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先
2000年5月6日在石家莊市舉辦的郵品拍賣會上,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豐富多彩的匈牙利郵票》,以20元起拍,以140元的價格易主。在前一天上海拍賣行2000春季郵品拍賣會上,第411——420號拍品,推出了10組民國舊郵刊,都以“無底價”即100元的價格起拍,引起了熱烈的爭逐,結果,絕大部分以高出幾倍、十幾倍的價格成交。具體成交價如下:
411號,《甲戌郵刊》第1、第3卷合訂本等,500元;412號,《蘇州郵刊》第2卷、《蓉錦郵刊》、《廣州郵刊》、《郵苑》等共6冊,300元;413號,《中外郵學雜志》、《郵市月報》、《香港郵票百年展覽會紀念號》等共9冊,300元;414號《新光郵票雜志》24冊,1100元;415號,《郵友》9冊,450元:416號,《天津郵刊》第1卷1-6期,450元;417號,《郵學月刊》第1-4卷(缺2期),1500元;418號,《中國快信郵票志》精裝編號限量印刷(100本)第17號,950元:419號,《金竹郵刊》共12冊,100元;420號,《國粹郵刊》第4卷合訂本、第5卷復刊第1期,1300元。
集郵家林霏開認為,“上海拍賣行的這次拍賣結果,是行家們意料之中的。如1928年周今覺主編的《郵學月刊》,四十年代陳志川主編的《國粹郵刊》,都是久享盛名的學術瑰寶。這次出現于拍賣場的24冊《新光》,又是戰亂時期相當難覓的各期雜志。《中國快信郵票志》是無錫集郵研究會孫君毅翻譯的,書雖極薄,稍稍顯得舊,但卡紙封面銀色燙印書名,書脊又以銀色緞帶穿扎,顯示當年制作之十分慎重。這樣的原版文獻,極少在拍賣會上露面,現以不足千元易手,可以預測,10年后其身價至少會翻它幾倍。”
以100元起價拍出的《金竹郵刊》,是黃糙紙印刷的,相當簡陋。黃糙紙反映了烽火年代物質條件的貧乏,這種歷史的真實性,是很難偽造或摹仿的,其價值是被低估的。
郭潤康先生曾就《金竹郵刊》之事答復我,《金竹郵刊》是“金竹郵票會”的會刊,于1942年9月20日創刊,當年出兩期為第1卷;1943年第2卷,發行6期,為雙月刊;1944-1945兩年,即3、4卷,改為月刊,各出12期;1946年為第5卷,至6月底發行3期后而終。
“因抗戰勝利,原來內遷到西南的郵人,紛紛復員回原地,但回去后忙于找新工作,安頓住處,在生活上帶來問題,一時與郵會中斷聯系,會中無經費來源,故出三期而停,先后共出35期。《金竹郵刊》是32開書本式,內容豐富,是當時抗戰大后方比較有影響的郵學刊物。當時物質條件極差,皆用黃色土紙印刷,有的薄如蟬翼,有的兩面字重疊透印,影響字跡清楚,多用6號字。每期只印500——1000冊,專供贈予會員。由于有許多名家為之執筆,如吳乃器(鳳崗)、張文光、楊世昌、閻東魁、萬燦文、鐘笑爐、陳志川、趙翔云、王勞生、嚴西嶠,趙善長、黨恩來、黎∩及當地的眾多會員,均有力作為《金竹郵刊》爭光。”
近年鄭州程兵等復印過一次《金竹郵刊》全套,早已售空。為了復印,幾乎找遍天下原物,最后才從劉廣實處配齊,說明原版《金竹郵刊》的難得,而在拍賣會上,竟無人加價,真是滄海遺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