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五鳳
我國已故著名兒童營養(yǎng)學家蘇祖斐教授曾大力提倡“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蔬”。這倒不是提倡素食,而是極有針對性地強調膳食纖維的營養(yǎng)價值,因為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膳食纖維又稱食物纖維,由于人體不能消化、吸收,故長期以來,被認為沒有營養(yǎng)價值。它唯一的功績就是在“穿腸而過”的同時,使大便得以通暢。
如今,專家們對膳食纖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fā)現它具有很多獨特的物理特性。這些特性使膳食纖維得以為人類健康創(chuàng)下不凡的業(yè)績,特別是對目前有增無減的“現代文明病”而言,更起到了“有則減之,無則防之”的作用。因此,有人將它稱為第七類營養(yǎng)素。
挑戰(zhàn)“現代文明病”
一、降低血漿膽固醇。大多數可溶性膳食纖維,如燕麥麩、大麥、豆莢類、蔬菜等,能降低人體血漿膽固醇水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降低的幾乎都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降低得很少。可見增加膳食纖維,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食療措施。
二、緩解糖尿病病情。膳食纖維可增加食糜的粘度,從而延緩胃排空速率和淀粉在小腸內的消化過程,或減慢葡萄糖在小腸內的吸收。我國營養(yǎng)學家曾對20余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做了正常人的血糖指數測定,血糖指數較低,表明血漿葡萄糖升高的反應較慢,對糖尿病患者有益。結果顯示,這些食物的血糖指數從小到大依次為大豆、扁豆、黑豆、燕麥、全粉面包、白面包、早秈米和馬鈴薯,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是從大到小,即膳食纖維含量越大,血糖指數越低。
三、降低大腸癌的危險。一般認為,存在于糞便中的致大腸癌物質,可能是細菌的代謝產物。若膳食纖維少,不僅糞便量少,腸道吸收的水分也少,致癌物質的濃度相對增高,糞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也相應延長,以致細菌產生的致癌物質增多,可謂惡性連鎖反應。若進食高纖維膳食,就可進入良性循環(huán),從而降低大腸癌的發(fā)生率。
四、控制體重。在大量進食膳食纖維的地區(qū),幾乎見不到肥胖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患者長期補充果膠等膳食纖維,可增加糞脂排出,從而控制體重。在如今方興未艾的減肥熱潮中,人們也許不必再為選擇減肥器、減肥藥而犯愁,多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以讓你的體重“永不反彈”。
此外,膳食纖維還可使膽石癥、食管裂孔疝、靜脈曲張、痔及其他肛門疾病、齲齒和牙周病等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膳食纖維處處有
在所有植物中,膳食纖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含量最高的食物是未經加工的種子和谷粒,堅果類食物中含量也很豐富。蔬菜中,以綠葉蔬菜,尤其是白菜類為膳食纖維的最好來源。其次是某些根莖類蔬菜,如蘿卜和胡蘿卜。再次是含淀粉多的塊根和塊莖。以每100克食物可食部分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克)數計,麥麩44.0克,全粉面包8.5克,胡蘿卜3.7克,土豆3.5克,卷心菜2.8克,白面包2.7克,蘋果、番茄各1.4克。值得一提的是,時下風行飲果汁或菜汁,用過濾或其他方法除去了膳食纖維,雖美味可口,卻得不償失。為此,水果榨汁后剩下的含果肉的殘渣(含豐富的果膠),可以動腦筋制成美味佳肴,即可“肥水不外流”。
當然,膳食纖維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會干擾人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