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鵬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一醫院中醫科(163001)
關鍵詞胸椎個關節錯位八字固定帶應用膝頂法治療
胸椎小關節錯位治療多以膝頂法、按壓法為主。但頑固性錯位在手法糾正后仍易滑脫,諸癥又復發。筆者使用自制的八字固定帶配合膝頂法取得了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21例病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齡最大47歲,最小26歲;病程長者5個月,短者3周。病變部位T25例、T38例、T46例、T52例。
2診斷依據シ⒉∏拔廾饗醞饃聳罰病程多在4周以上,背部疼痛,有沉重感,勞累或受寒后加重,患者平素多姿勢不良或較少運動,體質單薄。X線檢查未見病理改變。疼痛區可觸及肌肉痙攣,棘上韌帶條索樣或結節樣變。椎旁壓痛(+)。可伴有心悸、胸悶。經手法復位后癥狀減輕,但勞累或受寒后諸癥又會復發。
3治療方法
3.1膝頂糾偏患者坐一低凳,放松,上身略前傾。醫者站其背后,先以一指禪推于患處,輔以彈撥放松肌腱。令患者雙手交叉置于后枕部,醫者雙手從腋下穿過反扣住患者雙側腕部,以膝頂在壓痛棘突處用力向前頂壓至最大限度,讓患者深呼吸,當其呼氣未時醫者膝部突然用力前頂,同時手向上、向后提扳,聽見關節彈響即復位成功。
3.2八字帶固定以一帆布帶從患者肩上、腋下系成一個回環,然后從背后橫向拉到對側的肩上、腋下再系成一個回環,調整松緊以貼身為宜。找準患側后突之棘突,用一形狀圓鈍、硬度適中的紙殼或硬布包頂住椎體。再調整八字帶,以能頂住椎體不脫落為宜,囑其常作擴胸、后伸動作。
4典型病例ネ蹌常男,36歲。背部片狀疼痛3個月,背部沉重,胸悶。X光無異常。經多次手法復位疼痛減輕,但諸癥經常復發。于1998年11月來診。查體見:T3、T4椎旁壓痛,兩則肌肉痙攣,棘上韌帶條索樣變。治療先用膝頂法復位,再用自制的八字固定帶固定患處。1月后疼痛消失,胸悶和后背沉重感也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5討論プ堤濉⒆倒根、椎板、棘突、橫突、小關節突、上肋凹、下肋凹、橫突肋凹和肋骨小頭共同組成了肋骨小頭關節、肋橫突關節和胸椎后關節,這三者合稱為胸椎小關節。由于外力扭挫或長期姿勢不良、慢性勞損使1個或幾個椎體受力不均,脊柱內外壓力平衡被打破。造成一個或幾個椎體移位刺激肋間神經、胸脊神經后支而發本病。而頑固性胸椎小關節錯位是由于扭傷未及時治療或慢性勞損使脊柱穩定性下降,同時椎間結構松弛。所以即使手法復位仍易再次滑脫。當用八字固定帶束緊肩背,并以硬物頂住椎體,可使胸椎維持良好的體位,有利于恢復肋力平衡和脊柱內外壓力平衡。從而達到治愈胸椎小關節錯位的目的。サ這種方法也有在著一定的局限性,T6以下用八字固定帶效果不佳。因為T6以下椎體離八字固定帶兩側力的匯合點遠,不在力的作用線上。并且T6以下椎體無法用硬物頂壓,椎體的正常體位不能長久維持。所以此方法適用于T2至T5的胸椎小關節錯位。