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清
目前不少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心灰意冷,紛紛思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稱評定的不合理。
據了解,許多高校職稱評定存在如下弊端:一,評定工作沒有正常化,有時二三年一次,有時間隔時間更長。這樣,人越擠越多,矛盾越來越大。二,晉升職稱沒有明確的標準,多半靠當事者“臨場發揮”和評定部門臨陣磨槍式的臨時章程。三,搞名額配給制。不是你那里有多少人達到了標準就評多少人,而是先給你限制名額,只要占著位子的不死或不調走,下面的人休想上來。
我一直想不明白,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有職稱辦公室,何以評定職稱不能正規化,制度化呢?又何以不定出一個大家都明了的晉升標準(講課時數,論文發表情況等),使人人都朝那個目標奔,而非要臨時抱佛腳,搞什么神秘兮兮的臨時章程呢?我相信,只要有關部門認真去抓,職稱評定的問題并不是難于上青天,中青年教師也不至于因此而奔走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