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景
在美國,亞科卡·李是一個帶點傳奇色彩的新聞人物。一九四六年大學畢業后,他考入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由于工作勤奮、成績斐然。二十四年后登上了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的寶座。八年后,由于和福特二世存有芥蒂,被迫離開福特汽車公司。不久加入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任總裁。其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正瀕臨破產,以后又受到石油危機和經濟蕭條的沖擊,不少美國人認為:克萊斯勒完了,但是亞科卡當了幾年總裁后,奇跡發生了:克萊斯勒終于東山再起,美國汽車工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得到了恢復。于是,好奇的美國人紛紛涌向亞科卡,你是怎樣獲得這些成功的?他回答,我會寫一本書告訴大家的。一九八四年,亞科卡履行了諾言:《亞科卡自傳》在美國出版了。由于亞科卡本人的經歷就帶有傳奇性,再加上他簡潔、樸素的語言風格,《亞科卡自傳》出版后,在美國引起了轟動,居一九八四年美國十大暢銷書之首。中譯本在我國出版之后,也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亞科卡是資本主義國家里一位杰出的企業家。對他在書中講述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我們不能簡單照搬。因為我國的經濟條件與美國不同,諸如生產資料所有制、市場體系的完善與發育程度、經濟活動的目標函數、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等等。但是這些經驗與方法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商品經濟運動的規律性,因此是可資借鑒的。亞科卡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具備了現代企業家的素質,這包括:一、創新精神。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要想保持優勢,處于有利地位,企業家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創新,不斷地革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推出性能更加優良、適合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因循守舊就意味著被淘汰。二、對消費者需求和消費者偏好變化的高度敏感和應變能力。亞科卡有一條基本經驗:如果一個企業家腦子里想的只是下半年或明年的市場需求情況,并以此為根據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那么,他肯定會把這個企業葬送掉。一個杰出的企業家必須經常考慮與關心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消費者需要什么,并在這種變化尚未開始時,就開始投資,做生產的準備。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這叫“嘴里吃著,手里攥著、眼里看著,心里想著。”三、強烈的事業心。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必須始終有一種追求最大成功的銳氣,并且,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要有獻身的精神。亞科卡初到克萊斯勒的時候,這個公司正瀕于破產。為了救活企業,并喚起全體職工同心同德、共度難關,他提出了“均等承擔犧牲”的口號,而且自己首先以身作則,把年薪定為一美元。照我看來,我們社會主義的企業家也應該具備一點這樣的精神。
亞科卡取得成功還在于他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了以下做法:把組成一個精明強干的領導集團作為搞好企業的關鍵,注意對人的管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干,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把銷售作為全部經營活動的關鍵環節來抓,指派最得力的人員去從事銷售工作,爭取銷售商的合作與消費者的信任;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努力降低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價格便宜、可以滿足多種需求的優質產品。
亞科卡的生活中不僅有成功的歡欣,也有被拋棄、被戲弄后的憤怒與灰心喪志。因此我們在書中不僅能夠看到他如何“過五關、斬六將”,也可以看到他的“敗走麥城”;不僅可以看到他對市場機制運用自如,在商品經濟的大海中如魚得水,也可以看到他在董事會和政府的左右掣肘下,進退維谷、焦頭爛額。誠然,亞科卡無意于揭露美國社會經濟的實質和階級之間的對立與界限,但從他那時而凄涼、時而憤懣的描寫中,我們仍然可以窺見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家—經理階層的實際地位。
總之,通過閱讀《亞科卡自傳》,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一些資本主義社會里企業制度、企業管理的情況,從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管理方法中吸取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同時閱讀這本書還可以增加我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感性認識。
(《亞科卡自傳》〔美〕亞科卡著,華夏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第一版,2.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