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生
河南省開封市第一中醫院骨科(475001)
關鍵詞胸椎小關節紊亂按摩治療交錯推按法
胸椎小關節紊亂,俗稱"岔氣",為臨床所常見,多以推按法、頂推法、旋轉法等手法治療。筆者臨床采用交錯推按法治療該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齡最大72歲,年齡最小26歲;中上胸椎者18例,下胸椎者7例;左側者6例,右側者19例;病程最短者12h,最長者48h。
1.2臨床表現多數有扭傷史,或長期姿式不正史,少數敘述不清病因。胸背部疼痛,深呼吸時疼痛加重;背微前屈,不敢伸直,不能平臥,轉側不便;有的疼痛沿肋間放射至軀體前側,有的疼痛向上至頸項部,使頸項部疼痛活動受限。患處胸椎棘突壓痛,或棘旁壓痛,且疼痛放射至軀體前側或頸項部;挺胸時疼痛加重,前屈時變化不明顯;X線片未發現胸椎關節結構明顯異常,且排除骨質病變。
2治療方法ゲ捎萌步手法治療,即以交錯推按法復位為主,輔以準備手法和結束手法。
2.1準備手法揉按緩急: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醫者立于其左側,先查找出患椎,用輕度揉按手法在局部及其周圍揉按,若為中胸椎則揉按范圍包括胸椎上下段,若為下胸椎則揉按范圍包括胸椎中段及腰椎上段。該手法可通暢氣血,解除筋肌痙攣,為下步行交錯推按法復位做好準備。此手法持續約5min。
2.2治療手法即交錯推按法復位,在準備手法結束后,局部筋肌痙攣基本解除,這時可用交錯推按法復位。患者保持原體位不變,周身放松。醫者以患椎為中心,雙手分別置于患椎兩側,呈同一水平位,手掌放平,緊貼皮膚,指尖相背。手法開始,囑患者大口呼氣,醫者雙手掌同時用穩力作相反推按動作,即一手向頭部方向,另一手向尾部方向推按。這時可感到或聽到患椎處有輕微響聲,即表示復位。若未復位,則雙手交換位置,重復上述動作,即能復位。復位后病人感覺疼痛突然消失,或明顯減輕。
2.3結束手法理筋舒絡:復位成功后,再用理筋手法整理,結束治療。具體手法為拍打法和輕度撫摩法,以達理筋舒絡,調和氣血,鎮靜祛痛之目的。手法治療每日1次。
3治療結果ケ咀25例,治療1次疼痛消失,功能恢復正常,局部無壓痛,無放射痛,恢復日常工人作者15例;治療2次達上述標準者7例;治療3次以上達上述標準者3例。
4討論バ刈倒亟謔粑⒍關節,包括胸椎后關節和肋椎關節。肋椎關節又包括肋骨小頭關節和肋橫突關節。胸椎關節活動范圍小,相對穩定,但在扭轉外力或長期姿式不正情況下,也可以發生急慢性損傷,即關節紊亂。臨床中觀察到發生胸椎小關節紊亂者,多為形體瘦弱,背部肌肉欠發達之人。胸椎小關節急、慢性損傷后,引起周圍軟組織炎性慘出,水腫甚至出血,脊神經與交感神經受到周圍軟組織創傷性炎癥刺激,而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バ刈敵」亟諼陜業鬧瘟乒丶,是及時使紊亂的小關節復位。交錯推按法可迅速使紊亂的小關節復位,故能較快解除臨床癥狀和體征。值得注意的是,胸椎小關節紊亂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易與其它病癥相混淆,故臨床應做好鑒別診斷,以免誤診誤治。特別是要排除因骨質病變(如腫瘤、結核、骨折等)引起的胸背痛,在明確診斷后,即可用交錯推按法治療。施法時應靈活輕巧,勿施暴力,以免加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