼狽。我們兩人小有虛名,曾有內地出版社要為之編集。我們自知,以目前紙張財力之珍,應大力出版真正有研究能力的中青年教師的著作,而且他們的著作實際上在一系列的根本問題上已大大超越我輩。我們自知,即便在我們的研究生面前,我們的多數文章已極為寒傖。但當我們向來訪編輯推薦幾位中青年研究者的精彩著作之后,編輯態度冷漠。我們平日喜歡策杖漫步書店,看看民族文化復興的端倪,可惜尚未見為真正的學術生力軍讓出多少地盤。惜哉,嘆哉!
三、望能從民族前途著眼,慎重考究青少年通俗讀物。然而,我們從孫兒孫女的書桌上看,許多次劣之品正以通俗之名兜售給青少年。據我們在這方面的狹小視野,認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出書質量較高,所出之通俗歷史、哲學、邏緝之類,皆堪贊許。不少出版社出的通俗讀物問題甚多,最不可容忍的是大量的“談美”小冊子和各種重復、不負責任的“名言錄”。翻過幾冊,大多是東抄西抄、隨意拼湊,以書名嘩眾取寵的無聊貨色。這類書,教師和家長有時也會因書名而贈送給青少年,因而比之武俠小說之類有特殊的危害。我們認為,給下一代看的通俗理論讀物,尤其要注意質量,在學問和知識準確、嚴謹的前提下注意趣味。多為青少年出一點人物傳記、各種歷史以及實實在在的知識書,少出一點信口漫談的小冊子。對有些理論工作者在通俗讀物、青年讀物的幌子下,裝出無所不懂的樣子胡亂出書、意在盜利的現象,應嚴加批評。
于上海黃浦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